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子城到云顶高原

山之雨/吴鹏

<p class="ql-block">  就要离开马六甲了。早餐时来到餐厅,服务员是华裔,引领我们拿好餐具,我们对他点头,他也报以微笑,好像是熟悉的家乡人。马六甲是来到马来半岛华人的最早逗留地。从1405年到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中六次在马六甲停留,并在马六甲设立“官厂”作为补给站。郑和下西洋不仅使马六甲和中国明朝的关系友好,而且由于在马六甲建立基地的需要,一些随员留在了马六甲并定居下来。且因航道的开通,中国福建泉州与漳州的商人也开始随船队到马六甲经商,同时明末一些不愿臣服清朝的福建人也避居马六甲,这些人成为最早移居马六甲的华人。其中一些人娶当地女性为妻,生出的混血后代,男性被称为“峇峇”,女性被称为“娘惹”,这些相当于“土生的华人”,至今在服饰、饮食及举止方面仍保持着许多中国的传统习惯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旅行车向首都吉隆坡方向行驶三个多小时后,开上了一条白色斜拉索桥,紧接着进入了一个玲珑秀丽的小城——太子城。这是20世纪末,马来西亚为解决首都吉隆坡人口众多,日益饱和的困境,在距吉隆坡约30公里处建设的一座新城,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现在已成了一座马来西亚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四周有条形的太子湖环绕,两岸有大片的绿荫和草地,像是铺着翠绿的地毯,环境清纯精致,令人心旷神怡。马来西亚绝大部分国家行政机构都已从吉隆坡迁了过来,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行政中心,并因环境秀美而成为马来西亚最新的旅游城市,而首都吉隆坡则更加倾向于发展经济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太子城中有座粉红清真寺,坐落在小城中心一片湖水之上,该湖是利用以前开采锡矿后留下的废矿坑改造而成。据说这座清真寺是马来西亚现有最大的,参照了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清真寺的设计,可同时容纳12000人做礼拜,其中二层大厅能容纳4000名女士,而楼下则可容纳8000名男性。整个清真寺建筑呈粉红色,圆形的屋顶上还有代表穆斯林的星星与月亮。来参观的人要进入必须脱鞋,身着短装的女士还须穿上寺庙专供的藏红色长袍,并戴上长袍连肩帽。一群来参观的女士穿上这种包裹住全身的长袍相互看着忍俊不禁。而当她们走进大厅时,更像是一群新来的僧侣。</p><p class="ql-block"> 在这粉红清真寺一层大厅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穿着薄袜的脚踩在上面能感受到纯羊毛的柔软。头顶上空是高大的半圆形穹顶,展开的图案似乎显得高深莫测。立柱旁摆放着一字排开的画板,是英文与马来文双语写的科普文案,解说着日月星辰的升降规律,但其中特别强调自然界和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当几位刚穿上长袍的女子围过来看画板时忽然有人走了过来,严肃地要求她们把帽子戴好,必须把全部头发遮住。</p><p class="ql-block"> 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被定为“国教”。但这里的人们最早接受的是从印度传入的印度教和佛教,并维持了很长的历史时期。10世纪后,阿拉伯商人逐步将伊斯兰信仰带到了东南亚。到15世纪,马六甲的第二任国王皈依了伊斯兰教,并自称“苏丹”。从此,“苏丹”作为统治者的称号开始在马来半岛流行,更是被日后大多数“马来统治者”家族所继承。由于国家的鼓励,当地伊斯兰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并导致该地区分裂成众多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苏丹国,其中最突出的是马六甲苏丹王朝。现在马来西亚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信仰伊斯兰教,而华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印巴人则信仰印度教。在马来西亚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徒。</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清真寺边上伫立着笔直高大的宣礼塔,全塔高73米,就像一枚垂直竖立的火箭。在这巨大的宣礼塔内部还有电梯和楼梯通至顶端。而在清真寺后面还有刻意建造的陵墓,用一座桥廊与清真寺相通。据说能在这里安葬的只有伊斯兰教的“国家英雄”和国家总理,可见这座清真寺代表着极高的国家荣誉。</p> <p class="ql-block">粉红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距粉红清真寺不远处是太子广场和首相府。在太子广场上,马来西亚的辉煌条纹旗高高飘扬,旁边呈半圆形排列的是马来西亚13个州的州旗,这里已成为公众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和集会的首选之地。马来半岛早期曾栖息着羯荼、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西方海上霸权开始兴起,马六甲因其交通及战略地位重要,引起西方列强觊觎和入侵。先是葡萄牙于1511年灭了满剌加王国,开始了马来半岛的殖民史。之后荷兰人取代了葡萄牙,成了这里的新主人。而英国则是以先在马来半岛的亚庇、古晋、槟城及新加坡建立基地,花费一百余年终将整个马来亚纳入了自己的殖民体系,其各种制度和文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产生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刻的影响,</span>以至于从今天的马来西亚身上依然可以看到英式制度的印记。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穷凶极恶的日本又将此地纳入其大东亚共荣圈中。战后直到1957年8月,马来亚才获得真正独立,6年后进一步正式宣布建国,名为“马来西亚联邦”。</p><p class="ql-block"> 在太子广场旁边的首相府,是座明显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绿色的圆形屋顶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十分庄严雄伟。马来西亚共有9人担任过首相,其中穆罕默德·马哈蒂尔曾两度出任首相,任职达22年,创下担任总理时间最长的纪录。他对政府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强调廉洁与效率,使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贫困率大幅度降低。在国际关系方面也展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技巧和战略眼光。他第二次从总理位置离开时已年满95岁,这恐怕在世界各国领导人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也使他成为马来西亚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这座首相府在2011年落成后,第一位入驻办公的首相是穆罕默德·纳吉布,他是马来西亚第六位担任首相的人。</p><p class="ql-block"> 天气炎热,旅行车开到马来西亚皇宫时已接近中午,打开车门,立刻被炽热的空气包围,不一会儿就已感觉大汗淋漓。马来西亚皇宫坐落在吉隆坡的一座小山丘上,拱形的大门前有一片广场,但四周已设置了栅栏,阻挡游人的进入。虽然不像一些国家皇宫那么辉煌气派,但也保持着与生俱来的宏大与庄严。这个国家至今仍留有国王和王室家族。在东南亚,保留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有三个,分别是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十分奇特的是马来西亚国王不是世袭制,而是由选举产生。据马来君主立宪联邦制传统,国王是国家最高元首,由马来西亚九个州的苏丹轮流担任,每5年为一个任期,不得连任。马来西亚过去有14个邦(即现在的州),1965年新加坡退出后,还剩13个,而其中的9个邦有自己的苏丹。马来西亚国王就是由他们轮流担任。现任国王是65岁的易卜拉欣。他是2024年1月30日刚宣誓登基的,此前他是马来西亚柔佛州第25任苏丹。据说他的身家至少269亿林吉特约合404亿元人民币,是马来西亚妥妥的顶级富豪。但他待人谦和,喜欢以骑摩托车旅行的方式体察民情。</p><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立法等多项权力。但作为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的总理才是权力的实际运行者。最高元首更多是扮演仪式性角色,或在国内出现政治僵局时,由他及时出场调解各派矛盾。</p><p class="ql-block"> 正对广场的皇宫大门巍峨厚重,主体被涂成黄色,正中高大的劵拱横亘着宽大的铁栅栏,两侧的门洞明显瘦小,身着红色制服的卫兵骑着高头大马,手持佩剑威风凛凛地站在门洞中央值勤,定时有军官带领卫士骑着枣红马前来进行颇有仪式感的换班。</p><p class="ql-block"> 这时在广场四周的栅栏后面已站满了围观的游客。由于是最高权力的化身所在,任何国家的皇宫都毫无悬念地吸引着众人诧异的目光。这座皇宫在20世纪20年代曾是一位中国商人的私人住宅,售出后经过改建,一度成为后来雪兰莪(州)苏丹的官邸,后来更升格成了皇宫。这里平时禁止游人进入,只有在特殊或重要的节假日里,民众才有机会一览宫殿内盛开的娇艳花朵以及那种深藏不露的繁华。</p> 毗邻太子广场的首相府 首相府前的国旗与州旗 马来西亚皇宫大门 骑马值勤的卫士 值勤人员换班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到达黑风洞。这个多少带点恐怖意味的名字不禁令人想起苏轼曾写过“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的诗句。这座黑风洞位于吉隆坡以南11公里处的一座石灰岩山上,以其山中深邃壮观的石灰岩洞和神秘的印度教寺庙而闻名于世。在马来西亚人口构成中,马来人约占70%,中国人约占20%,印度人约占8%,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但从肤色上可明显作出辨别,通常,黄皮肤的为华人,浅棕色皮肤的是当地马来人,深棕色皮肤的通常就是印度人。也许是由于印度人皮肤较黑,脸型棱角分明,而使人感觉好像到处都能看到印度籍务工者以及拖家带口的印度游客。</p><p class="ql-block"> 黑风洞的名字来源于洞穴内长年不断的阴风,以及黑暗模糊的自然景观。洞穴内部幽深曲折,有形态各异的石笋、石幔、石花等钟乳石,宛如一座天然的地下宫殿。除了洞穴本身的自然奇观外,黑风洞还因印度教寺庙而备受瞩目。这些寺庙建筑风格独特,色彩鲜艳,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特定的节日和庆典期间,寺庙内会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和舞蹈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p><p class="ql-block"> 而它之所以叫“黑风洞”还与民间传说有关。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位凶猛的巨龙,它经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后来,一位勇敢的印度教徒挺身而出,与巨龙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最终将其击败。可能正是这个传说为印度人在这里经营提供了依据。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印度人在黑风洞附近修建了一座寺庙,并将这里视为圣地。在山脚下的广场上已竖立起一尊高达49米的巨大雕像,他的身后便是直通山上黑风洞陡峭的石阶。广场上聚集着大群的鸽子在悠闲地踱步,每当人群过来时便成群地飞起,旋转片刻又原地落下。登山的阶梯四路并进,显得十分宽敞,向上有200多级台阶,按不同阶段砌成了不同的颜色,令人情不自禁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忽然发现沿途竟有许多蹦蹦跳跳的猴子在向行人讨要食物。一只老猴子一边抱着怀里的小猴,一边还在向人作揖乞讨。突然一只小猴子向我跑过来,见没有食物可取,竟突然拉住我的手,顺势爬上胳膊,接着又登上肩膀,大概这就属于蹬鼻子上脸吧。见我尚未作出反应,又知趣地跳到旁边的石阶栏杆上跑开了。庆幸的是这里的猴子还没进化到能与游人开展武装斗争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天气炎热,我带着相机到达山上洞口时,已经汗流浃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熔岩天坑,抬头仰望,天上还有雨点淅淅沥沥地落下,在熔岩的峭壁下空气潮湿,雾气在地上已富集凝结成水,并形成湿漉漉的小水洼。不少印度人在稍微干燥处摆开小摊,叫卖着小玩具和纪念品。由于这里是印度教的圣地,每到印度的节假日,印度教徒们便纷纷聚拢过来,一定会把这座天然形成的洞穴大堂作为集体欢庆的绝好场所。 </p> 黑风洞前小广场 山脚下的巨大雕像 通向黑风洞的彩色阶梯 黑风洞内部深遂宏大 <p class="ql-block">  旅行车继续向西行,驶入了马来西亚的吉保山脉中段的盘山路,沿着盘山路逐渐向上到云顶高原。这片高原横跨马来西亚彭亨州和雪兰莪州,是东南亚最大的高原避暑胜地之一。在山腰处有一座缆车站。参观的人员去山顶均要乘坐缆车。缆车线路很长,经过几段缆车站的接力上行,终于到达云顶高原的最高点。</p><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四周重峦叠嶂,林木茂密,远处云海茫茫,清新的空气中还有淡淡的草味花香,一群高矗的酒店大厦和摩天轮等娱乐设施被浓浓的雾气环绕,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之中。据说这里的主要开发者是位华人,来自福建。他到达马来西亚后经过长期艰难打拼终于跻身到马来西亚屈指可数的富豪行列,并成了这里的首位开发商。他买下了这一带的山顶,建造别墅、酒店和综合大楼。据说这座云顶高原酒店是世界上最大的,有4000多间客房,并建造了云顶赌博、美食、名品专卖和大型游乐设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利用稀有的环境资源,引导稀有的观光度假,进而创造出稀有的商业神话,不能不佩服这位投资者聪慧的商业头脑和眼光。</p> 云顶高原风光 云顶高原已建成的休闲区 通向山顶的缆车 云顶高原的酒店 (泰新马掠影之六,<br>&nbsp; 2024.5草记,2025.2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