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沧源县佤族自治县属临沧市,沧源即阿佤山区,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 , 佤族人囗占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但大部分居住在山区,而县城勐董镇居民傣族居多。</p> <p class="ql-block">“葫芦王地,传奇班洪” 在汽车里拍到这个图片,查了一下这也是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葫芦湖 面积很大,从高处往下看就是一个葫芦形状的湖。</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下载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佤族女神柱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是傣族建筑</p> <p class="ql-block">佤族的标记屋顶上有个小叉</p> <p class="ql-block">沧源崖画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它是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红色颜料绘成,颜料推测是用动物血调和赤铁矿粉制作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崖画也是沧源县的一大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红瓦顶的房子是佤族</p> <p class="ql-block">葫芦小镇是个新建的文旅项目,规模面积不小,但似乎还在规划建设中,到了这里也见不到多少人影。</p> <p class="ql-block">樱花开的正盛</p> <p class="ql-block">这是另一个品种的樱花,见得较少。</p> <p class="ql-block">葫芦崇拜是佤族对母性的一种崇拜。葫芦上再现了佤族历法中的生肖和衔化(崖画)图案,她告诉后人,世间万物都是葫芦演化而成。但佤族的起源,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从葫芦里出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火焰花</p> <p class="ql-block">近中午坐车去国门,公交车一路往山上开,迷雾很大。</p> <p class="ql-block">国门永和口岸(与缅甸交界处)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门户之一,是祖国面向西南沿边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最前沿窗口。但不让在门口拍照。</p> <p class="ql-block">很快大雾散去,云彩显现。</p> <p class="ql-block">骆驼山</p> <p class="ql-block">沧源县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白族服装,这个奶奶从大理过来带小孙子的。</p> <p class="ql-block">广允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道光八年。是傣族人祭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与景洪县的曼飞龙白塔和勐海县的景真八角亭,称为云南省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个寺庙后面的傣族村寨人家建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去澜沧县途中</p> <p class="ql-block">从澜沧县未停留直接去了西盟县。西盟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普洱市,位于云南和缅甸的边境,有人口九万多人,其中佤族占人口的75%。西盟新县城勐梭镇,上世纪九十年代从老县城勐卡镇搬迁过来,这里环境优美,气候舒适,是个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西盟的第二个晚上,看到了几个残疾青年表演,非常于心不忍,当场捐了二百元。</p> <p class="ql-block">勐梭龙潭公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有山有湖的美丽公园 ,水域面积有46.72公顷。</p> <p class="ql-block">这个龙潭湖水非常清澈,水面如镜。据说每年只有三天是浑的,它跟相距35公里外的缅甸秀球龙潭是相通的,清澈或浑浊也是在同一时间,被称其为“夫妻龙潭”,据说那三天浑浊是它们夫妻相会所致。当然这只是个美丽传说,没有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这是勐梭龙潭的圣水,听说现在还有人每天来此取水。</p> <p class="ql-block">位于龙潭公园里的龙摩爷圣地</p> <p class="ql-block">龙摩爷圣地入口处,前面有个木鼓。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通神之器”,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p> <p class="ql-block">龙摩爷就是挂满牛头的森林。这里挂满密密麻麻的牛头,据说有三千个之多。并现在仍不断有牛头往这里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牛头围起来的王座,就看你敢不敢坐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木杆上、石阶上、围栏及草地上处处都是。</p> <p class="ql-block">牛头是佤族人民信仰的图腾,每一颗都承载着对祖先的敬仰与对未来的祈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西盟新县城勐梭镇到老县城勐卡镇的路途中</p> <p class="ql-block">佤山云海:是西盟县最为梦幻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坐着当地的小中巴车,女司机非常热情的向我介绍当地风土民情,还几次停车下来让我去拍壮阔的云海,非常感谢她。</p> <p class="ql-block">晨曦初照,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那洁白的云朵与轻纱般的晨雾,在山冈间缠绵悱恻,让人恍若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被誉为“云雾的故乡”,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西盟的老县城勐卡镇地标,它就建在阿佤山上,据说当年也是有专家断言这里将要产生泥石流而将县城搬迁到新址勐梭镇。</p> <p class="ql-block">在勐卡镇上好不容易找了个高处(因为它虽说在山上,但四周都被房屋树木挡住视线),拍到了这个景。</p> <p class="ql-block">从勐卡镇坐车(15元)一位大约半小时车程来到中缅边界。这是在西盟境内的大黑山中缅边境出入处。</p> <p class="ql-block">路边都是从缅甸来往的边民</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准备过境的缅甸人且都是佤帮,很多人都来中国境内采购物品后返回。这些进出的缅甸边民,都会讲普通话。在我们返回时,就有几个这样的边民跟我们同车。</p> <p class="ql-block">也有很多是过来打工的,据说在缅甸那里,一天工钱只有五十元,到这边可以有100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佤族男孩也用这种包</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开边境线来往的出租车司机,见他刚卸完客人,在等客的闲暇时,吹起了笛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刚建成还否起用的国门</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个边境旁边有个小学</p> <p class="ql-block">在离边境处相隔百米处有一个佤族寨子</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说法 佤族人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没有过渡期。</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玩耍</p> <p class="ql-block">边境线(我在离这个边境线相隔不足30米处所拍)</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人讲,本来对面也都是中国的国土,因为原来瑞丽是属于缅甸的,但在60年代,周总理把瑞丽要过来,作为交换把这里就划给缅甸。他们都是佤族,语言相通,以前这里很方便来来去去,后用铁丝网拦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离西盟县城不足五公里的地方——里坎,有个傣族寨子。</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的缅寺</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的傣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里坎瀑布傣语为里坎喃朵塔,意思是猴子常出没的地方。它离勐梭县城约五公里,藏匿于深山之中,景色漂亮,以前并不被外人熟知。</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个植物王国</p> <p class="ql-block">瀑布由东朗河、东梭河汇流而成,随山岩形势,分阶梯级级下跌,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惊险刺激的佤族藤索桥</p> <p class="ql-block">它以其二十余米的高度,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之美。它如千军万马奔腾而下,声震山谷,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它还藏有许多极具药用价值的中草药。</p> <p class="ql-block">植被茂盛,空气湿润,含氧量高。温度也比太阳下低10度,简直是个避暑胜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