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经访古

蓝凡武

<p class="ql-block">潜经有个传说,但凡在外碰到自称潜经村者,就会盘问“村头古井有多少条凹槽,后山挑水岩有多少个台阶”?回答准确者便是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个传说,在春雨未至之际。我们几个朋友乘兴到潜经后山挑水岩一探究竟。挑水岩就在村后山脚下,洞口窄小,洞顶很高。洞内较暗,打亮灯光才能小心下行,一共走了44级台阶,似乎见底了,留心一看,原来是几块大石板架在几根石梁上,石梁下深不见影。我丢了两块小石头,几秒钟后才听到落地的声音,估计岩底已干涸,没有水声。因不知石梁是否坚固结实,不能冒险往下探险,只得原途返回。</p> <p class="ql-block">在将出洞口数米时,同行的小白突然发现右边石壁上隐约刻有东西,大家都很兴奋,围着石壁用灯光详细照看,是件半圆石刻雕像,大约高80厘米、宽20厘米。全身依石纹而刻,线条简单粗糙,整体模糊,是个相对抽象的人形。我把照片发给桂林市文保中心贺战武副主任,并约好第二天到现场进行考察。</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与贺战武主任和桂林陶瓷协会潘宁会长及会员阳星成早早到了挑水岩。经一番探看,贺主任认为是一尊乡下的菩萨像,大约清代雕刻于此,大概是为了保佑平安或水岩水流不息吧。挑水岩洞口内有两块石碑,是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立,为重修挑水岩所镌刻的功德碑。出资者都是潜经本村人,绝大部分为白姓,亦有廖、王、秦、刘、唐等姓氏。</p> <p class="ql-block">其实到潜经村田野考察,我们主要还是为了探察潜经古村落是否还遗留有史前遗迹,本来以为枯水期或许能在挑水岩寻找到史前遗物。因为前年在村里地底的河卵石古河滩上就捡到了3000年前的石斧等石器,它来作为潜经3000年前曾有人类在此生活活动的证物,说明周围某个区域应该存在古代人类生活聚落,还需要找到更多的史前遗迹遗物来支撑这个论点。</p> <p class="ql-block">贺主任说:“我们还是从村里往村里高台或山顶、山腰走走,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于是我们沿着从潜经老村出发,向北找到了一片占地约2万平米的、高出周围平地约5米的高地,但那里只有明清时期的墓葬。再往村子东北方向约800米,村边竹林往碧崖阁方向走,出了潜经老村的竹林,我们就近上了一处东侧的山坡。山顶上数千平米的平地有一片板栗林,已老态龙钟,似乎有百年之久。树形奇奇怪怪,非常适合写生。往山下望去,水波粼粼的漓江就飘在山谷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山坡上搜索半晌,只发现少量河滩上才有的鹅卵石,大概是砍柴人留下磨刀用的,未有任何史前遗迹,看来这山坡不是古人居住之地。</p> <p class="ql-block">贺主任说,看来只有去更贴近河边的红庙山崖才有希望找到遗址。这座山顶上在老早时候有座红庙,故村人称红庙山。红庙早已倒塌,埋没在草丛中。山脚有块刻写“阿弥陀佛”的石碑,或许是红庙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红庙山上是否有古代遗址呢?这山原来连着漓江,崖下山洞内还有座庙,明代徐霞客曾到此游过,他的日记里有记载。只是因为几十年前修了公路才把山体与江水隔断,那山洞也埋在路基下面了。</p> <p class="ql-block">红庙山高度约20多米,有小道可以通往山顶。在半山腰的小道上,潘宁发现了一块指甲大的陶片,在附近又找到了几小块,这种夹砂带石英的陶片就是岭南史前遗址的重要要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贺主任说,山上高台一定会有明确的遗存,应该可以找到更多的陶片。山顶平台上数百平米宽,都长满了毛竹。贺主任在竹林里随意挖了几下,就挖到了几块色差不一的陶片,和半山腰的陶片接近。</p> <p class="ql-block">竹林里还发现有寺庙的柱洞,一下难以断代。可以肯定的是,这片山地是史前人类曾经居住过的家。山顶上西南面斜坡北面峭壁,老鹰的窝就在山崖上,山石上还留有老鹰呆过落下的几片羽毛和绒毛。</p> <p class="ql-block">站在寸草不生的巨石上可以眺望漓江上下数十里。山峰如齿,层层叠叠延伸到朦朦胧胧的白云里。</p> <p class="ql-block">贺主任说,更多的遗迹应在山脚下的果园里。果然不错,在果园里,一下就挖到了数块石斧、陶纺轮及陶片。通过实物初步判断,这座山在史前时期距今3000~5000年左右,就有人类长期生活过。极有可能是一处洞穴、坡地、台地、山顶堆积并存的史前遗迹。</p> <p class="ql-block">下午时候,潘宁在红庙山下的漓江岸边及水中搜寻,又有了新的收获,他发现了陶片和石制品等。</p> <p class="ql-block">和象鼻山遗址、父子岩遗址的同类石器比较,发现它们有惊人的相似性,或许他们本来就是同一群体部落。</p> <p class="ql-block">潜经,还有更多的史前遗迹留待考古专家去发现和发掘,它的故事或许要从五千年开始讲述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部分图片由贺战武、潘宁、李文辉 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蓝凡武 忻城县人 毕业于桂林市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广西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桂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桂林市雁山区文联副主席,桂林雁山政协书画院院长,山水师承陈玉圃先生,花鸟远宗边寿民、虚谷、吴昌硕诸家。以野竹写自我,以白鹅见人性,文则合为时而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