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简 介</p><p class="ql-block"> 鹦鹉洲,地名,地处武汉市汉阳区,有鹦鹉街道和洲头街道。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而得名。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历代不少名人,“藏船鹦鹉之洲”纵观大江景色,留下了很多诗篇,唐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更是传诵一时的佳句。此洲在明末逐渐沉没。清乾隆年间,新淤鹦鹉洲,已和汉阳连成一片。</p> <p class="ql-block"> (1)汉阳鹦鹉洲</p><p class="ql-block">操笔激书留古赋,此方始有鹦鹉洲。</p><p class="ql-block">祢衡就地于安葬,文杰碑坟何处廋。</p><p class="ql-block"> 二0一0年三月</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元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第二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范例宝典》第三卷。</p> <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 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系清乾隆年间(1736-1795)新淤的一洲,曾名“补课洲”,嘉庆间(1796一1820)将补课洲改名鹦鹉洲,并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了祢衡墓。墓为石建,方形,额题“汉处士祢衡墓”,甚为古朴别致。</p> <p class="ql-block"> (2)【双调.驻马听】鹦鹉洲赋</p><p class="ql-block"> 绿岛欢酺,太子殷勤当地主。临场吟赋,祢衡潇洒展鸿儒。是谁痴笨,弃珍珠,奈何屠户为黄祖。崇敬鲁,客来鹦鹉洲寻墓。</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八年三月</p> <p class="ql-block"> 历史佳话</p><p class="ql-block">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惟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嘴,紫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光,因殊智而异心……</p><p class="ql-block"> 这是东汉名士祢衡所写用以自况的《鹦鹉赋》中的一段,长江中的鹦鹉洲因此赋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3)国宝《鹦鹉洲图》</p><p class="ql-block">故宫台北宝玩多,鹦鹉洲图谁打磨。</p><p class="ql-block">赵伯驹君描得好,汉阳群众望回窠。</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注:宋代皇室画家赵伯驹曾多次到汉阳写生,留下宝贵的《鹦鹉洲图》。可惜的是,战乱时流落到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p> <p class="ql-block"> (4)鹦鹉洲贤杰萧楚女</p><p class="ql-block">短暂一生三十年,全部为党彩霞添。</p><p class="ql-block">奇才高效来工作,红笔尽心将敌歼。</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七年四月廿二日</p><p class="ql-block">注:萧楚女(1893一1927、4、22),汉族,原名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乳名朝富,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曾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青年》、在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过武昌起义、五四运动。1927年4月22日在南石头监狱被杀害。</p> <p class="ql-block"> 祢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乐陵西南)人。少有才辩,为人“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恃才傲物,屡侮权贵。先是曹操召其为鼓史,令其改服鼓吏之装,借以辱之,他却在曹操及众宾客面前裸身更衣,后又在营门外,击鼓骂曹,为曹操不容,遣送与刘表,刘表亦被其侮慢,乃转送给部下江夏太守黄祖。祢衡又讽刺黄祖是“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终被性情暴躁的黄祖杀害,终年仅26岁,葬于江中芳洲之上。后人为纪念这位刚正不阿的名士,便借《鹦鹉赋》将他埋骨之处称为鹦鹉洲,并在洲上建正平祠,供人凭吊。古往今来,不少墨客骚人来游鹦鹉洲,凭吊祢衡墓,留下无数诗篇,使鹦鹉洲芳名远播,祢正平精神长存。请看清代诗人沈德潜《鹦鹉洲吊祢处士》诗云:</p><p class="ql-block">蚁视曹公气不摧,兰焚玉碎剧堪哀。</p><p class="ql-block">故人慷慨推奇士,乱世纵横露俊才。</p><p class="ql-block">洲沁何妨激涛浪,文章那肯辱蒿莱。</p><p class="ql-block">只今后代经过者,烟水茫茫酹一杯。</p> <p class="ql-block"> 鹦鹉洲的诗</p><p class="ql-block"> 被崔颢描写为“芳草萋萋”的鹦鹉洲究在何处,即是在大江武昌一侧还是在汉阳一侧,可说是历史上的一段公案。由于“洲聚于沙,而沙转于水”,鹦鹉洲几经变迁,有了古、今之分。有人认为,古鹦鹉洲在武昌一侧,今鹦鹉洲在汉阳一侧,因此有武昌鹦鹉洲与汉阳鹦鹉洲之说。而有的人认为,今鹦鹉洲固然在汉阳,而古鹦鹉洲也靠近汉阳岸边。将两说的根据加以比较以后,我们倾向于前一种说法。读明人杨基《眉庵集》有《望武昌》二首:</p><p class="ql-block">吹面风来杜若香,离离烟柳拂鸥长。</p><p class="ql-block">人家鹦鹉洲边住,一向开门对汉阳。</p><p class="ql-block">春风吹雨湿衣裾,绿水红妆画不如。</p><p class="ql-block">却是汉阳川上女,过江来买武昌鱼。</p><p class="ql-block">题为《望武昌》,“开门对汉阳”,可知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是在鹦鹉洲上。“过江来买武昌鱼”的汉阳女,显然来到了鹦鹉洲上或洲边。鹦鹉洲的位置不是一目了然了吗?又黄福《后乐堂稿》《过武昌》亦有句云:“城头黄鹤楼,城外鹦鹉洲”。这信手拈来的例证足以作为对前一种说法的补充。</p><p class="ql-block">靠近武昌的古鹦鹉洲约在明末清初被冲毁消失。汉阳江边在宋元时代亦有沙洲涌出,但有确定的名称:刘公洲。宋汉阳知军刘谊曾在洲上耕种收获,故名。此洲明嘉靖以来渐没。到了清雍正乾隆年间,武昌的白沙洲为水所没,而汉阳又有新洲淤出,白沙洲民吴某等竟禀官争夺这块地方,请求以新淤洲地断给他们以补白沙洲课税,并命名补课洲。汉阳县民以鹦鹉洲久为汉阳古迹,今既淤出,近在南纪门外,不应远隶武昌,遂争讼于官府。经汉阳县令裘行恕3次具禀力争,新洲仍归隶汉阳,并恢复鹦鹉洲名,以存古迹。汉阳鹦鹉洲就是这样来的。汉阳县民所谓“鹦鹉洲久为汉阳古迹”,乃争讼时一种强词,其理由盖由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而来,我们断不可以争讼之词作为古鹦鹉洲亦在汉阳岸边的根据。</p><p class="ql-block">今鹦鹉洲从清同治年间起,已渐渐与汉阳江岸连成一片了。旧中国,它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竹木市场,居民多为做木材生意的湖南人。如今,它不但是长江上最大的竹木转运站,而且是武汉市的新兴工业区和对外贸易港口。</p> <p class="ql-block"> (5)江城子.汉阳鹦鹉洲</p><p class="ql-block"> 芳草萋萋鹦鹉洲。大桥头,众人游。长江左岸,古树映高楼。幸福当今谁不乐,生活美,放声讴。</p><p class="ql-block"> 晴川大地绿油油。古人究,杰人修。千年文化,代代德才优。今日汉阳容更艳,鹦鹉跃,响全球。</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二月</p> <p class="ql-block"> 相关传说</p><p class="ql-block"> 相传三国年间,名士祢衡由刘表荐引给江夏太守黄祖。祢衡和黄祖的儿子黄射非常要好,常常在一起玩耍作乐,饮酒赋诗。</p><p class="ql-block">那时候,长江中有一座江心洲,洲上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野兔出没。有一天,黄射邀请祢衡到江心洲上去打猎饮酒。江夏太守的儿子请客,又选在长江当中的沙洲上,去的人不少,有的人还带着歌伎、美女打算痛痛快快玩个够。那天,一位名叫碧姬的歌女斟了满满一盅酒棒到祢衡面前说:“久闻先生清高的美名,只恨没有缘分见到你,今天有幸,希望先生满饮此杯,别嫌我卑贱低微。”</p><p class="ql-block">祢衡没想到在酒场上遇到知己,很受感动,按过洒杯一饮而尽。</p><p class="ql-block">正在笑闹的时候,有人将一只羽毛碧绿的红嘴鹦鹉献给黄射,黄射高兴地又将鹦鹉奉给祢衡说:“这只鹦鹉转送给你,但是你要写一首咏鹦鹉的文章,让今天参加宴会的人欣赏欣赏。”碧姬一听,马上挽起袖子磨墨。祢衡是个有名的才子,才华过人,只因生在乱世,才智不得舒展,所以一直心存怨恨。今天他见了鹦鹉,不禁触动心事,便借物抒怀,一挥而就写了一篇《鹦鹉赋》。那赋的意思是说:鹦鹉是一只神鸟,可是没有人认识它,只把它当作笼中的玩物。祢衡写完赋后,又把鹦鹉转赠给了碧姬,以表达同病相怜的情意。后来,这篇《鹦鹉赋》被黄祖看见了,他怕祢衡以后得志对自己不利,就借故把他杀害了。黄射把他埋葬在江心洲上。</p> <p class="ql-block"> 弥衡的墓</p><p class="ql-block"> 碧姬穿一身重孝,带着祢衡转赠给她的鹦鹉来到洲上,哭倒在祢衡墓前,表示愿意随他的灵魂一起飞去。她哭够了,就一头撞死在墓碑前。那只鹦鹉彻夜哀鸣,第二天,人们发现鹦鹉也死在墓前了。江夏城里的人们集资为碧姬修了一座坟墓,把鹦鹉也一同葬在洲上,从此,人们就叫江心洲为鹦鹉洲。后来,到了明成化年间,鹦鹉洲沉入江底。可是三百年后,汉阳南门外江边又升出一个新沙洲,人们在沙洲上发现了碧姬的尸体,那只鹦鹉已经变成了一块绿色的翡翠石。这只翡翠鹦鹉被地方官拿去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便将汉阳南门外的新沙洲,重新命名为鹦鹉洲。</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悲凉凄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名士祢衡一身傲骨,因不满曹操的为人,称病拒绝召见。曹操怀忿,但碍其才名不便杀之,罚作鼓吏。祢衡则当众裸身击《渔阳三挝》骂曹,鼓音殊妙,深沉辽远,反将其羞辱了一番。于是曹操借刀杀人,遣祢衡到刘表处。刘表不愿落骂名,转荐给江夏太守黄祖。时逢黄祖长子在江心洲大宴宾客,将一鹦鹉送祢衡;歌女碧姬劝酒求赋。祢衡触动心事,借物抒怀,挥笔写就《鹦鹉赋》。不久其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碧姬一身重孝携鹦鹉来到江心洲,哭毕撞死在祢衡墓前。人们后来发现,与碧姬合葬的鹦鹉变成了一块绿色的翡翠石。鹦鹉洲由此得名,成为国内著名的五大河洲之首。</p> <p class="ql-block"> 浩然正气</p><p class="ql-block"> 鹦鹉洲历尽沧桑,然而斯人的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倾倒历代文人名士。不少迁客骚人“藏船鹦鹉之洲”,纵观大江景色,赋诗凭吊,在感慨古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鸣不平。从而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使流走的气势得以顿蓄。</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王长顺,笔名上川,40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会员证号009262),中国国学协会会员(GX2011080027),武昌诗词楹联学会(2017014)会刊《黄鹤之吟》编辑。《领军人物》杂志社副主编(长期)VFF”713196,中华诗词研究会一级诗词著作家(Z14一063),中国国家诗书画院研究员(终身)G2012060035,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诗书画艺委会终身名誉主席(MZ丫S20121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