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西方新航路开辟前夜的宋元时代,随着中国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中国以瓷器出口为大宗的外贸活动空前繁荣,广州、明州(宁波)、杭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大批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青花瓷、磁州窑与建窑系瓷器等外销瓷就从这些港口运往亚非各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明朝前期,随着郑和七下西洋,中国海上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明朝后期,时值西方大航海时代,外销瓷不仅大量输出亚非各国,而且倾销至欧洲诸国,1639年出口至荷兰的中国外销瓷器竟多达36.6万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8世纪前期,英、法、荷兰、丹麦、瑞典等国被允许在广州设置贸易机构,中国瓷器在欧洲的销售量达到高峰,荷兰东印度公司每年运往欧洲的瓷器就达300万件之多。此时的外销瓷主要是青花瓷和釉上彩瓷,其装饰图案是依照外商带来的样品摹绘的,题材包括家族纹章、人物故事、航运风景、动物花卉等纹饰。</p><p class="ql-block">此后不久,随着日本和欧洲陶瓷业的发展,中国瓷器外销开始走向衰落。但这条自宋元至明清持续七八百年的中国古代陶瓷对外贸易海上运输路线,因促进了陶瓷生产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而被考古学家称为“陶瓷之路”。#陶瓷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