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琉璃世界里的元宵故事

高钢军 Quincy Gao

<p class="ql-block">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晨雾,静静地洒落在整个城市,时至元宵,大街小巷、家家户户仍然沉浸在新年的欢愉中。从除夕到正月,从初一到十五,春灯高悬照亮满眼星河,花灯如彩温柔山河岁月,灯火长明,人间皆是平安喜乐、光明顺遂。</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是年节期间最大的娱乐性节日,也叫元宵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王朝呢。当时,人们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举行灯会、舞龙等活动。红色被视为吉祥的颜色,象征着幸福、繁荣和活力,在正月十五挂上红灯笼,寓意着好运与富贵。</p> <p class="ql-block">  说起正月十五挂红灯,记忆犹新的还是小时候常常趷蹴在戏台前看的二人台经典剧《挂红灯》中的唱段,描写的就是正月里挂红灯的场景,你听:</p> <p class="ql-block">  (男)正月哎嗨嗨嗨里来哎咳咳咳正月里来是新年</p><p class="ql-block"> (女)纸糊的那个花灯挂在门前</p><p class="ql-block"> (男)风吹嗨嗨嗨嗨花灯哎咳咳咳风吹花灯陀罗罗转</p><p class="ql-block"> (女)越刮越转越好看</p><p class="ql-block"> (男)争蹦儿一蹦一蹦争蹦争</p><p class="ql-block"> (女)红花一花一花红</p><p class="ql-block"> (男)红花一花一花红花红咳绿个茵茵</p><p class="ql-block"> (女)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你看,正月里来是新年,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纸糊的花灯,暖风吹着花灯陀罗罗地转。用文绉绉的话语来描写就是“花灯摇曳,漫步灯海之中,与相爱的人共度欢娱时光”。</p> <p class="ql-block">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正月十五挂红灯的风俗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红灯笼高挂依然是主流,但形态、色彩与样式更加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纸灯笼,还有现代材料制作的LED灯笼和灯带,会旋转、能变化还省电环保。</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许多地方都举办规模盛大的灯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灯会不仅有绚丽多彩的灯笼,还融入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像无人机表演、灯光秀、动漫等。传统灯会的题材主要有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烟云幻境等,现代题材的如昭君出塞、胡汉和亲、浮生若梦、奋进新时代等,人们在欣赏美丽灯笼的也不忘传承和延续这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元宵节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元宵节,碰巧需要给父亲做例行检查,没时间去和我的老姐夫相约看花灯和逛九曲。不过我倒是用微信特地和老姐夫联系,辛苦他去各个广场和景点采风拍照片,以便我后期写文章配图。</p><p class="ql-block"> 老姐夫没有托脱,爽快答应了,让我安心伺候老掌柜子(备注:方言,老父亲,一家之主),稍有遗憾的是两人不能一起沟通拍照的技巧和灵感。</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每每回到呼和浩特,就想和老姐夫一起去采风拍照。老姐夫从他十七八岁上那时候的中专学校开始学摄影,几近五十年了,从取景构图、暗房冲印、放大干燥等全过程信手拈来,现在流行的手机拍照也是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 我闲着无事,在病房里用电脑整理着文学名著中这琉璃世界里的元宵故事,重温那些古人的灯火阑珊和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笔下的元宵节,人们可以彻夜游玩,浓郁的异国风情让元宵节的故事最为出彩。</p> <p class="ql-block">  《西游记》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讲述的就是天竺国元宵节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艰辛去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经,途经天竺国外郡“慈云寺”的时候,当时正值正月十三日,临近元宵节。到金平府按照现在来说已经到印度的地界了,但是在吴承恩的心目之中,印度人也照样得过元宵节。师徒四人被宝刹众僧热情款留,无奈,遂俱住下,与寺院众僧共度元宵节,还游览了元宵灯会。</p> <p class="ql-block">  那么,唐僧师徒元宵夜观灯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此夜正是十五元宵。众僧道:“老师父,我们前晚只在荒山与关厢看灯,今晚正节,进城看看金灯如何?”唐僧欣然从之,同行者三人及本寺多僧进城看灯。正是: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那壁厢,索琅琅玉飞来;这壁厢,毂辘辘香车辇过。看那红妆楼上,倚着栏,隔着帘,并着肩,携着手,双双美女贪欢;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满城中箫鼓喧哗,彻夜里笙歌不断。有诗为证。诗曰: 锦绣场中唱彩莲,太平境内簇人烟。 灯明月皎元宵夜,雨顺风调大有年。 此时正是金吾不禁,乱烘烘的,无数人烟。有那跳舞的,屣跷的,装鬼的,骑象的……猪八戒还傻傻地问了这个油灯怎么这么香啊,人家就告诉他,他这里点的是酥油啊,会有三个高僧把这个灯油取走,这才叫元宵节过完了。</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场所谓的元宵灯会让唐僧又经历一场劫难。青龙山玄英洞的三个妖精化作一阵清风将唐僧摄到洞中,悟空、八戒、沙和尚与三个妖精进行了数场大战,并搬来二十八宿中的四木禽星前来助战,方才擒获妖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得以继续前往西天取经。</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神话世界里的灯会更加的瑰丽独特,也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  施耐庵笔下的元宵节是东风夜放和刀光剑影,算是逼上梁山和革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宋代时期人们欢度元宵节长达五天,比起前朝,盛况更为空前,灯市也更为壮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回,因清风寨镇设在土地大王庙前,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宋江看到社火队里一伙舞“鲍老”,那鲍老“身躯纽得村村势势”,于是不由得哈哈大笑,因此被刘高的老婆发现,结果被抓。为救宋江、花荣,梁山好汉大闹青州府道,而后宋江率众上梁山。</p> <p class="ql-block">  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中,由于玉麒麟卢俊义、拼命三郎石秀等梁山好汉深陷大名府大牢,梁山发兵营救,演绎了元宵节火烧翠云楼、智取大名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一回中,作者用细致笔调描写了上元佳节的热闹喧嚣: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值此元宵,有诗为证: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烛龙街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时安。五凤羽扶双贝阙,六鳌背驾三神山。红妆女立朱帘下,白面郎骑紫骝马。笙箫嘹亮入青云,月光清射鸳鸯瓦。翠云楼高侵碧天,嬉游来往多婵娟。灯球灿烂若锦绣,王孙公子真神仙。游人流连尚未绝,高楼顷刻生云烟。</p> <p class="ql-block">  正当大名府元宵放灯、月光清射、游人流连之际,梁山兵马发起了对大名府的偷袭。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但见:烟迷城市,火燎楼台。千门万户受灾危,三市六街遭患难。鳌山倒塌,红光影里碎琉璃。屋宇崩摧,烈焰火中烧翡翠。前街傀儡,顾不得面是背非。后巷清音,尽丢坏龙笙凤管。斑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绿发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耍和尚烧得头焦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踏竹马的暗中刀枪,舞鲍老的难免刃槊。如花仕女,人丛中金坠玉崩。玩景佳人,片时间星飞云散。瓦砾藏埋金万斛,楼台变作祝融墟。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战争场。</p> <p class="ql-block">  元宵之夜的花灯会顷刻间就变成了武打戏,千年歌舞地顿时翻成一片战争场,可见当时双方打斗的残酷。</p> <p class="ql-block">  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宋江带领一众好汉元宵节去汴梁拜会李师师,期望曲线招安。正逢东京街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书中有一篇《绛都春》的词,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东京街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的盛况景致:“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翠幰竞飞,玉勒争驰都门道,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庆玉殿共赏,群仙同到。迤逦御香,飘满人间开嬉笑,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梢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汴梁城中闹元宵的喜庆与繁华,让初到京城的李逵看花了眼。</p> <p class="ql-block">  水浒传的元宵节,第一次是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宋江和花荣二兄弟上了梁山;第二次是石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卢俊义和石秀他们这批人上了梁山;第三次是李逵元夜闹东京,其实就是搅黄了这个宋江和李师师著名的约会,当然也搅黄了李诗诗跟宋徽宗那一次著名的约会。所以这三次元宵节其实讲的都是革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中似有两次元宵节的描写,只不过,罗贯中并未向我们描述元宵节的美好,而是讲述了两次忠孝节义、轰轰烈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元宵节是“讨伐国贼,五臣死节最悲惨”。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权倾朝野,挟天子令诸侯,朝野共愤,视曹操为国贼。于是,朝中五位大臣便联手准备在元宵节的晚上讨伐曹操,以清君侧。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讨汉贼五臣死节”一章中,耿纪、韦晃、金袆和吉邈、吉穆等五人计划在许都正月十五庆赏元宵佳节之际起兵讨伐曹操。五人对天立誓,歃血为盟,不成功便成仁。至正月十五夜晚,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总督御林军马的长史王必与御林军诸将在营中饮宴。二更以后,忽闻营中呐喊,人报营后火起。王必慌忙出帐看时,只见火光乱滚;又闻喊杀连天,知是营中有变,急上马出南门,正遇耿纪,一箭射中肩膊,几乎坠马,遂望西门而走。背后有军赶来。王必着忙,弃马步行。至金袆门首,慌叩其门。原来金袆一面使人于营中放火,一面亲领家僮随后助战,只留妇女在家。时家中闻王必叩门之声,只道金袆归来。袆妻从隔门便问道:“王必那厮杀了么?”王必大惊,方悟金袆同谋,径投曹休家,报知金袆、耿纪等同谋反。休急披挂上马,引千余人在城中拒敌。城内四下火起,烧着五凤楼,帝避于深宫。曹氏心腹爪牙,死据宫门。城中但闻人叫:“杀尽曹贼,以扶汉室!”(备注: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国演义》第408页)。但是,这五人毕竟势孤力单,最后他们不是被曹军擒获,就是死于乱军之中,而他们的五家宗族老小,也被曹操命人皆斩于市。不仅如此,曹操还在漳河水边斩杀三百多名官员。</p> <p class="ql-block">  元宵之夜,许都城中尸横如山,血流成河,可谓是古代最悲惨的元宵节。</p> <p class="ql-block">  那第二次出现元宵节呢,其实已经到第一百一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那时候蜀汉已经灭亡,姜维心系蜀汉,要替报仇,他就去游说钟会利用他这个权利欲让他去进攻司马氏家族,“来日元宵佳节,于故宫大张灯火,请诸将饮宴。如不从者尽杀之”(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国演义》第691页),但后来也失败了。</p> <p class="ql-block">  曹雪芹笔下的元宵节从“花团锦簇,豪门过节也最为讲究”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中有好几回写到元宵节,且曹雪芹笔下的元宵节别具象征意义,由开始“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盛世,走向“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衰败,仔细品味,颇有意趣。</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是从元宵节写起,甄英莲在元宵节走失,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书中甄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拐子拐走,后被薛蟠强买为妾,薛宝钗给她取名为香菱。在薛蟠娶了夏金桂后,夏金桂又将其改名为秋菱。所</span>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逢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香菱是十二钗中第一个出场的金钗,所以这次元宵节揭开了整个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序幕。</p> <p class="ql-block">  文中的“社火花灯”是指元宵节夜晚街头的鼓乐、歌舞、百戏、杂耍、放花灯等娱乐活动,由此也可见,当时老百姓观看社火花灯的盛况。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赏灯家宴,即见出繁华靡丽。</p> <p class="ql-block">  书中的元宵佳节,大家赏灯吃酒,看戏听书,击鼓传梅,吃元宵,讲笑话,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转过年来了,贾母百家宴王熙凤讲笑话。讲的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笑话,一群人抬着一个大炮仗往城外去放,你看,可能北京城那时候就得到城外去放炮仗,城内估计也是禁烟火的。中间有一个人等不及了,然后就点了火了,砰的一声大家速散而去,只有那个抬炮仗的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啊?他怎么就上了呢?然后这时候有人就问难道他没听见响吗?啊?说他原来是个聋子。</p> <p class="ql-block">  凤姐“聋子放炮仗”引出了夜宴的另一个高潮——放烟火。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红楼梦》第112页),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大观园元宵夜元妃省亲的盛况。元春晋封贤德妃,回家省亲,正是元宵佳节,当时贾府处于极盛时。“此时园内帐舞蟠龙,帘飞绣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整个荣国府装扮得花团锦簇,灯光灿烂,非寻常人家可比。“贾妃下舆登舟,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悬灯万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诸灯,亦皆系螺蚌羽毛做的,上下争辉,水天映彩,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又有各种盆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了”。</p> <p class="ql-block">  曹雪芹借元妃之眼,描写了大观园里的各式花灯,展示了贾府的豪华奢靡富贵风流。元妃省亲回宫后,特地制作灯谜与家人同乐,又命家中的弟弟妹妹们各自写一个灯谜,送进宫去,大家一同猜着玩。一起来看看贾府“四春”写的灯谜:</p> <p class="ql-block">  元春: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爆竹)</p><p class="ql-block"> 迎春: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算盘)</p><p class="ql-block"> 探春: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风筝)</p><p class="ql-block"> 惜春: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佛前海灯)</p> <p class="ql-block">  这些灯谜既暗示了四个女子各异的命运结局,也预示了贾府显赫之后的败落,眼前的欢乐无疑透出日后的悲声。</p> <p class="ql-block">  到了贾府第二年再过元宵节时,便开始显露出衰败的景象。《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一章(第378页)中,贾母开夜宴时,虽然荣宁二府赏灯吃酒,笙歌聒耳,喜乐喧天。但是贾氏族人来者却寥寥无几:“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有年老的,懒于热闹;或有家内没有人,又有疾病淹留,来竟不能来的;有一等妒富愧贫,不肯来的;更有憎畏凤姐之为人,赌气不来的;或有羞手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虽然此时的元宵佳节,还显得流光溢彩,浮华奢侈,但早已没有了过去那种雍容华贵的万千气象。</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元宵节之所以为世人所钟情,除了如四大名著描写的那般出彩热闹,或缘其是古代男女谈情说爱的最佳时机。所以元宵多故事,元宵多情诗。 </p> <p class="ql-block">  汉唐以来,儒学理法严格,一直实行宵禁,未婚女子平时根本没有机会出门,而正月十五这一天,宵禁解除,允许普天之下所有人都出门赏花灯、猜灯谜,满街灯火辉煌,闺阁女子能名正言顺地出门来会情郎,这也成了青年男女最自由、最浪漫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想象一下,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灯火辉煌下的街巷市井之中人潮涌动,处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人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都敞开着,何况人心?在这样的氛围里,爱情自然而然就萌发了。</p> <p class="ql-block">  正如欧阳修所描述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对情人相约共赏花灯,月光洒在柳枝上,花市如同白昼般明亮,灯火的温暖让爱情更甜蜜柔美。辛弃疾的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出了元宵节人群之中浪漫的偶遇,更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爱情美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有所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逢不在。念也悄悄,思也无言,站在灯火辉煌处的你,再回首,阑珊处是否她还在?或许东风藏不住流连,或许心怀一抹温度,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这望穿秋水的爱情就在转身之间、回眸一瞬。月满西楼,花间小令,春风十里嗅清香细细,一曲琵琶寻一份诗心,终情与彼所系,红尘俗世来相约这场岁岁的美,念念永不相忘。</p><p class="ql-block"> 多美、多浪漫的元宵佳节,寻几分旖旎,垒几分阑珊,只为与你相遇,将一年中最好的模样定格为最美的情缘,难怪元宵节会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我想在现在这一天的意义远不只是欢聚一堂“吃元宵”的热闹年俗,更是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身边人和眼前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不聊小说和诗歌里的元宵节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窗前,看这元宵节的今晚,烟花在五彩夜空中绚烂绽放,隆隆浑厚的声响久久回荡。密集的礼花弹如流星雨般划过天际,瞬间炸开,迸出耀眼的光茫,化作漫天的繁星洒满人间,红的似火,黄的如玉,粉的像霞,紫的若梦。它们与五彩的花灯相互辉映,将整个夜空装点得如梦如幻,也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同样是月圆人团圆,同样是良宵更美好。邀春风明月,看花灯流光溢彩,看礼花璀璨升空,一样可以想象到今天晚上,人间烟火如此迷人,这又是好一个琉璃世界。</p> <p class="ql-block">  迤逦御香飘满人间,上下争辉灯火乾坤,每一秒的浪漫都与众不同,那是说不尽的山山海海,道不完的太平盛世。春色如烟,青草蔓蔓,富贵与风流、柔情与甜蜜,许我一路珍藏风景。无论是街头的银花火树还是心中的寻她烛光,此岸还是彼岸,都能为你我点亮温暖与爱……</p> <p class="ql-block">  人生处处是道场,此时正当修行时。生病是,陪床亦是。生病让我们知道人生无常,在生病的时候,对世俗的欲望会降到最低,病好了,可能又忘了这一切,反反复复;陪床的过程最能体察到亲情的可贵和时光的短暂,过后可能也忘了这一切,来来回回。<span style="font-size:18px;">借病修行,借痛觉察、觉醒、觉心、觉悟方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我而言,陪床,别的收获暂且不论,至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码上三五千文字,再看看金刚经讲什么,还能在十二点之前早早休息呢。</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章写于乙巳年元宵之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照片拍摄于正月的大召广场、宝尔汗广场、如意河畔、滨河南路花灯世界等地。</p><p class="ql-block"> 最后两张图片为豆包AI技术合成的照片,赶赶时髦,有点儿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