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华夏历史——宝鸡市石鼓园

可乐

<p class="ql-block">中华石鼓园,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它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宝鸡市区,北瞰渭河。这是一个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中华石鼓园于2014年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石鼓园共配套建成20个景点,利用自然崖体做成的“周秦文化墙”,展示了周秦民族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五德园景区”,向游客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渊源。横贯石鼓阁东西的“汉文字长廊”,则全面反映了汉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记载了周秦时期对汉文字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而8000平方米的祭天敬祖广场以及祭天敬祖台,是向游人展示祖先祭祀祁祷的神圣场所。所以,中华石鼓园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圣地,也因此而成为宝鸡市新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石鼓园全景模型</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10月30日上午到此游览,恰逢宝鸡市菊花展在此举办!</p> <p class="ql-block">周风唐韵,人文扶风</p> <p class="ql-block">大美秦岭,魅力凤县</p> <p class="ql-block">秦岭夏都,雪域太白</p> <p class="ql-block">周公姓姫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始助武王伐纣立国,又扶成王巩固政权。晚年在古卷阿(今歧山周公庙)专修《周礼》。以此作为周初确定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内容包罗万端,举凡饮食、冠婚、丧祭、朝典到日用起居,都以“礼”相规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公制礼作乐。开启了周文化之盛,使周代社会发生了由“尊神”到“尊礼”的转变。当世人称颂中国为礼仪之邦,就是源于这里遵循的“周礼”,故周公的《周礼》是中国文化的历史遗产,其意义恒古而深远!</p> <p class="ql-block">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现已更名为“国家青铜器博物院”,它是中华石鼓园内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全国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的博物院自2010年9月28日落成开馆以来,里面包含数十件国宝级青铜器在内的1500多件青铜器珍品可免费让游人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市内文物古迹众多,而尤以出土数量众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最为著名,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晚清四大国宝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大盂鼎”均出土于宝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落成,使陕西省形成“东有兵马俑,西有青铜器”的旅游新格局。这里展出的青铜器文物,从不同角度诠释展示了宝鸡地区灿烂的历史和古青铜器文化。</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展馆门匾:周礼秦制传千古,铭金刻石续春秋。</p> <p class="ql-block">石鼓山商周墓葬群介绍:石鼓山商周墓地位于渭河南岸,秦岭北麓山前台地的石鼓镇石嘴头村(今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经考古鉴定该商周时代墓地的族属确定为姜戎文化。</p> <p class="ql-block">周人始祖,古公迁歧介绍。</p> <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周是一个古老且善于农耕的部族,起源于陕甘之间,其先祖后稷为尧舜之相,司农之神,为周人洒下善于农耕的基因;古公亶父时期率部族西迁歧邑(现宝鸡市凤翔区、歧山县、扶风县地区)并积德行义,从此宝鸡地区成为周人的龙兴之地…;至周武王时伐纣灭商,建立起绵延800年之久的周王朝。</p> <p class="ql-block">古青铜器——逨盃(lai nei)</p> <p class="ql-block">周武王去世,周公扶持成王继位并摄政期间,制定的“宅兹中国”(居中而治)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国宝——何尊</p> <p class="ql-block">何尊中的“中国”二字</p> <p class="ql-block">三千多年前在何尊器底镌刻的“宅兹中国”四字</p> <p class="ql-block">单五父壶</p> <p class="ql-block">秦人的来源:史学界曾分为两派,一派论证是来自“东夷”,另一派则认为源于西戎。近代以傅斯年为主的学派基本赞同“东夷”(现山东半岛地区)迁移至此。</p> <p class="ql-block">导游讲解员向我们介绍商周青铜器和周秦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当日青铜器博物馆还来了一群某空军航校的年轻人来此参观了解中国的周秦文化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周原遗址介绍:先秦文献中称“歧周”或“歧邑”。这里是周人的祖庙所在地,是周王朝贵族的聚居地,也是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宝鸡市岐山县。</p> <p class="ql-block">东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介绍。</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秦人起源和西迁宝鸡地区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秦青铜剑</p> <p class="ql-block">石鼓,又称“陈仓石鼓”,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大秦帝国的“东方红”。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公元627年发现于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今陕西省宝鸡市石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鼓共十只,每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十个花岗岩石材质您石鼓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镌刻“石鼓文”(大篆),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鼓文中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愈著有《石鼓歌》,石鼓真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而石鼓发现地宝鸡则建造了“中华石鼓园”和“石鼓阁”。</p> <p class="ql-block">石鼓沧桑,十个石鼓自公元627年被一牧羊老人发现后,至今1300多年,历经沧桑,多次遗失。首次遗失于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公元806年重新发现,于公元814年移送孔庙保管。后因李唐王朝的败亡,藏于庙内石鼓又被人盗走而隐迹于江湖。至北宋仁宗时再次被朝庭寻获(期间经历许多颠沛流离10个石鼓始得团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北宋另一个皇帝宋徽宗(书画皇帝),继承先帝仁宗的痴迷,于公元1110年,将10个石鼓移送至太学府后又搬进保和殿。之后徽宗又下令将石鼓的文字槽缝间填注黄金,为其装了金身。但至公元1125年,金兵侵占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金人将大量宋皇宫中中珍宝北运,其中金兵将石鼓上的黄金挖取,而将石鼓弃之荒野而致第三次遗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元朝初年,御史大夫王檝于一机缘巧合下在一废墟中发现了这十个石鼓,遂将其保存于孔庙之中,并请专人看护。直至元、明、清三代石鼓保护完好。但至曰本侵华,抗战时又转运重庆,抗战结束再转运至北京故宫,先后历经艰难坎坷,后蒋介石准备仓促运送台湾时因飞机超载而被迫留在了大陆!</p> <p class="ql-block">石鼓园内的园林景色</p> <p class="ql-block">周秦时期祭天敬祖大型石雕</p> <p class="ql-block">石鼓阁,是石鼓园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阁高56.9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仿秦汉建筑风,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喻示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历代优秀书法作品,并供游人登阁鸟瞰市貌,是宝鸡市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次10月30日参观游览“中华石鼓园”,正值“宝鸡市第十五届金秋菊展”活动在这里举办!</p> <p class="ql-block">从陈仓老街一侧,向上拍摄的石鼓园金秋菊展全景!</p> <p class="ql-block">石鼓园外陈仓老街入口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和陈仓老街的两块高大标志碑牌高高耸立在停车场附近。</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中华石鼓园”,于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就近至“陈仓老街”用中餐,各自选择品尝西北宝鸡地区的小吃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仓老街,是宝鸡市一条集文化、历史、美食、购物于一体的旅游街区。老街始建于唐代,位于宝鸡城区东南侧,紧邻青铜器博,是连接新城区与老城区的纽带。该老街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鸡陈仓老街起源于唐代,因石鸡啼鸣的祥瑞事件,陈仓遂被改名为宝鸡。陈仓老街全年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8:00到晚上23:00。老街不仅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也是体验宝鸡当地风土人情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爱中国:何以为尊,我有中国!</p> <p class="ql-block">结语:旅行社组织的这次陕南川北行的最后一天(10月30日)带我们游览了“中华石鼓园”,并在“陈仓老街”品尝了西北特色小吃。可称安排十分圆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鸡这个西北名城,以前对他并不熟悉,这次到此一游给我带来了深刻印象。宝鸡不仅是我国西部工业重镇,人文历史厚重,是我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等殊荣。中华石鼓园则是宝鸡市向世人展示的一张光辉历史的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览石鼓园,重要的是参观了周秦古代的青铜器,知道了“宅兹中国”的国宝“何尊”来历。知道了1300多年前发现的国宝石鼓文物。石鼓上的石刻文字对汉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当时唐朝的韦应物和韩愈,及宋朝欧阳修都认为这是周宣王时代的石刻,但后来的马叙伦和郭沫若等考证其为先秦文公或秦襄公时期的石刻;后又有人论证为战国晚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鼓文为四言诗文,其书传为周宣王时的史籀手笔,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刚柔相济、逸气古朴。其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其笔力之强劲在石刻中极为突出,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堪称别具奇彩和独具风格。康有为称其“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我,自有奇采”。后世学篆者皆奉为正宗,无不临习。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王福庵等皆得力于此。古代书法家中的虞世南、褚遂良和欧阳询等都十分推崇石鼓并亲自临摹做拓。传世墨拓善本有元代赵孟頫藏本(最早唐宋期间的拓本已流失)。而许多当时的文学家,如杜甫、苏轼、韩愈等都为石鼓作过诗。韩愈则写过“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做石鼓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鸡一游,不虚此行!若是时间充裕,一定深度游览:法门寺(隋唐皇家寺庙)、五丈原景区、岐山周公庙、九成宫景区(唐代著名离宫)、周原遗址(西周重要遗址)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