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前途 <p class="ql-block"> 等到班主任文姝与龙元书、王筱甯谈话时,基本意思是:西京一所大学或留校工作二人两单位,二选一,留校办公室工作主要意向龙云书。武云琪也在做二人的工作,毕业平台的高低决定一生的发展,宁高勿低,多少人打着灯笼找好单位而不得,你们绝不能错失良机,悔恨一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同一单位。要么都去西京xx大学,要么都留学校。”王筱甯首先不同意,虽然单位似乎好一些,但不符合前提要求。但这样的要求有些无理、更无礼!</p><p class="ql-block"> 听文老师解释,西京某大学是实验室工作,留校是办公室工作,其他更好的中央驻陕单位、省级厅局单位已经征求意见落实了人员。其次的是省劳改农场、农垦农场,省级农业科研生产单位,最差是地区和县农业科研、行政、事业单位等。当然,要选择其次的单位,你们可以优先选择。商洛和渭北地区都有保证两人同去的计划。学校两天后要结果。</p><p class="ql-block"> 龙云书思维有点跟不上节奏,原来的预案与结果相差甚远。“相差甚远”表现在有多项“更好的结果”要选择时,鱼和熊掌都很诱人,但不能兼得,机会成本如何取舍?</p> <p class="ql-block"> 龙云书给王筱甯分析,争取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老师的建议,对个人而言是最好的,但对两个人而言不是可选项。退而求其次,所谓农场,环境偏僻,工作单调,所学难以发挥;而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明确的去向是省农科院,那如何工作、如何面对曹老师!选择回地区工作,是原来的预案之一,但一般是到地区人事劳动局以后,再下分到具体的单位,可能是地区的,也可能是县区、乡镇,能否在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县都难以预料。</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父亲的改变和鼓励,那回商洛地区是上天的眷顾、最好的选择,筱甯也不需要纠结,她知道已经做好了“当乡长”的准备,但父亲的叮嘱、班主任文老师和武老师的建议,都是追求更优平台、为一生负责的阅历和经验总结呀!</p><p class="ql-block"> 正在他们进退两难之际,校长办公室传话,要求龙云书去一下。任务是,提供了一些背景资料,撰写一份学校上半年工作总结,一份向长江流域遭受水灾地区捐赠的倡议书。</p><p class="ql-block"> 工作总结好说,将提供资料汇总、归纳、提炼,龙云书结合平时看《中国教育报》和青年杂志的观点,提出了存在问题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捐赠倡议书则自由一些,可以发挥篇章部局和词汇积累的优势,他关注过水灾损失、中央领导视察的号召和社会各界捐助的报道,重点是倡议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文字要有格局和胸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风雨同舟,共渡难关”“洪水无情,人间有爱”“传递正能量”“集中力量办成大事,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等等,提出四项具体倡议。半天后交了两份文稿。</p> <p class="ql-block"> 校长办公室主任孔鸿泰和龙云书谈话,“你是推荐留校工作的毕业生人选,经了解和考察,我们同意接受你。双向选择,你有什么意见吗?”</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还是想回家乡工作。学校工作怕干不好,到处都是老师,一辈子抬不起头。还有……唉,不说啦。”龙云书对留校不抱希望,说话也不留余地。本来想应付一下考察,随便写一下,完成任务,但觉得有损老师四年培养、辜负文老师好心推荐、龙云书是“绣花枕头”徒有虚名,还是“宁可学校负我,不可我负学校”,具体原因实话实说。</p><p class="ql-block"> “我是陕南一个县农牧局局长出身,陕南的基层工作确实是压力大。至于面对老师,更多的是优势,人熟悉、事好办,再学习、再提高。困难还有啥?说出来,我帮你分析。”孔主任原来在陕南一个山区县工作一辈子,临近退休凭堂哥是省教育厅副厅长的关系,调动回关中工作。他对基层工作深有感触,即使担任了局长,但仍然感受最深的是压力,而愿意转行到学校工作。他对陕南山区有一份亲近的感情,也真心看上了这个笔头子利落、字体流畅工整的年轻人,想真心帮他把好人生道路的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 “我不怕压力和困难,我做好了思想和技术上的准备。还有是,能和对象分配在一起。”龙云书似乎下定了决心,为了和心爱的人分配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而且,他听同学说,好多校园爱情无疾而终,问题都出在毕业分配“棒打鸳鸯”,造成“劳燕分飞”,工作调动何其难啊?有的虽终成眷属,但半辈子,甚至是一辈子的两地分居,造成生活、情感、子女、经济的无尽难题!</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小伙子有出息,对象问题都解决了,还怕你留泰城找不下对象,又飞了。这下好了。”孔主任早知道泰城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啥专业?泰城还有计划吗?有啥想法?”</p><p class="ql-block"> “同一专业,她要去了西京xx大学,我们的关系就毕了。泰城的只有农科院,不能去。我们想在一个单位,要么都去农科院,但只有一个指标,学校也只有一个指标。回家乡可能是最没有矛盾的选择……”龙云书正给孔主任解释对象为什么不能去农科院工作时,王筱甯敲门,招手让龙云书出去一下。“老师,稍等再给您汇报。看一下啥事。”</p><p class="ql-block">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农科院可以接收两个人,不在粮作所,而是植保所。问题解决了,但要花五千元买指标。嘻嘻,天上掉馅饼了!我爸爸找人运作了。”筱甯几乎要手舞足蹈了。</p> <p class="ql-block"> “啊!太好了,太好了!我做家教还余八百元。我给老师回个话,咱再想办法。”龙云书脑袋一下轻松了,千斤巨石落地了。但隐隐产生另一个压力。转身回到孔主任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农科院植保所有很多基地和项目组,到时又下派了。又有申请项目和经费的考核。是这,看老罗植保教研组要人吗?一块儿留学校,他们能争取指标,我们也能。如果植保教研组需要,我再给校长建议。你等半天。”孔主任一直在思考留住人的办法,有对象是好事,一起留下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半天以后,学校各方面同意,龙云书和王筱甯留校,具体龙云书在校长办公室做干事,王筱甯在植保教研组做实验员。事后孔主任告诉龙云书,植保教研组罗组长一听他的建议,说“没问题,我们后继乏人。两个娃我熟悉,很优秀,都留植保组,一个当教师,一个当实验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