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人小智慧大(5) 彦博灌水巧取球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曾写过一个著名的《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说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p><p class="ql-block">与这个寓言故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就是文彦博灌水取球。</p><p class="ql-block">文彦博,别称文潞公,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曾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平反刘平冤案;为相期间,稳固朝局,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有贤相之誉。</p><p class="ql-block">北宋学者邵伯温所撰笔记《邵氏见闻录》记载:文潞公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意思是说,文彦博小时候和几个同伴踢球,不小心,球滚入圆洞之中,怎么也拿不出来。文彦博想出一法,就是把水灌入洞中,结果水满后球就浮了出来。</p><p class="ql-block">无论是“乌鸦渴水”的故事,还是“灌水取球”的故事,都充满着智慧。然而,与其说乌鸦聪明,不如说伊索的寓言高明;与其说大寓言家伊索写得好,不如说文彦博小小年纪做得好。</p><p class="ql-block">那么,从兵学智慧的视角来分析,这两个故事折射了《孙子兵法》的什么思想呢?就是“以迂为直”的思想。这些都在告诉人们,当直行的办法行不通时,就要想一想、试一试绕行的办法,毕竟在许多时候,绕行更容易、更快捷到达解决问题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i>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