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唤醒

七夕流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唤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乡村小学的"感动教育"实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徐闻县南山镇中心小学 林日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前言:教质的本真是让每个孩子在与时代的对话中找到生命坐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2月13日是全县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为了避免县城学生集中返校的拥堵,我早上六点半就早早回到了校园——徐闻县南山镇中心小学。遍地大榕树下的校园依然寒冷漆黑,但已经有二十多个孩子在微弱曦光的校园里早早等候,他们一见到我,都以学校特有的标准礼仪“摆手礼”向我问候,我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他们,孩子们的“摆手礼”仿佛如冬天的暖阳温暖着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善侍每位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八点,以《优秀影响优秀》为主题的开学典礼正式举行,其中第七环节是优秀学生给自己的家长颁奖。颁奖时,我留意到四(3)班胡珍琪同学的母亲颤抖着接过"优秀家长"的奖状,当她把女儿拥入怀中的那一刻,泪水浸湿了孩子胸前的红领巾。这是我在开学典礼上临时设计的"拥抱时刻",却意外触发了整个操场此起彼伏的啜泣声。这些在田间劳作生茧的手掌,这些被生活磨出皱纹的面庞,在拥抱的瞬间,突然与教育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当教育照进泥土的裂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山镇中心小学很特别,是全县独一无二的中心学校:既不在镇上,也不在县城,纯属是一间乡村学校。这里的孩子全部来自附近的农村,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书包里装着父母在异乡工地寄来的或在学校门口附近小卖部购买的零食,却缺少一个温暖的睡前故事。表彰会上,有位爷爷攥着奖状对我说:"老师,我们大字不识几个,孙子的爸爸妈妈又不在家,实在教不了孙子。"这让我意识到,乡村教育缺失的不仅是硬件资源,更是情感联结的断裂。在平时的访谈中发现,许多家庭的全家福照片定格在春节团聚的画面,平日里视频通话总是匆匆挂断。有位六年级的同学曾经跟我提过多次,他在外地打工的母亲总是在视频里反复叮嘱:"听老师话",却从未问过孩子今天是否快乐。这种断裂像无形的墙,阻隔着教育温度的传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眼泪浇灌的教育萌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学典礼的拥抱仪式像一柄钥匙,打开了尘封的情感闸门。当五年级的向阳同学父亲把"优秀学生"奖状贴在堂屋正中央时,这个常年沉默的汉子开始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询问孩子情况。学校计划推出"家长信箱",让不会写字的家长用图画、用方言录音传递心意。同时,学校准备继续推行"教育微光"计划:每天放学前五分钟,师生互相分享当日感动瞬间。起初孩子们只会说"谢谢老师教我数学题",渐渐能说出"我看见小美帮低年级同学系鞋带"。这种观察与表达的练习,让校园里开始流动着温暖的气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以心传灯的教育燎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平时的教师会议或培训中,我常举那个拥抱流泪的案例:当小芳母亲把奖状和女儿的照片发到家族群,当晚就有十多个亲戚打来视频夸赞孩子。这种涟漪效应启发我们建立"星光家庭档案",记录每个孩子的成长高光时刻。做到教室后墙贴的不再是成绩排名,而是"勇气瞬间""善意闪光"的故事卡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位老教师感慨:"教了三十年书,第一次收到学生画的'最美笑容'奖状。"我们正在将感动转化为持续的力量:每月"家校共育日"让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做一道菜,共打扫房间的卫生,主动给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您”等等,期末的"成长剧场"由家长孩子自编自演生活故事。从我过去的实践印证着:真正改变教育的,不是训诫与考核,而是心与心的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学典礼的清晨,晨露未晞的操场上,我望见的不只是相拥而泣的家长与孩子,更看见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它本就应该像春天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渗入干涸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如我们校园内的榕树,去年被“摩羯”台风吹倒后扶起而重新萌芽,孩子们说:"等榕树重新枝繁叶茂的时候,要请打工回来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看。"这或许就是心灵唤醒感动教育的最好的注脚: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爱的阳光下,找到向上生长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