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新岁将启,漫天飞舞的雪花飘落在“西南联大”,让整个校园弥漫着诗意和浪漫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历史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走进西南联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华、北大、南开三大学校长的雕像,雪花轻轻飘洒在他们身上,令人肃然起敬,此情此景,涌动出的是无尽的敬意!三大校长的伟业功不可没,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p> <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的丰碑。清华、北大、南开三大校长为西南联大确定的校训为:"刚毅坚卓"。“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则是西南联大的校歌歌词。</p> <p class="ql-block"> 天耀联大,苦难中开花。一所漂泊流离的最穷大学,曾诞生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2位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中有8位出自联大),100多位大师,可以毫不夸张讲,这是中国教育史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条件艰苦,却人才济济,当年的西南联大,有著名教授闻一多、华罗庚、傅斯年、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钱钟书、沈从文、汪曾祺、吴晗、钱穆、费孝通、罗隆基、潘光旦、贺麟、陈岱孙、王力、吴宓、杨振宁、费孝通、周培源、梁思成、林微因和金岳霖等等……</p> <p class="ql-block">励志名言</p><p class="ql-block">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是清华大学校长梅怡琦的著名论述,它的含意为: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因而没有围墙、没有大楼,一样可以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杨振宁博士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三校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建于1946年5月4日,由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文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文系主任罗庸书丹,叙述了西南联大组建、南迁的经过。由于撰文、篆额、书丹皆出自著名三位文人大家之手,故被称之为现代“三绝碑”。</p> <p class="ql-block"> 三年前,当今最大的领导参观西南联大旧址,曾在纪念碑前久久站立,默默看着碑文不愿离去,清华是他的母校,因而对西南联大这段特殊的历史格外关注。</p> <p class="ql-block"> 三校纪念碑,已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分别复制回母校,立于本校最耀眼的地方,旨在让每个学子铭记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三校校微</p> <p class="ql-block">停课听雨</p><p class="ql-block"> 传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降落在茅草屋上,响声让学生无法听课,老师随机将这堂课改为“听雨”。我寻思,这肯定是堂中文课,也许当时授课老师是沈从文教授。</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先生,之所能成为文学大家,写出《边城》那样的名著,一是善于观察,二是善于联想。</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也许有的学生会联想到苏东坡的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许有的学生会想到辛弃疾《永遇乐》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p> <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他写了一本《泡茶馆》的文集,记录了他在昆明的所见所闻。他在《昆明的雨》中写到“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妙笔生花</p><p class="ql-block"> 化弹坑为神奇。美丽的喷水池,是抗战时期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留下的一个大坑,被西南联大文人赋予了“砚池”之美名。</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致敬英雄</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近代诗人,学者,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在昆明被国民党杀害。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之一。缅怀先烈,崇尚英雄,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雪游"师林" </p><p class="ql-block"> 校园里的《师林记》青铜雕塑,在松柏、枫叶间泛着青色的光芒,洗炼成一座永恒的丰碑,定格成一段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师道之尊,荀卿论之最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是师道之兴废,关乎国运之盛衰,然则为师者果有不负此大任者乎?有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诸师是也!</p> <p class="ql-block"> 这正如韩愈所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p> <p class="ql-block"> 《师林记》,2003年由刘文孝撰文。叙述了西南联大流亡到昆明的经过。赞扬了教育救国,读书报国,联大师生报效祖国,奔赴抗日前线,奉献出了鲜血和生命的无私精神!</p> <p class="ql-block"> 抗战结束,三校北返。惜别之时,为报答云南,联大以师范学院留赠。一九八四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p> <p class="ql-block"> 六十余年间,该院校育才逾十万,诸生遍四方。此皆联大诸师千秋泽惠也。铭曰:</p><p class="ql-block"> 诸师精神,万古常新。爱树佳木,以莫芳馨。顶礼前贤,追昔抚今。且待后学,葱茏成林。</p> <p class="ql-block">三校亭</p> <p class="ql-block"> 风声雨声读书声,青年壮志在心中。每天清晨,三校亭里朗朗书声,孜孜不倦,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p> <p class="ql-block"> 雪花飞舞的校园,披着洁白的纱衣,漫步赏雪,仿佛置身于银装素裹的梦境之中,给人以无尽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雪花飘落,将校园装点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美得让人心动不己。</p> <p class="ql-block"> 观雪舞,听风声,享宁静,揽尽校园雪景之美。</p> <p class="ql-block">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西南联大四季皆是景。</p> <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已于2023年提供对外参观和讲解服务。当下是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基地,是网红打卡点,参观者络绎不绝,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雪花轻舞的西南联大,宛如一首无声的诗,令游人乘兴而去,意犹未尽,铭刻在心灵深处的则是:“刚毅坚卓,宁折不弯,不畏艰难,愈挫弥坚”的精神!正如陈毅元帅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