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从个体到群像,以“死磕”精神创造IP奇迹

浔城墨痕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有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观影热,同时也引得各中央媒体集中宣传,在央视元宵晚会中占据C位,甚至军方媒体也活用了电影中角色的一段即兴rap,搭配我军各种火炮导弹武器的“秀肌肉”, 吸引了无数网友讨论。毫无疑问,创造这样现象级热潮的就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div><br>  《哪吒2》是2019年暑期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集,由可可豆动画、光线影业、彩条屋出品,饺子导演领衔团队,耗时5年制作而成,于2025年春节档正式在中国大陆上映。关于《哪吒2》的成就,相信读者们近日通过社交媒体和新闻,多少都有了一定了解,笔者在这里就简单地概括一下:截止本文撰写时刻(2025年2月14日),根据猫眼专业平台数据显示,《哪吒2》的总票房已累计103亿元人民币(含预售),观影总人次高达2亿人次,上映后仅8天便超过了《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并拉开了第二名近50亿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第一部票房破100亿元的电影;目前已登顶世界电影单一市场票房冠军、世界动画电影票房榜TOP3,世界电影票房榜TOP20,作为唯一一部高位上榜的中国乃至亚洲电影,打破了美国好莱坞、迪士尼、皮克斯几十年的票房垄断,在这个春节期间创造了属于中国电影的奇迹。</div><div><br> 或许有的观众会质疑:作为一部受众有限的国产动画电影,没有像日本动漫、美国迪士尼皮克斯那样的雄厚积累,《哪吒2》究竟凭借着什么,才能在春节档脱颖而出,盘活了沉寂已久的中国电影市场,拯救了一大批城乡小型电影院,创造这样的票房奇迹呢?《哪吒2》的成功,自然有天时地利人和,但就影片本身,也必然存在着不少出众之处。在本文中,笔者就将从本人的视角出发,简单谈一谈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看法,并希望与大家分享。<br></div> <p class="ql-block"><b>一、“死磕”精神、精益求精,制作足够尊重观众的影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作品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永远都要倾其所有去付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定要非常认真对待”</b>,这是《哪吒2》编剧兼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答。6年前的《哪吒1》,同样是那个暑假的现象级影片,总票房达50亿元人民币,是当时中国动画电影的巅峰,一举提振了国漫行业的士气。犹记得当年在接受采访时,饺子导演直言在家“啃老”3年之久,制作周期长达5年,几乎是赌上了所有去制作《哪吒1》,最终凭借优秀的制作和剧情获得了远超预期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哪吒2》的制作,饺子依旧秉持着“死磕”到底、精益求精的精神,一遍又一遍地打磨剧本,一次又一次地优化镜头,最终电影只特效镜头就达到了1948个,这比《哪吒1》全片总镜头1864还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影片中,无数海底妖兽伴随着熔岩、通过时空裂隙涌入时,一条条铁链的交织,本可以通过虚化、模糊处理,而他们却选择了尊重观众,将每一个细节描绘到位;陈塘关千百战士御敌之时,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士兵都有着不同的模型、不同的表情细节。饺子导演谈到,《哪吒2》如果删减内容,都是因为影片时长限制问题,而并非我们做不出来——在后续放出的电影艺术设定集、制作花絮中,我们可以看到,制作组对几乎每一个主要角色都设定了背景故事,并根据不同的背景设计人物剧情表现,让每一个角色都活灵活现;还有每一处物品布局、艺术设计,都有其溯源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样的是电影拍摄和制作,国内一些制作组仅仅关注娱乐圈明星、饭圈粉丝舆论,想着赚快钱,导致影片剧情漏洞百出、制作粗糙,很多细节之处甚至直接忽略,凭借大力宣发和流量的噱头来营销,<b>殊不知,电影作品和观众之间是双向的,观众从作品中感受到了制作组的尊重和诚意,自然更愿意买单支持。</b>我认为,《哪吒2》的奇迹,正是“天道酬勤”在电影行业最好的印证。</p> <b>二、众人托举,通力合作,编制成中国动画行业的“万鳞甲”</b><div><br> 在2月13日,全网媒体都在直播《哪吒2》票房向百亿大关最后冲刺时,央视新闻发表了这样一篇报道:《近140家公司、4000多人全力托举,这是中国动画的“万鳞甲”》,报道指出,<b>《哪吒2》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其电影中视觉特效方面的创新突破,来自于全国近140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的全力托举。</b></div><div><br> 在《哪吒2》的结尾字幕中,观众们都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这部电影的制作,不单单是饺子导演团队的功劳,而是由众多国漫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憨态可爱的土拨鼠、玉虚宫的建筑和海底宝库光影、殷夫人牺牲时的视觉表现、万妖和阐教捕妖队打斗时的洪流效果;《深海》制作团队拿出了压箱底的水墨粒子技术,《熊出没》系列的华强方特团队在对方是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依旧协助了部分镜头,还有《白蛇》《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凡人修仙传》的制作团队、《流浪地球》特效制作团队……</div><div><br> 面对饺子导演提出的“像素级”镜头细节要求,《哪吒2》没有一个镜头、一帧画面是外包给国外技术团队的。这些公司,有传统影视巨头,也有业内知名的专业动漫公司,更多则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工作室,部分团队亏本接活,也要将一个个特效镜头完成好。华强方特团队负责人介绍,单单影片中几个镜头瀑布的制作,就采用了50台解算高性能工作站,每帧渲染32小时,只渲染时长就高达15天。</div><div><br> 在《哪吒1》中,敖丙出发完成任务前,全体龙族都拔下了各自身体上一块最硬的鳞片,织就了一副坚不可摧的“万鳞甲”,用以支持敖丙。<b>我想,《哪吒2》的成功,也正是因为中国动画行业全体从业者的托举,这副中国动画行业的“万鳞甲”,带着吒儿乘风破浪,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独属于中国人的一份浪漫。</b><br></div> <b>三、对传统IP的现代化重构,由个体走向群像的文化表现</b><div><b><br></b> 其实追根溯源,哪吒是中国传统神话体系中一个经典的角色。乾坤圈、混天绫,三头六臂,赤脚踏风火轮;三年怀胎,大闹东海,剔骨还父,莲藕重塑肉身;再到封神大战中西岐阵营的主力之一、西游世界中的三坛海会大神等等,哪吒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抛去外在形象、画面制作的差异,传统哪吒的故事几乎已经定型,这也就意味着保持原剧情,制作组很难再玩出什么新的花样。但所幸,饺子团队领衔的《哪吒》系列电影敢于打破传统桎梏,在IP内核上创新,大胆地将一个大黑眼圈、天生魔丸转世的哪吒形象搬上荧幕。</div><div><br> <b> 哪吒IP的内核永远都是“反抗”。传统哪吒是一个反抗父权、追求自由的形象;而饺子导演笔下的哪吒,是一个IP的现代化重构,其身上所代表的反抗,更深刻、更彻底。</b>阴差阳错身为魔丸转世的他,第一部反抗的是命运,是一座关于“魔丸天生就是恶”的成见的大山;而在第二部,哪吒反抗的是“天道”,是那个“自诩照世明灯,干的却是恃强凌弱、祸乱人间的勾当”的阐教无量仙翁。而《哪吒2》相较于《哪吒1》更深刻的点在于,第二部由哪吒个体的反抗,走向了哪吒、敖丙、申公豹一家、陈塘关百姓、东海龙族、海底众妖等等群像反抗的刻画。因为是魔丸,你就一定是邪恶暴戾的;因为是妖族,再怎么努力都会因为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无法被平等对待;因为实力强大而被认为威胁了其霸权地位,不惜以全城百姓性命嫁祸来妄想铲除……</div><div><br> <b>“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b>我想,在看到陈塘关生灵涂炭之时,荧幕前的大家,都多多少少第一时间怀疑过申公豹;但后来,申公豹面对绝境的那孤身一跃,打动了无数观众,也给了所有以成见怀疑他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同样地,影片结束时敖光对敖丙的一番话,也体现了当代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反思;殷夫人对哪吒毫无保留的爱以及最后的牺牲,更是母爱、亲情最残酷也最动人的“刀”。<b>既然前方无路,那便踏出一条路;既然天道不公,那就掀翻这个天。这种个体到群像的深化,往往更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让电影的主题更加多元,也更加鲜明生动。</b></div><div><br> 进一步,电影中还有诸多细节,包括具有特殊象征指向意义的玉虚宫仙牌、炼化万族的天元鼎鼎口的符号、自诩照世明灯却只为巩固阐教霸权地位的无量仙翁,都是对现实世界的辛辣讽刺,由于话题敏感,这里笔者就不过度展开了。但我还想说,哪吒所代表的反抗精神,正是当今我华夏儿女冲破美西方技术封锁、舆论攻击,打破世界美元霸权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精神内核!</div><div><br> 最后,我还想说说《哪吒2》中哪吒与敖丙在影片末尾时的一段对话——<b>“你想改变这个世界吗?”“我想试试,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b>这句话,瞬间将正在电影院的我们拉到了不同的历史时空,看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青年,他们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或“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一不是满腔热血,无一不存鸿鹄之志。我想,历史会铭记每一代青年奋斗的身姿,铭记每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勉励,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之上,我们也需要有如哪吒一般敢于去闯的勇气和冲破桎梏的决心,在属于我们的时代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r></div> 总的来说,《哪吒2》的辉煌成就,其背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导演团队的认真“死磕”、精益求精,还是全体动画人的通力合作、团结奋进,亦或是其众生相下多元生动的精神内核,还有其他各方面的主观客观影响,共同铸就了这个中国动画电影、中国电影市场的奇迹。如今,影片也逐步进入海外市场,哪吒这个中国传统IP,正在新时代下迸发出崭新的活力。无论最终影片能到达什么样的高度,我认为《哪吒2》所反映出的种种,值得我们每一位观众思考;而这样的成绩,也值得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国人骄傲和自豪。<div><br>  再接再厉,中国电影!再接再厉,中国青年!</div><div><br></div> <h5>  <font color="#9b9b9b">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电影剧照,BGM为《哪吒2》片尾曲张碧晨《在故事的最终》。保留一切权利,严禁转载、抄袭,转发请注明出处;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欢迎友好交流讨论。</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