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海口市桂林洋中学物理组开展新学期教师培训

再创物理 赵迪

<p class="ql-block">  新学期伊始,万象更新。我们站在新的教学起点上,每一个新的学期都是我们超越自我、提升教学质量的绝佳机会。今天的教研活动,就是我们踏上征程的第一步,相信通过大家的积极研讨和经验分享,我们将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教研活动主要有物理组长赵迪老师主持并做专题讲座。讲座主题为《初中物理如何利用AI技术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以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为例,利用AI技术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整合了信息技术、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p><p class="ql-block"> 1. 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p><p class="ql-block"> 利用AI模拟实验:传统的电功率实验受实验器材、环境等因素限制,可能无法让学生全面观察到实验现象和数据变化。借助AI虚拟实验室等平台中的相关模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平板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可以自由改变电压、电阻等参数,AI实时生成相应的电流、电功率等数据,并以直观的图表和动态图像展示出来。例如,学生能清晰看到当电压不变,电阻变化时,电功率如何随之改变,通过动态的图像展示,比传统实验更能让学生理解电功率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p><p class="ql-block"> AI辅助数据分析:在完成实验后,学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利用AI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输入程序,AI能够快速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生成直观的图表,如折线图展示电功率随电压的变化趋势,柱状图对比不同电阻下的电功率大小。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表,能更准确地总结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同时也学习到信息技术中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p><p class="ql-block"> 2. 与数学学科融合</p><p class="ql-block"> AI助力公式推导:在讲解电功率公式P = UI的推导过程中,利用AI的逻辑推理能力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借助智能教育软件,输入已知的物理概念和基本公式(电功的公式W = UIt),AI通过逻辑算法逐步推导出电功率公式P = W/t= UI。在推导过程中,AI详细展示每一步的推理依据和数学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之间的数学联系,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 3. 与语文学科融合</p><p class="ql-block"> AI创作科普文章:引导学生利用AI写作工具,创作关于电功率的科普文章。学生先在脑海中构思文章的框架和要点,如介绍电功率的概念、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等,然后让AI根据这些要点生成初稿。之后,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润色,修改语句通顺度、词汇运用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深入理解电功率知识,又能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科学概念。 </p><p class="ql-block"> 故事编写与演讲:借助AI生成与电功率相关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框架,例如一个关于未来智能家居中如何通过控制电功率实现节能和便捷生活的故事。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丰富故事内容,加入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完成故事编写后,学生进行演讲展示,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物理知识融入生动的故事中,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同时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p><p class="ql-block"> 4. 与美术学科融合</p><p class="ql-block"> 利用AI设计电路图海报:让学生使用AI图像生成工具,设计以电功率为主题的电路图海报。学生先在纸上画出大致的设计草图,包括电路图的布局、各种电器元件的位置,以及想要突出的关于电功率的关键信息(如公式、单位等)。然后将草图的描述输入AI图像生成工具,AI根据描述生成高质量的海报图像。学生可以对生成的图像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修改,如色彩搭配、字体设计等,使其更加美观和吸引人。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美术设计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更深入地理解了电路中电功率的概念。 </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到此结束。经过深入研讨,我们明确了方向,收获了思路。望各位老师积极践行所学所思,推动教学工作迈向新高度。</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