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主题内容:</p><p class="ql-block"> “品学兼优”</p><p class="ql-block"> 这一古匾额的含义如下:</p><p class="ql-block"> - “品”:指品德、品行,涵盖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包括善良、正直、诚信、宽容、有责任感等诸多美好品质。在古代社会,品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能立足于社会、受到他人尊重的重要基础。 </p><p class="ql-block"> - “学”:代表学问、学识,意味着一个人在知识、文化、学术等方面的积累和造诣。古人重视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历史文化等,来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p><p class="ql-block"> - “兼”:有同时、兼备的意思,强调品德与学问这两个方面同时都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不可偏废。</p><p class="ql-block"> - “优”:表示优秀、出色,是对“品”与“学”的高度评价,说明一个人在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上都表现卓越,远超常人。</p><p class="ql-block"> 总体而言,“品学兼优”就是赞誉一个人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在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中遵循道德规范,成为他人的道德楷模;而且在学问知识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勤奋好学、博古通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是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在古代,这样的匾额常被悬挂于学宫、书院或赠予有突出表现的学子,以激励人们追求品德与学问的共同提升。</p><p class="ql-block"> 二、上款内容:</p><p class="ql-block"> “钦命提督福建全省学院邵自昌为”</p><p class="ql-block"> “钦命”表示由皇帝亲自任命或下令。“提督福建全省学院”指的是邵自昌的官职,即负责管理福建全省教育、学校、科举等事务的学政官员。学政全称“提督学政”,是清代特有的官职,由皇帝从进士出身的官员中选派,代表皇帝教育士人、管理学校、选拔人才。“邵自昌”是担任此官职的人的名字。“为”在这里可理解为“为了”“给”等意思,引出后面所题写匾额的相关事宜,为游联登题写“选魁”“选拔”等匾额,表示对其学业成就的肯定和褒奖。</p><p class="ql-block"> 三、下款内容:</p><p class="ql-block"> “嘉庆十年乙丑阳月岁进士游联登立 漳平县邑太学生游联采立”的意思是:在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年的农历十月,由岁进士游联登与漳平县太学生游联采共同立了这块匾额。</p><p class="ql-block"> - 嘉庆十年乙丑:明确了时间为清朝嘉庆皇帝在位的第十年,这一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乙丑年。</p><p class="ql-block"> - 阳月:在古代,农历十月被称为“阳月”。</p><p class="ql-block"> - 岁进士:是对“岁贡生”的雅称。明清时,从各地府、州、县学的“生员”(秀才)中按期选拔贡入中央国子监的称“贡生”,其中每年或两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生”。</p><p class="ql-block"> - 游联登 游联采立:表示这块匾额等是由游联登、游联采共同立。</p><p class="ql-block"> 此匾的落款时间与灶角岁进士旗杆属同一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