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假三晋访古之行

绵世泽游记

不知不觉,春节和元宵节逐渐离我们而去,2025年寒假也进入了尾声。回望我今年寒假走过的几个地方,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分别是清徐县徐沟镇以及介休境内的万果村、保和村、马堡村和小靳村,有些是之前一直想去但没有去过,有些是之前去过如今再度登临。我一向善于利用美篇总结走访之地,此次亦毫不例外。以下便是我本次寒假期间涉足古建的所见所闻。 <p class="ql-block">清徐县徐沟镇前身为徐沟县城,徐沟县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设置。1952年7月,徐沟县与清源县合并,两县合并后各取一字称“清徐县”。清徐县成立后,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原先的清源县清源镇,这使得徐沟一夜之间从原先的县城沦为一处普通的乡镇。明清时期的徐沟县城,是连接太原与祁太平之间一处交通要地,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此云集,实属太原盆地一处繁华的城镇。徐沟城隍庙与文庙位于徐沟镇西北坊村,是历史上徐沟县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传统建筑遗存,同时也是三晋大地上一处精美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珍品。我早在本科期间就想实地参观这处有着恢弘气势的古建筑,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2025年1月19日下午,我开车从清徐县经过,决定利用此次机会前往徐沟镇,实地参观我梦寐已久的徐沟城隍庙。抵达徐沟镇后,我发现此地的地势平坦而开阔,高大的城隍庙乐楼不一会儿就映入我的眼帘。我从南边的一条小巷逐渐走近徐沟城隍庙,首先看到一座有着琉璃壁心的影壁,这便是与徐沟城隍庙一墙之隔的徐沟文庙影壁。下图为徐沟文庙影壁。</p> 站在徐沟文庙影壁向西望去,一座富丽堂皇修葺一新的古建筑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便是著名的徐沟城隍庙栖霞楼。栖霞楼集山门与乐楼为一体,东西两侧为钟鼓楼,结构复杂但不凌乱,翠绿色的琉璃瓦覆顶,在夕阳的映照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下图为站在徐沟城隍庙东南角拍摄的栖霞楼。 因徐沟城隍庙山门紧闭无法入内,这时候我的无人机就派上用场。我操作无人机对徐沟城隍庙和文庙这座庞大的古建筑群进行航拍,下图为从西侧俯视拍摄的徐沟城隍庙全貌。 下图为从南侧拍摄的徐沟城隍庙与文庙古建筑群。 当我操作无人机在高空拍摄时,我发现在徐沟文庙西侧有两处面积一大一小的池塘,此即徐沟镇碱泊。碱泊历史由来已久,在徐沟县古旧方志中有所记载,是古代徐沟城内著名的自然水体。冬日的碱泊因天气寒冷而凝结成冰,仿佛两处溜冰场。碱泊周围是荒芜的草地,附近的房屋许多已经人去楼空。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徐沟镇碱泊。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徐沟城隍庙栖霞楼外景。 下图为无人机飞到徐沟城隍庙内拍摄的栖霞楼北侧及庙院。 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徐沟城隍庙正殿,与山门相比,正殿气势略显平淡。 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徐沟城隍庙栖霞楼北面,其戏台的轮廓十分清晰,除了高大的梁柱外,具有扩音功能的“八”字影壁也十分显眼。可想而知,昔日在此酬神演剧时的盛大场景。 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徐沟文庙棂星门与大成门之间的区域,其中央为泮池。修葺完毕的徐沟文庙被打扫的十分干净整洁,与修复之前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图为徐沟文庙大成殿。 徐沟镇是我在山西走访的第一处“废县”治所,而类似的乡镇还有很多,以后我会尽可能的把握机会,多多走访这些历史上曾经作为县治的乡镇,去感受行政区划调整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城镇面貌带来的深远影响。下图为无人机在城隍庙上空自西向东拍摄的徐沟镇。 2025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当天上午,我从家出发,独自一人,骑着山地自行车穿过介休城区的南大街、南门桥、迎翠街、迎翠桥,之后沿着定阳路向西驶入介大线,开启了一次乡村骑行之旅。驶入介大线后,我首先经过上城南村和939油库,之后推着自行车爬上了董家庄大坡,又经过董家庄、靳凌村和保和村,来到了保和水库。穿过保和水库后再次爬上一条长坡来到万果村。万果村是绵山脚下一处小村庄,此村生产的醋最负盛名,万果醋也是介邑众多乡村特色土产之一。下图为万果村入口处。 万果村面积不大,房屋建筑数量也相对较少。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万果村全貌。 在万果村与保和水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山沟相连通,这条山沟在目前是银装素裹,过些时日会变成鸟语花香。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山沟。 在万果村南边是一条条深浅不一的沟壑,远处便是伟岸连绵的绵山。下图为在万果村上空向南航拍。 万果村东侧不远处即为大靳新村。大靳新村面积较小,此地房屋数量也不及老村。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大靳新村。 离开万果村,我来到保和水库。保和水库是介大线沿途一处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此时的保和水库与周围的山体都覆盖有皑皑白雪,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是一片静谧祥和的世界,其背后却孕育着蓬勃的生机,待到春暖花开,保和水库将会以另一幅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下图为站在保和水库观景台拍摄的景象。 下图为无人机俯拍的保和水库。 保和村原名“豹虎村”,是介邑境内罕见的以动物命名的村庄之一。介大线从保和村穿过,村内仍保留有许多传统院落,院内的石雕木雕栩栩如生,处处都彰显出晋派古建的风华。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保和村全貌。 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保和村南边沟壑中的几眼窑洞,目前已经无人居住。 保和村东北方向不远处为河村,我曾于2019年寒假去过河村,该村西堡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河村全貌。 2025年2月5日下午,我开车载着好友杨儒墨与成贤樟来到马堡村与小靳村,参观两地的传统寺庙。我们首先来到马堡村,马堡村坐落于绵山脚下,大西高铁与京昆高速分别从该村东西两侧经过。马堡村云棲寺是村内唯一保留的寺庙建筑,同时村内还保留有少许传统院落、古树名木等。凭借村内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马堡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下图为马堡村入口。 2022年8月18日下午,我曾实地走访马堡村云棲寺,当时云棲寺尚未修复,杂草遍布、满目荒芜,戏台和钟鼓楼屋顶坍圮,整座寺庙随时都有可能化作一堆瓦砾。庆幸的是,近年来山西省和介休市大力推进乡村文物保护工作,对一批又一批像马堡村云棲寺这样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加以维修,使得古老的寺庙焕发了新的生机。此次我再度踏访马堡村云棲寺,只见昔日荒废的寺庙已经修葺完毕,其外墙醒目处张贴有《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向世人宣告保护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价值和意义。下图为站在马堡村云棲寺戏台西侧拍摄的景象。 <p class="ql-block">马堡村云棲寺戏台是介邑境内较为罕见的东西向下穿通道戏台,我们常见的戏台下方通道一般都是与戏台朝向平行,连接山门与庙院,但马堡村云棲寺戏台与众不同,下方通道为东西走向与坐南朝北的戏台相互垂直。马堡村云棲寺戏台特殊的形制使得其既不影响民众交通,同时又能够举行酬神演剧。下图为站在云棲寺戏台东侧拍摄的通道。</p> 云棲寺入口位于戏台东侧,在修复之前,这里曾是一片瓦砾堆。如今已经焕然一新,门口还树立有一块拴马石。下图为侧面拍摄的云棲寺大门。 初到云棲寺时,因大门紧闭,我们只能从外部观察。我们发现云棲寺东侧是马堡村学校旧址地势较高,因此步行进入学校。马堡村学校现已废弃,在学校大门两侧仍能看到用红色涂料书写的标语。下图为马堡村学校大门入口处。 进入马堡村学校旧址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卧倒在地的一堆石块,走近仔细观察能够发现石块表面有人工雕刻的纹路,由此可以确定这是一块被人工毁坏的石雕,再仔细观察发现这原来是一座石狮子。下图为被毁的石狮子碎块。 在云棲寺北侧不远处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堡,下图为前往古堡途中看到的一座照壁。 云棲寺北侧的古堡现已废弃无人居住,街巷内的积雪也无人清理打扫。下图为云棲寺北侧古堡街景。 <p class="ql-block">云棲寺北侧古堡的北堡墙与西堡墙保留较为完整,其东侧为大西高铁。荒废古堡与现代毗邻,宛若一幅新旧共融的画卷。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古堡全貌。</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从古堡北部航拍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云棲寺和马堡村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自北向南拍摄的云棲寺现状。</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在云棲寺北部古堡上空航拍的马堡村东部丘陵地带,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便是著名的介休绵山。</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在云棲寺北部古堡上空远拍巍峨的绵山,笔直的大西高铁犹如一条巨龙伸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在云棲寺北部古堡上空远拍介休城区,只见高楼林立的介休城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在云棲寺北部古堡上空航拍马堡村全貌。</p> 在马堡村,通过询问当地村民得知,要想进入云棲寺参观必须得和村长取得联系,村长同意后方能入内。于是乎,我联系了马堡村王村长,结果两次拨打电话均无人接听。怀着一丝遗憾,我们离开了马堡村云棲寺。下图为云棲寺山门西侧树立的文保单位标识碑。 离开马堡村,我们来到马堡村北侧的小靳村。小靳村亦是一处传统村落,村内保存的东岳庙是介休市十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过去,介休许多乡村都曾修建有规模庞大的庙宇,但遗憾的是许多庙宇未能保留下来,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小靳村东岳庙却幸运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下图为小靳村东岳庙南侧树立的村庄简介栏。 这是我第三次来小靳东岳庙,每次来到东岳庙,都能被山门两侧雕刻精美的石狮子和威武的门神塑像所吸引。下图为小靳东岳庙山门。 由山门进入庙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戏台,我们拾级而上,便进入戏台的表演区域。站在戏台上方,可平视东岳庙献亭及东西配殿。下图为在东岳庙戏台拍摄的献亭。 离开戏台后,我们从戏台西侧鼓楼下方进入东岳庙第二进庙院,近距离观察东岳庙献亭,可以用雕梁画栋、檐牙高啄来形容这座建筑。下图为站在戏台下方拍摄的东岳庙献亭。 下图为站在献亭西南角拍摄的景象。 下图为东岳庙戏台。 下图为站在东岳庙献亭拍摄的正殿。 走进东岳庙正殿,其内部塑像保存完好,形象而生动,体现出古代匠人高超的工艺水准。东岳庙正殿除了保存有塑像及壁画外,还有“一楼一匾一碑”三件珍贵文物。在正殿入口东侧是一件小型木质楼阁,其结构精致、造型精巧,通身使用彩绘。据掌管钥匙的陶爷爷讲述,此楼阁是东岳庙内珍藏的众多文物之一,其代表东岳庙主神——东岳大帝,每年正月初十,村民们都会抬着这座袖珍楼阁沿街巡游,祈求东岳大帝保佑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下图为东岳庙正殿所藏袖珍楼阁。 小靳东岳庙正殿保存另一件文物是原先东岳庙山门上方悬挂的匾额。此匾系木质,正中央为鎏金色“东岳庙”三个大字,左右两侧为落款,其字体遒劲有力、壮阔雄浑。木匾周围是精美的祥云图案,使用蓝绿色颜料装饰,是一件十分精美的木雕艺术品。 小靳东岳庙正殿保存的第三件珍贵文物是《新建八腊坛影戏台记》,刊石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八腊坛原位于小靳村中,陶爷爷讲述他们称八腊坛为虸蚄庙,供奉神灵祈祷种植的庄稼免受蝗灾。小靳村八腊坛现已被毁,这通石碑是八腊坛唯一的历史遗存。下图为《新建八腊坛影戏台记》。 走出东岳庙正殿,我们又来到最北端的圣母宫。下图为站在圣母宫拍摄的东岳庙正殿屋顶。 参观完圣母宫,我们向陶爷爷支付了10元的门票。小靳村规定,本地民众进入殿内支付10元,外地游客为30元。希望小靳村能够利用这笔门票收入用于东岳庙的日常维护管理,让这座岁月悠久、金碧辉煌的古老建筑长久地保存下去。下图为离开东岳庙时,拍摄的东岳庙戏台壁画。 就在我们参观东岳庙期间,马堡村的王村长给我回了电话。表明来意后,热情的王村长同意了我们进入云棲寺参观的请求。随后他联系了马堡村内掌管钥匙的任爷爷,待我们开车返回马堡村,只见任爷爷已经在云棲寺门口等候。在任爷爷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云棲寺内参观。下图为云棲寺戏台。 2022年8月18日,我曾进入云棲寺内,当时戏台濒临坍塌,戏台东西两侧钟鼓楼也随时有坍圮的危险,戏台与过殿关帝庙之间的区域杂草丛生,完全无法看清戏台的容貌。下图为2022年8月18日拍摄的云棲寺戏台。 下图为云棲寺戏台旧照。 下图为云棲寺戏台现状,修葺一新的戏台与钟鼓楼,与先前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云棲寺共有两进院落,其过殿为关帝庙。在修复之前,关帝庙曾经作为马堡村村委会办公场所,当时南侧屋檐下方树立的石碑都被嵌入墙内。此次修复,恢复了关帝庙的原貌,其石碑也恢复旧样。下图为站在云棲寺戏台拍摄的过殿关帝庙。 下图为云棲寺过殿南侧屋檐下树立的石碑。 在云棲寺过殿南侧还有两块人工雕刻的基石,据任爷爷讲述,这两块基石上方原先有两只石狮子,后来石狮子被毁,砸碎的石狮子现存放在云棲寺东侧马堡村学校旧址内。仔细观察石狮子基石,能够发现其不仅有精美的图案,还刻有文字。辨读可知,此基石开凿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距今已有214年历史。基石上方雕刻有许多任姓族人名字,表明马堡村任姓在清嘉庆年间是村内的大姓。任爷爷告诉我们,任姓至今仍是马堡村大姓,此外还有王姓,疑惑的是村内原住民并没有马姓,村内几户姓马的人家都是由外村迁入。下图为云棲寺过殿南侧石狮子基石。 云棲寺过殿内原先供奉着关帝神像,遗憾的是其神像及壁画都已不复存在。据任爷爷讲述,今年将重塑寺内神像,待塑像完工后,云棲寺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穿过关帝庙后进入到云棲寺第二进院落,下图为站在第二进院落拍摄的云棲寺过殿。 下图为2022年8月18日拍摄的云棲寺过殿,当时云棲寺过殿是废弃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其屋顶长满杂草,门窗还是上世纪的风格。 下图为云棲寺正殿现状。 下图为2022年8月18日拍摄的云棲寺正殿。 任爷爷带领我们来到西配殿内,参观云棲寺唯一保留的塑像。任爷爷讲述,西配殿原先是大队仓库,主要用于存放粮食及农具等。进入西配殿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正房中央墙壁内侧的一尊圣母像,其因位于墙壁内而幸存。这尊圣母像虽历经岁月打磨,但依旧栩栩如生,尤其是双眼炯炯有神。下图为云棲寺西配殿圣母塑像。 离开西配殿,任爷爷又带领我们来到云棲寺正殿。据任爷爷讲述,正殿内中央原先是供奉释迦牟尼,在释迦牟尼左右两边是十八罗汉塑像。遗憾的是,正殿内塑像全部被毁,无一留存。正殿墙壁使用祥云图案作为装饰,至今仍能看到祥云壁画,这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下图为云棲寺正殿内残存的祥云壁画。 在云棲寺正殿内东侧墙壁处仍能看到昔日十八罗汉塑像的痕迹,目前用篷布遮挡,但依然露出一部分区域。通过那些斑驳的壁画,依旧能够想象往日正殿内塑像威严、香烟袅袅、寺僧 们打坐诵经的场景。下图为云棲寺正殿东侧墙壁罗汉塑像遗迹。 下图为任爷爷带领我们在云棲寺正殿内参观的场景。 走出云棲寺正殿,我们看到东西两侧配殿上方各修建有一座小阁楼,怀着好奇的心情,我们登上狭窄的楼梯抵达东配殿屋顶,近距离观察这座精致的阁楼。任爷爷讲述,东配殿屋顶小阁楼在集体化时代是马堡大队会计们的办公室,他的父亲就曾担任马堡大队会计。下图为东配殿屋顶小阁楼。 站在东配殿屋顶,可远眺绵山胜景,在蓝天的映照下,连绵的山势显得格外壮观。下图为在东配殿屋顶拍摄的绵山。 下图为站在云棲寺正殿前拍摄的东配殿及屋顶小阁楼。 在云棲寺东北角还有一处小型院落,这座建筑是此次修复过程中新建,原先也是云棲寺的组成部分。下图为云棲寺东北角新建仿古建筑。 下图为我们三人在云棲寺正殿前合影留念。 下图为修复前的云棲寺航拍。 下图为修复后的云棲寺航拍。 结束对云棲寺的参观后,任爷爷又带领我们来到马堡村内参观。马堡村老村核心区域位于云棲寺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主街道,这条主街南北两侧保留有几处装饰考究的宅院,是昔日村中富户的居所。下图为站在主街道东端拍摄的马堡村老村主街。 下图为马堡村主街一户宅院的大门,其上方的阁楼依然保存完好 下图为马堡村老村主街的一条支巷入口,至今仍保留有一座木牌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较为完整的木质牌坊,遗憾的是牌坊核心区域的木匾不知所踪,任爷爷也无法准确说出原先木匾的文字内容。下图为马堡村老村的木牌坊。 下图为在马堡村主街拍摄的街景。马堡村最鼎盛时期有千余人,近年来随着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村中仅有几十位老人坚守。我们在马堡村期间,只见到少数的几位老人。空荡荡的街道和随处可见的废弃房屋都在诉说着城镇化进程中偏远农村的无奈。 <p class="ql-block">以上便是我在2025年寒假期间走访古建古村的所见所闻。历史建筑是古人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传统村落是漫长岁月给予我们的无价之宝。只有广泛的接触各地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感悟古代先民们用勤劳双手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方能不断的丰富我们的阅历,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对社会对人生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浏览!春风送暖迎新岁, 灵蛇献瑞福满门。时值新春佳节,愿您才智兼具, 岁岁皆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