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落雁

皆乐

<p class="ql-block">鹅,何谓雁也,《尔雅·释鸟》中提到“舒雁,鹅”。如此说,鹅便是雁,雁便是鹅,不然,怎么至今有雁鹅之称。其实,在古人的认知中,舒雁与鹅是有所区别的,一位叫李巡的古人解释道:“野曰雁,家曰鹅”,即家养的舒雁叫鹅,野外的舒雁才叫雁。在中国文化中,鹅的别称还多多,‌包括舒鴈、羲爱、鵱鷜、鹄、右军、兀地奴等‌,而称为“执戈之鸟”,是体现在古人心目中的威武形象。</p><p class="ql-block">近日有闻“澄海鹅城”建成启用,到此一游,百闻不如一见,恰似“平沙落雁”,油然而生“平沙落雁在古墟,韩水入田过后溪。此地有银掘不尽,指楼无顶鹅登极。天香日日是国色,羲爱餐餐非肚饥。曲项搭桥接喜鹊,筑巢引凤客来栖。”不禁想说几句,苟且按设计理念“平沙落雁”,就以雁说鹅吧。</p> <p class="ql-block">澄海鹅城座落千年古墟隆都镇后溪村,古时,这里是一个港口,称为后溪港,后来港口逐渐干涸,形成了村落,因此得名“后溪”‌,或许与相近的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所在的前美村呼应。后溪是一个古村落,也是一个千年古墟,远近闻名。近几年借振兴乡村东风激活了古墟,在深圳对口帮扶下,总投资六千多万元建了这鹅城,以望乡村商贸经济展翅而飞。鹅城以“雁”造型矗立路边,格外醒目,酷似“平沙落雁”雁鹅的造型,又如这首古琴名曲雅韵,舒展大雁之远志,倘开逸士之心胸。它不仅描绘了大雁南飞,落在平整沙地的美丽景象,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给美丽的乡村增添了春色。</p> <p class="ql-block">澄海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狮头鹅生产基地,拥有“世界鹅王之乡”的美誉。狮头鹅因其头部顶端和两侧有较大的黑肉瘤,随着年龄增长,肉瘤会增大,形似狮头而得名,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为白色,体型较大,成年体重可达七至十公斤,鹅文化节赛鹅最大的五十斤,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在澄海,狮头鹅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涵盖种鹅繁育、种蛋电孵、鹅苗销售、肉鹅饲养、冰鲜配送、卤制加工、羽绒加工等环节,年出栏量达千万只,年产值近四十亿元。最著名的“日日香”品牌上了《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老广的味道》《远方的家》《乡土》等众多媒体,香飘四海,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鹅早在明代就备受追捧的美食,且明人将鹅的烹制发挥到了极致。《竹屿山房杂部》中记载了“烧鹅”的三种烹制方法。“一用全体,遍挼盐、酒、缩砂仁、花椒、葱,架锅中烧之。稍熟,以香油渐烧,复烧黄香。”“一涂酱、葱、椒,油浇。” “一涂以蜜,烧。”《宋氏养生部》中记载了烧鹅、烹鹅、油爆鹅、油炒鹅、蒸鹅、酒烹鹅及熟鹅酢、生鹅酢等十余种烹制方法。</p><p class="ql-block">鹅被视作奢侈食物,官员们嘴馋要吃,会坏了官风。《涌幢小品》载:“食品以鹅为重,故祖制,御史不许食鹅。”可见鹅只高贵。</p> <p class="ql-block">鹅肉在潮汕已上五星级酒楼,“席无鹅肉不滂沛”(“滂沛”是潮州话,表示丰盛、有排场),“独一无二狮头鹅,走遍世界都找无。愿为众客盘中福,粉身碎骨又如何。”在潮汕的宴席上,卤鹅拼盘往往是首道菜,由鹅掌、鹅翼、鹅肉、鹅肝等组成,逐一薄切后平铺于碟,因此,鹅肉在潮汕宴席中是不可或缺的,“酒楼特宴日日香,一鹅当先头昂扬。粉身粹骨为宾客,余兴不尽酒甜甜。”而一只老鹅最好吃的是鹅肝,香糯软滑,如雪糕般,细抿即融。其次鹅头。鹅冠,馥郁香醇,胶质柔糯。鹅头肉,皮韧而肉嫩,鹅头多骨。再次是鹅掌、鹅翅、鹅肠,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卤鹅蛋。</p> <p class="ql-block">从鹅城,让我想起小时放鹅的情景,如深圳老友群兄所画“池塘竹影荡波纹,水净鹅飞嘎嘎声。昂头如狮再高傲,终为上客而粉身”,虽没有骆宾王《咏鹅》的诗意,但有那个臆想天开的大跃进时代激情。我放鹅时是六七岁,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年代,那是小孩除了爱吃爱玩的人之初本性外,根本不懂什么跃不跃进,能走路就不错了,不过还记得提锅去生产队打饭,长大后才知道什么是大跃进,什么人民公社。所谓的大锅饭,其实是按人分配,不论老少,不论男女,不论肥瘦,就是米汤加得瓜或玉米,不管你能吃饱否。家庭的经济来源就是养鹅。放鹅,就是我的“童活”,也是我的快活。</p> <p class="ql-block">家里养鹅,鹅苗是买来的,很少自已孵。刚买来的刚出壳鹅苗,先放在竹筐里,下面垫稻草,上面盖上破旧的衣布,大人不时摸探温感。成活后,再圈养在屋角或门楼角,地面垫稻草,撒上草木灰,鹅便连草木灰一起铲去做肥料。小鹅时,一般喂青菜叶,切小后加点米糖之类。大一点的就赶去河里洗澡,吃草。</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放鹅时,是用一根小竹竿,将鹅赶出家门口,门口就是一条小巷,叫新民巷,巷名还是很现代,还有新明、新惠、新光等。出了巷头就是闸门,过去的村落,就是一个小部落,我的村叫新路,是槐东村清末的新村,之所以叫新路,可能有别于旧居的老路,也许是走出新路,过上好日子的好意头。新路村有八条巷,中间一条横路,覆盖的排水沟,收集八条巷污水,村四周都有围墙,出入有炮楼似的闸门,出闸门就是一条河,水是从韩江支流莲阳河进来,经过神州、渡亭、蔡寮、建阳几个村到我村口,穿过盛州村从合昌坪出海。</p><p class="ql-block">鹅一到河边,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游来游去。我常坐在河岸边,用小竹竿轻轻地拨弄着水面,看着鹅们在水里嬉戏,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有时候,捡起河边的石子,轻轻地扔进水里,溅起一圈圈涟漪,逗得鹅们更加欢快。有时也跟一起放鹅邻居小孩玩耍,交个朋友,不过也打过架,打就打,打过了又友好,小孩子都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看着鹅游到河边,就知道要找吃了,赶上河岸,沿着堤边吃边赶到草多的河滩、田野,在那片草地,它们伸长脖颈贪婪地啄食。如老同事松青兄所画“三鹅结群各有姿,昂首低头伸脖子。张扬适可不宜过,弯腰能屈正贤和。”那情趣,颇似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诗里描绘的意境。当一只吃得脖子胀胀的,就赶回家,也都是午饭或是晚饭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鹅一般养二三个月就可以食用‌。除了过大节,如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春节、元宵、妈生(妈祖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有自家杀鹅祭拜外,都拿去卖,是家里主要收入,解决油盐之类的。卖鹅前一天,要先喂养,凌晨三四点钟,母亲还要给鹅塞进地瓜,不是给它吃好吃饱,是增加重量。天还没亮,就挑到“佣行”(公平秤),也就是赶集卖给鹅肉店。</p> <p class="ql-block">“小时放鹅”是值得的童年回忆。它代表着无忧无虑的时光,那种亲近自然、自由自在的感觉,是长大后很难再体验到的。每当想起小时候放鹅的日子,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温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现在我们都是七八十岁老人,能见到的不多,见到了好多也忘记名字,但都还记得一起放鹅的小时朋友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前些年,参加澄海“鹅节”,荣幸与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一代名丑方展荣老师在一起,看到他助力澄海鹅节精彩表演,目睹“方展荣耀又登台, 狮头鹅节在澄海。国际网络响全球,日日香来人人知。”此后,才知道鹅也有鹅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鹅在我国古代神话中,被视为吉祥之物,寓意着富贵和喜庆。据《山海经》记载,玄鸟鹅是一种神兽,它是帝俊与羲和之子,具有神秘的生殖能力。在后世的一些民间故事中,鹅也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白蛇传》中的白鹅仙子,为救夫婿许仙,化身为白鹅,展现了鹅的忠贞与勇敢。鹅体型优美,羽毛洁白,鸣声高亢,这些特点使鹅成为了艺术家和诗人的创作灵感。在诗歌中,鹅往往寓意着纯洁、高贵和自由。狮头鹅在潮汕已有三百多年的养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不仅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符号,常用于节庆宴席,象征着吉利和大气。</p> <p class="ql-block">在民间传说中,鹅也常常被赋予神奇的色彩。比如,有传说鹅是天上的神鸟,下凡人间带来吉祥和幸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被提及,许多文人墨客以鹅为题材创作诗词歌赋,表达对鹅的喜爱和赞美。如骆宾王的《咏鹅》连幼儿都会读,就不用说。潮汕鹅文化十分独特,早在古代就有“奠雁礼”,但因大雁难寻,潮汕地区便以白鹅替代,用于婚嫁聘礼。赛大鹅是潮汕”习俗:每年元宵至农历三月这段时间,潮汕各乡里有专门卤鹅者,以供品民间的祭祀活动。此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诞辰,不少乡里有赛大鹅的习俗,这一习俗既寄托对出海谋生者和海外游子的思念和希望,也反映了农家勤劳。卤鹅是潮汕人逢年过节、祭拜祖先时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春节祭祀祖先“拜老爷”时,会在卤鹅的脖子、翅膀、鹅掌等部位“摆大红”,贴上剪纸,寓意丰收圆满、吉祥如意。春节游街“涂戏”也不了“鹅”偶像。</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还是陈厝洲双咬鹅舞,这舞蹈道具是用竹篾扎制的狮头鹅模型,高约二米,外形逼真,色彩鲜艳。舞鹅者藏身于巨鹅模型之中,通过身体的扭动、摇摆等动作,模拟狮头鹅的神态和习性。表演时,通常有两只大鹅和若干只小鹅,大鹅由成年人表演,小鹅由小朋友扮演。舞动时不用锣鼓指挥,而是有节奏的哨声指挥。当地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动物舞蹈,表达了人们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双咬鹅舞已被汕头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鹅城展翅向天歌,传承文化成画诗。在古墟新建鹅城,从鹅美食产品展销、民俗文创、娱乐互动和打卡留影,狮头鹅文创作品成为新亮点,有一批笔甜墨饱的狮头鹅书画作品,以及精巧细致的鹅蛋雕、鹅蛋画,耐人寻味的狮头鹅灯谜等,为"鹅城"增添不少文化气息,让人们在品尝美味中也感到新的鹅文化气息而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