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是一座展示中国空军抗战史的非国有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 位置: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笕桥街道同心社区机场路250号。</p><p class="ql-block"> 建设与发展:由民间收藏家高建法营建,2015年4月开馆,2022年7月因房租到期闭馆,2023年上半年新馆建成。</p><p class="ql-block"> 展览面积:总展览面积约1400平方米,首期展览面积约3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展区内容</p><p class="ql-block"> 航空救国:展示了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理想,以及1930年蒋介石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基础上,于杭州笕桥扩建中央航空学校的历史,这里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笕桥航校:介绍了中央航空学校的发展历程,抗战期间,该校有4300多名空军将士为国捐躯,其中1700名热血青年在此学习训练。</p><p class="ql-block"> 血战长空:呈现了“淞沪空战”“武汉空战”“重庆空战”“笕桥空战”“远征日本”等抗日战争期间的著名空战,其中1937年8月14日的“笕桥空战”,中国空军以6:0大获全胜,该日后来被定为“空军节”。</p><p class="ql-block"> 国际援华:展示了盟国对中国空军的援助,如美国飞虎队等相关内容。</p><p class="ql-block"> 空军英烈:展示了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阎海文、陈怀民等中央航空学校培育的抗日空战英豪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馆藏文物</p><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着抗战时期系列《中国的空军》杂志、日本原版作战地图、美国飞虎队徽章、各类战争军用装备等近万件抗战藏品,其中收藏最多的是《中国的空军》杂志,还有《航空杂志》《青年空军》《笕桥》等。</p><p class="ql-block"> 展馆价值</p><p class="ql-block"> 爱国主义教育:2017年6月成为国防教育协作单位,2018年被评为江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历史研究:收藏的大量文物和文献资料,为研究中国空军抗战史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填补了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些空白。</p> <p class="ql-block">在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原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门口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由民间收藏家高建法馆长创办,里面收藏了近万件的抗战文物。该馆的展品包括抗战时期系列《中国的空军》杂志、日本原版作战地图、美国飞虎队徽章、各类战争军用装备等,这些藏品见证了近代中国空军航空救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这里成了众多学校与机构的思想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的中国航空</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清朝为维持其封建统治,向国外购买飞机,组建飞机队。辛亥革命后,各地军政府也都重视飞机的作用,纷纷建立飞行队。</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还有许多如华蘅芳,中国第一个造成氢气球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气球队参加太湖秋操时的照片,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冯如、谭根、厉汝燕、潘世忠、 的科学家华蘅芳 兼飞行家冯如、刘佐成、秦国镛、朱卓文等一大批航空理论、飞机设计制造和飞行技术等方面的航空界英,这些热爱航空的有识之士,是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者。</p><p class="ql-block">气艇设计家谢瓒泰 谢瓒泰设计的气艇 太平洋航空 </p><p class="ql-block">(1872-1937年)</p> <p class="ql-block"> 笕桥精神,志在冲天报效祖国!</p><p class="ql-block">中央航空学校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与炸弹,当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p> <p class="ql-block">中央航校的十任校长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任:张静愚,任期为1928年10月至1929年7月。</p><p class="ql-block"> 第二任:黄秉衡,任期为1929年1月至1931年6月。</p><p class="ql-block"> 第三任:毛邦初,任期为1931年6月至1932年8月。</p><p class="ql-block"> 第四任:蒋介石,任期为1932年9月至1934年4月。</p><p class="ql-block"> 第五任:周至柔,任期为1934年4月至1936年2月。</p><p class="ql-block"> 第六任:陈庆云,任期为1936年2月至1936年8月。</p><p class="ql-block"> 第七任:黄光锐,任期为1936年9月至1937年5月。</p><p class="ql-block"> 第八任:陈庆云,任期为1937年5月至1938年4月。</p><p class="ql-block"> 第九任:蒋介石,任期为1938年4月至1947年10月。</p><p class="ql-block"> 第十任:胡伟克,任期为1947年10月至1950年4月。</p> <p class="ql-block">强校揽才俊,笕桥学子群英荟萃。</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p> <p class="ql-block">曾经二任中央航校校长的将介石。</p> <p class="ql-block"> 钱学森与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p><p class="ql-block">1934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交大毕业,受“九一八事变”影响,钱学森渐渐有了“航空救国”的志向。钱学森在赴美国留学之前,他选择在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实习。他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导师、被称为“波音之父”的王助。王助是波音公司第一位设计师,回国后在中国航空公司当总工程师,后来出任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第一任监理,在笕桥工作了3年。王助喜欢聪慧好学的钱学森,很快发现了他的才华,并毫无保留地教授他各种航空知识。中杭厂的实习经历给了钱学森不小的影响,可以说改变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从此决定投身航空事业。</p><p class="ql-block">是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的历任监理:</p><p class="ql-block"> 首任监理:王助。他是著名飞机设计师和制造技术专家,1934年6月底中杭厂建成投产时,被任命为第一任监理。在任3年期间,中杭厂修理、组装和制造飞机235架,还为我国早期航空工业培训出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p><p class="ql-block"> 第二任监理:邢契莘。1938年,王助之后,邢契莘转任滇西中央飞机制造厂监理官,为中杭厂第二任监理。</p><p class="ql-block"> 第三任监理:钱昌祚。1941年6月,钱昌祚接替邢契莘成为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监理,为中杭厂第三任监理。他是中国近代著名航空工程师及政治人物,曾任中国航空工程学会会长等职,对中国航空工程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来华援助抗战的美国航空队。</p> <p class="ql-block">克莱尔·李·陈纳德(1893年9月6日-1958年7月27日)是美国空军中将,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有着重要贡献,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早年经历</p><p class="ql-block"> 1893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康麦斯的农场主家庭,1911年从州师范学院毕业成为乡村教师。</p><p class="ql-block"> 一战爆发后,进入本杰明·哈里逊堡军官学校受训,后加入飞行部队,1919年获战斗机飞行员资格。战后军队缩编,1920年退役。同年秋天再次应征入伍,1923年任第19战斗机中队中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因患耳疾被命令停飞,1937年3月提前退役。</p><p class="ql-block"> 主要事迹</p><p class="ql-block"> 组建飞虎队:1937年7月,应国民党政府邀请,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担任“中国国家航空委员会”顾问。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在重庆宣告成立,陈纳德担任总指挥、大队长,因部队徽记是飞虎,被称为“飞虎队”。珍珠港事件后,陈纳德运用独特战术重创日军军事设施,还成功用无夜航设备的P-40战斗机进行夜间作战。至1942年6月,率“飞虎队”作战约120次,击落日机290余架。</p><p class="ql-block"> 开辟驼峰航线:1942年7月,“飞虎队”改编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担任司令。1943年3月,改编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担任司令。他带领队伍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开辟“驼峰航线”,成为滇缅公路断绝之后的空中生命线。</p><p class="ql-block"> 战后活动:1945年12月,陈纳德回到中国,1946年10月牵头成立民航空运大队,1948年1月民用航空公司正式成立,陈纳德担任总经理。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后,陈纳德帮助其空运军队和武器等。</p><p class="ql-block"> 主要荣誉</p><p class="ql-block"> 1945年,被国民党政府授予“一级宝鼎大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法案,晋升陈纳德为空军中将,并列为美国十大空军领袖之一,授予他二级橡树叶杰出贡献奖章。</p> <p class="ql-block">缅怀先烈,开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中央航空学校培养的部分空军英烈介绍。</p> <p class="ql-block"> 高志航烈士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早年经历与学习飞行</p><p class="ql-block"> 1907年5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通化县(今属吉林省)。1924年从教会学校“奉天中法中学”毕业,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学校炮科。同年,东北军扩建空军招考飞行员赴法学习,高志航虽因身高不足落选,但坚持给张学良写信表决心,最终如愿前往。</p><p class="ql-block"> 1925年11月,进入法国莫拉诺高等航空学校,后又到伊斯特陆军航空学校学习,主修驱逐机专科,毕业后到法国陆军航空队第二十三驱逐机团见习。1927年1月学成归国,在东北航空处任职。</p><p class="ql-block"> 归国后的飞行生涯</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南京航委会,后任空军教导总队少校总队副等职。1935年奉命前往意大利考察空军驱逐技术,拒绝了意大利总统墨索里尼的高薪挽留。1936年调任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笕桥空战显威名</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木更津航空队和鹿屋航空队空袭杭州笕桥机场。高志航刚到杭州便率第四大队起飞迎敌,在大雨且无通讯设备的情况下,他驾驶“霍克3-1号”率先升空,首开纪录击落一架日机,随后中国空军共击落6架敌机,我军无伤亡,取得“八一四”空战的完胜。为纪念此次胜利,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p><p class="ql-block"> 8月15日,高志航又击落一架日机,不过左臂不幸中弹。</p><p class="ql-block"> 保卫南京再立功</p><p class="ql-block"> 9月22日,高志航第四大队与刘粹刚第五大队升空迎击来犯南京的日军,与山校七郎大尉展开格斗,迫使敌机逃窜迫降。</p><p class="ql-block"> 10月6日,敌机窜入南京上空,高志航率机迎战,击落敌机一架,指挥中国空军在南京上空击落日机17架,被誉为“天神”。</p><p class="ql-block"> 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率队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飞至河南周家口机场时因天气恶劣待命。21日,机场突遭11架日机偷袭,高志航在进入机舱准备起飞战斗时,被炸弹弹片击中牺牲,时年30岁,后被追授空军少将。</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2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高志航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p> <p class="ql-block">战魂飞鹰高志航。</p> <p class="ql-block">罗英德是中国抗战时期的著名空军将领,相关事迹如下:</p><p class="ql-block"> 投笔从戎:罗英德1912年出生,九一八事变后,他放弃大学学业,投考中央航空学校飞行科,以优秀成绩毕业后到驱逐机大队服役。</p><p class="ql-block"> 空战立功:1938年1月7日,在江西南昌的空战中,日军集结驱逐机、轰炸机共36架来袭,第三大队大队长罗英德最先起飞迎敌,战斗中他击落日机,击毙有“红武士”之称的王牌飞行员潮田良平大尉,此役共击下日机8架。1月9日,罗英德又在空战中击落日军“红武士”王牌飞行员南乡茂章大尉,在几天内连挫日军两大王牌,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空军的士气。 </p><p class="ql-block">参战频繁:8年抗战期间,罗英德参战280多次,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北起蒙、疆、东北、河北、平津,南至两广、云南、贵州,为抗击日军侵略、保卫祖国领空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罗英德与日冦空战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邓从凯烈士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个人简介:邓从凯出生于1913年,是广东省防城县那梭镇人,毕业于防城中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空军王牌飞行员,任空军第5大队第29中队副中队长。</p><p class="ql-block"> 空战事迹:1939年11月4日清晨,日军“轰炸之王”奥田喜久亲自率领72架96式轰炸机扑向成都,准备轰炸成都凤凰山、太平寺、温江机场。邓从凯所在的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九中队接到作战命令后,副中队长邓从凯率9架伊-16战斗机升空巡逻迎敌。当奥田喜久带领的首批27架96式轰炸机飞临成都凤凰山机场上空时,邓从凯所在中队迎头痛击。邓从凯发现日长机后,迅速爬升至有利高度,对准日长机开火。日长机遭攻击后拼命逃窜,邓从凯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仁寿与简阳交界处,终将其击落。经证实,邓从凯击落的正是日军第十三航空队司令官奥田喜久的座机。</p><p class="ql-block"> 壮烈牺牲:在击落奥田喜久的座机后,邓从凯的座机也被日机击中,不幸坠落在仁寿境内,邓从凯英勇牺牲,葬于四川成都市北郊磨盘山空军公墓。</p> <p class="ql-block">邓从凯烈士的视频介绍。</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全神贯注地欣赏展览时,一个熟悉的声音骤然响起,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定睛一看,这不是我四十年前一同共事的老同事吗?退休后的她,为了让生活更加充实,也为了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成为了抗战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者。只见她语言流畅、思维敏捷,正滔滔不绝地向参观者讲述着杭州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这与当年和我共事时那个腼腆害羞的小女子形象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令我大为惊叹。</p> <p class="ql-block">十九岁董允诚学生的防空学校学生证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新华日报中报道战胜日冦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台湾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参观笕桥抗战纪念馆后的留言:“发扬中华黄浦志愿,再创笕桥航空精神”。</p> <p class="ql-block">中央航空学校学生用日冦炮弹制成的飞机模型。</p> <p class="ql-block">大量民国时期的生活用品任你欣赏。</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的发报机</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中国地图可不是现在的雄鸡啊!强烈的期待中华民族早日崛起收回失去的国土。</p> <p class="ql-block">古时大户人家的置物架。</p> <p class="ql-block">馆内还有许多文档书籍有待整理。</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览大厅来到院子,这儿也有许多古董物件呢。</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离开了这激励人心的纪念馆,与昔日的老同志告别。</p> <p class="ql-block"> 参观杭州抗战纪念馆有感</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怀着崇敬而又沉重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笕桥中央航校旧址上的杭州抗战纪念馆。踏入馆内,仿佛走进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物件,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壮志豪情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投身革命。看到与他相关的展品,我深刻感受到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首期中央航校的优秀学员们,在毕业后毅然投身抗战。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慨,驾驶着战机冲向云霄,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然而,战争是残酷的,这些英勇的学员们大都壮烈牺牲。像高志航、邓从凯这样的英雄战士,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高志航在空战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最终血洒长空;邓从凯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毫不退缩,为保卫祖国领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而那些飞虎队的珍贵展品,让我想起了陈纳德将军和他率领的飞虎队队员们。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在蓝天白云间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飞虎队的英勇事迹,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深厚友谊的见证,更展现了国际主义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中,还有无数无名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奉献和牺牲,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p><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后,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同时,我们更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