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庆路3号,探访交响乐博物馆

悠外婆

<p class="ql-block">几次想带悠悠去参观交响乐博物馆,就是约不到,这个博物馆被称为上海滩最难预约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机缘巧合,前几天路过宝庆路3号时居然就约到了。2月13日寒冬暖阳日,我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口的牌子上注明是花园住宅。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上海的本色文化就在老洋房之中,在上海每一幢花园洋房背后,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老上海豪宅,宅内宅外,都是故事。而没到过宝庆路3号,就不算真正了解上海文化。</p> <p class="ql-block">‌宝庆路3号‌,位于上海的淮海中路与宝庆路交叉口,占地4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8平方米,绿化面积3130平方米,规模宏大,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上海第一私人花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原为德商私宅。1930年,上海滩有名的“颜料大王”周宗良购得此宅并进行改扩建。</p> <p class="ql-block">1930年,周宗良从德国人手中购得这栋宅邸,以满足自己和四位太太的居住需求。他扩建了原有的两栋房子,增加到了五栋,让这座宅邸更加豪华。周宗良的子女们也因此过上了富贵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其中,四女儿周韵琴从小接受西方教育,但国学基础薄弱。于是,她的父亲请来了一位家庭教师徐兴业。没想到,徐兴业不仅学识渊博,还赢得了周韵琴的芳心。周韵琴不顾父亲的反对,与徐兴业私奔。</p> <p class="ql-block">1948年,周宗良带着四位太太和大儿子定居香港,其他子女也相继出国谋生。临走前,他将豪宅留给了女儿周韵琴一家。然而,周韵琴在1957年去香港为父亲奔丧后就未能回国,辗转去了英国,后在巴黎定居,再也没有回来。她的丈夫徐兴业则独自带着孩子在豪宅生活了五十多年,直到去世。徐兴业的二儿子徐元章完全继承了父亲的爱情基因,也被一位跟他学画的白富美学生所爱慕并与之成婚。然而,在徐兴业去世不久后,她带着女儿远渡美国,再也没有回来。徐元章在豪宅中孤家寡人地生活,专心绘画之余还举办了“上海老克勒”的舞会,吸引了众多名门望族之后前来聚会。</p><p class="ql-block">然而,2002年周宗良的后代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继承宝庆路3号的产权。因为周韵琴下落不明并非死亡,徐元章无法代位继承。最终,法院将宝庆路3号的产权以7300万元卖给了上海地产集团,并按遗嘱分配给各个继承人。徐元章被迫搬离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花园洋房。这段历史真的让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这个神秘的花园洋房见证了周家的起落兴衰,见证了周家四女儿以及后代的爱恨离别,见证了家族中几代人的利益纷争。</p><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成为了一座交响音乐博物馆,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而洋房里的故事也许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厅,通过序言,就能了解博物馆展示了从19世纪70年代末西洋音乐进入中国,上海交响乐走过的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乐之河展区以年代为序,介绍了从亚洲最早的公共乐队—上海公共乐队到上海交响乐团的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18世纪中叶在欧洲形成。1843年上海开埠后,西方人在经商、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洋音乐和西方的音乐生活方式,中国交响乐事业便由此发端。</p> <p class="ql-block">亚洲最早的交响乐队﹣﹣上海公共乐队(工部局乐队的前身)成立于1879年,有"远东第一乐队"之誉。上海工部局乐队是在华最早传播西洋音乐、最早演奏中国管弦乐作品、最早培养和录用中国音乐人才、最早培育中国交响音乐听众的专业音乐团体。她为早期上海交响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工部局乐队的loge。</p> <p class="ql-block">工部局乐队使用过的大号。</p> <p class="ql-block">工部局乐队使用过的定音鼓。</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交响乐的发展历程中必须记住的外国人梅百器(Mario Paci )。他是意大利人,1878年生于佛罗伦萨。7岁开始在拿不勒斯音乐学校学习钢琴,11岁即登台演出。14岁时在罗马随钢琴家李斯特的关门弟子斯加姆巴蒂学习钢琴。1895年曾获得“李斯特钢琴比赛”大奖。次年,在音乐大师普契尼的推荐下,考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及音乐理论。学成后被米兰著名的三大歌剧院聘为副指挥,使其有机会向托斯卡尼等音乐大师学习技艺。1902年,梅百器开始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p> <p class="ql-block">1918年,梅百器应好友斯托克之邀来到上海,成功举办了几场钢琴独奏会。由于演出大获成功,他随后被任命为上海工部局乐队的指挥,开启了上海古典音乐的“梅百器时代”‌。在他的带领下,工部局乐队吸收了西方一批优秀人才,在上海首演了许多西方著名曲目,成为当时远东第一流的管弦乐队,带领乐队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二战爆发后,工部局乐队由盛转衰。</p> <p class="ql-block">1921年梅百器从欧洲购买的斯坦威钢琴。</p> <p class="ql-block">在他的领导下,上海工部局乐队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地区最优秀的乐团之一,吸引了众多世界级音乐家前来合作演出‌。</p> <p class="ql-block">这三位音乐家经常组成三重奏演出。富华是工部局乐队小提琴首席,佘甫磋夫是工部局乐队大提琴首席,钢琴家查哈罗夫不是工部局乐队成员,却是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常与工部局乐队合作演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中有不少出自其门下,如吴乐懿、夏国琼、李翠贞等,他们也与查哈罗夫一起参加与工部局乐队的合作演出。</p> <p class="ql-block">梅百器对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不仅从欧洲聘请了优秀的乐手,还增加了演出场次,扩展了管弦乐作品的曲目范围,使乐队声誉大振,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家巡回演出的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梅百器领导下,工部局乐队丰富的演奏曲目与数量以及高超的艺术水平使上海的西洋音乐氛围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带动了上海音乐文化的繁荣,并使上海成为亚洲最重要的西方音乐传播中心。</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22日梅百器指挥上海工部局乐队演出海报,曲目有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以及莫扎特《降 E 大调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梅百器也致力于发展音乐会的中国听众群体,以定期举办免费的公园音乐会、广场音乐会等形式扩大交响音乐的影响力。他从1919年担任乐队指挥开始,每年都要求工部局能容许中国人参加市政厅的音乐会。到1925年,在他以辞职为要挟的情况下,工部局董事会终于同意容许中国人参加音乐会。1942年,梅百器在兰心大戏院举行的最后四场告别音乐会,有近二千名"粉丝"因购不到票而被拒之门外,足见梅百器与工部局乐队的影响力及上海当时的音乐文化繁荣之盛况。</p> <p class="ql-block">梅百器致力于交响乐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他不仅在乐队管理和演出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还亲自指导了一批中国学生,包括傅聪、巫漪丽、黄贻钧、杨嘉仁、周广仁、董光光等人,这些学生在后来的音乐事业中成为了中国音乐界的领军人物‌。</p> <p class="ql-block">梅百器67岁生日与学生合影,其中有傅聪、巫漪丽、吴乐懿、周广仁、董光光、杨嘉仁、林俊卿等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代独奏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梅百器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乐队的经营模式、西方音乐的传播以及中国近代国乐改良和新音乐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位于二楼的展室,主要介绍了在我国交响乐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中国指挥家、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黄贻均,(1915-1995),指挥家 。曾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名誉团长和名誉音乐总监。中国第一位职业音乐指挥家。1937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38年进上海工部局乐队任小号演奏员。1950年起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副指挥,不久任团长和首席指挥。40多年中,他指挥过众多中外作曲家的作品,并和应邀前来的许多中外音乐家合作演出。他曾出访过多国并指挥过当地著名的交响乐团,其中包括卡拉扬领导的柏林爱乐乐团。1986年12月,他荣获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文教部颁发的李斯特纪念奖章。</p> <p class="ql-block">‌萧友梅(1884—1940),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国首位音乐博士,</span>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曲的创作是交响乐发展的基础。萧友梅于1916年创作的中国第一首军乐作品和第一首管弦乐曲,标志中国交响乐曲的创作开始起步。20世纪前期中国交响乐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还有黄自、洗星海。此后,还有贺绿汀等著名作曲家。</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上海滩有名的指挥家——陈洪恩、陈传熙、韩中杰。</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上海滩有名的指挥家——曹鹏、陈燮阳、余隆和他们用过的指挥棒。</p> <p class="ql-block">国内同期的指挥大师李德伦、黄晓同。</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作曲家在继续探求西乐与中国民族音乐融合的过程中,勇于实践和创新,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丰富了世界交响乐曲的成果,推动了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发展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楼道里摆放的乐器和雕塑,渲染着这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室收录了32位西方重要的作曲家和他们的代表作。用全息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向观众介绍乐器、乐队组成,还可以进行互动体验,起到普及交响乐知识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交响音乐是一种外来文化。在一百多年时间里,它在中国迅速生根、开花、结果。交响乐包含着文化、哲理以及高深的音乐技法,它不仅是为了一般娱乐和欣赏而存在,更需要欣赏者的参与和思考,需要音乐文化方面足够的知识积累。</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交响乐从象牙塔中走出,向社会普及,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高品位音乐。</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静静地聆听交响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是一种世界性的音乐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如果说17、18世纪的交响乐属于欧洲,19世纪的交响乐属于欧美,那么,在20、21世纪,交响乐也属于中国。中国的交响乐铭刻着中国文化,连接着民族文化的链环。期待着中国的音乐家创作出更多雅俗共赏的交响乐作品,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演奏家,为世界交响乐的发展做出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