<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转眼来到正月十七“人气日”。</p><p class="ql-block"> 有人问,初七是“人日",怎么十七还是"人日"。</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统称为“人日”,而且各司其职,初七管小孩,十七管中年人,二十七管老人。</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中年人是家国的中流砥柱,所以正月十七还是个大日子。民间有许多讲究。</p> <p class="ql-block">一,打小人</p><p class="ql-block">这一习俗起源于古代的“白虎启齿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白虎,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后来,这个习俗逐渐发展成了“打小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间将纸制的小人像放在地上,用鞋底或其他工具对其进行拍打并焚烧,同时口中念"让你搬弄是非″"让你阳奉阴违,损人利己"等"小人″特点的话,以求驱赶生活中作崇的"小人″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人甚至穿印有小人图案的袜子,垫小人图案的鞋垫,象征“踩小人于脚下”,祈求来年"小人"远离,贵人扶持、事业顺利。</p> <p class="ql-block">二,吃面条</p><p class="ql-block"> 这种简单而又不失美味的食品,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过生日有吃长寿面的说法,践行吃面条,有思念长远的说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七”、“十七”、“二十七”这样的“人日”子更要吃面条。在中国古代,吃面条意味着“栓腿”之意,意思是用长长的面条拴住岁月的双腿,这样时光就不会老,人也能健康长寿,日子能细水长流。特别是正月十七一一中年人的日子,中年人年富力强,是家中的顶梁柱,更要健康,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三,落灯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三试灯,十四挂灯,十五,十六赏灯,十七落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落灯是正月十七的重要传统。春节和元宵节各种彩灯挂满了大街小巷和家家户户。正月十七这一天,人们会小心翼翼地将彩灯取下,妥善地存放起来。这一行为不仅仅是收灯,更是一种对过去热闹节日的告别,象征着从欢快、放松的节日氛围中回归到日常的生活节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七夜</p><p class="ql-block"> 袁枚</p><p class="ql-block">满窗月色满地烟,千点寒鸦一客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梦里忽惊蝴蝶影,梅花飞过枕函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