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启园,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启园路39号,始建于民国,园址原名叶家浜,是太湖边种稻养鱼的十余亩洼地。后来扩展到70余亩,东山人席启荪为纪念其祖上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耗资十万(当时币值),历时3年建成这座私家园林,所以又名席家花园。也是苏州唯一依山而建、临水而筑的园林,它集合了江南园林的小巧玲珑与湖光山色为一体,亭台水榭、曲径长廊、假山流水及郁郁葱葱的植木,随处可见皆古色古香,让人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这里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秀丽。</p> <p class="ql-block">启园是江南少有的山麓湖滨园林,它藏山纳湖,步移景异,既融合了苏州园林小巧玲珑、曲折幽深的艺术特色,又具脉接七十二峰,波连三万六千顷的粗狂气魄“小园林容大太湖”。</p> <p class="ql-block"> 启园可谓是藏山纳湖,移步易景,占尽了湖光山色。整个园内厅堂轩榭,花径曲桥,与天然的山水浑然一体,风光旖旎。它既有曲折幽深的园林艺术特色,又有临三万六千顷波涛,历七十二峰苍翠的粗犷气魄,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园林的特别之处。启园以民国时期的厅堂轩榭、廊舫斋馆、花径曲桥为主景,藏山纳湖,步移景易,既融苏州园林小巧玲珑、曲折幽深的艺术特色,又具脉接七十又二峰,波连三万六千顷的粗犷气魄。</p><p class="ql-block">柳毅井、古杨梅树、康熙皇帝御码头为园内三宝。</p> <p class="ql-block">“镜湖楼”是启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二层大殿。大部分的景物也都分布在这个亭子周围。</p> 古杨梅树 <p class="ql-block">这课百年老杨梅树(有362年)。当初康熙帝怜惜这棵杨梅树,后得以保存至今。据说杨梅成熟后,呈紫黑色,酸甜多汁,为杨梅中的佳品。</p> <p class="ql-block">当游轮抵达皇家码头。可以看到皇家码头由牌坊、碑亭、栈道组成。牌坊上书“烈焰万丈”碑文,碑亭悬“重耳”匾额。康熙来的时候,启园的主人奚氏的祖宗都在这里。迎接他的康熙皇帝,也是康熙皇帝亲笔所写。“重耳”二字意为风月无边。</p><p class="ql-block">现如今还是那般壮阔非常,码头伸入湖中一百米,顶端筑有通湖亭,亭内悬康熙帝御笔匾额“翠色满湖”,极目远眺,湖天一碧,远处鸥鸟翱翔,群山如黛,水光山色。</p> 康熙皇帝御码头 <p class="ql-block">最秒的是这“虫二”二字,将繁体的“風”“月”去掉边框不就是“虫”“二”两字?竟是这无边风月之意。有此福气与太湖连在一起的,恐怕只得启园一家了。</p> <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八年(公园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农历四月初四至太湖,于启园码头登岸,想象那年那一日是如何的盛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座依湖而建的苏式古典园林,水是这座园林的灵魂。总体布局以水为中心,内部建筑全部面向水池。</p><p class="ql-block">今天偶有空来启园游玩,真的很美!因为走进启园,就犹如走进了一幅画哦。</p> <p class="ql-block">若无事,不要忘记来启园看一看,来太湖边坐一坐,吹一吹太湖的风。</p> 编辑制作:陌上阡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