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h1> 早就听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不论别的,单论思想价值,那毫无疑问《红楼梦》必排在首位。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文人学士们对这部巨著多有研究,甚至诞生了“红学”这一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派。由此可见,《红楼梦》中,必然有许多值得去探索和玩味的地方。</h1> 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成书于清代,时间上比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都要晚,自然也有其独特之处。从语言上来看,《红楼梦》的文字较为晦涩难懂,不像《水浒传》那样口语化、白话化,阅读时若没有注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同时,《红楼梦》中涉及了许多当时各个阶层的生活习惯,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气息,让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此外,由于《红楼梦》特殊的故事背景和环境,使得其中包含对人物大量的、细腻的心理描写,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人物的心思与动机,从而让情节扣人心弦,读起来引人入胜。<br> 除此之外,《红楼梦》的一大亮点就是刻画了一批形象各异的人物。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统计显示,《红楼梦》中一共描绘了975名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732人,可谓是人山人海了。在这当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形象鲜明的角色,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阅读过程中,因为人物繁杂众多,有时会出现搞不清人物关系的情况,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物并不会对理解造成干扰,也并不怎么影响阅读。<br> 与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类似的是,《红楼梦》也描绘了许多经典情节。就像谈到《西游记》人们会想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谈到《水浒传》人们会想到“宋公明浔阳楼题反诗”、到《三国演义》人们会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样,提到《红楼梦》,人们总会想到“黛玉葬花”等一系列情节。这些都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集体文化记忆。<br> 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读者不仅会被其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也会在字里行间品悟出种种人生道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代无数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都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就连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合阅读《红楼梦》,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名著就是如此,有无尽的思想与启示有待人们去发掘、给出自己的解读。书中人物的命运,或喜或忧,也许能给我们的人生道路做一个指引,或者敲响一声警钟。<br> 《红楼梦》,叫《红楼梦》有它的妙处,叫《石头记》或者别的名字也有各自的妙处,都反映了对书中核心情节和思想的总结提炼。不过,广泛传播的《红楼梦》这一名称,出自书中宝玉梦中戏曲的名字,被引来作本书的标题,可能正是表明《红楼梦》的整个故事就如梦一般唯美却伤感,真实却虚幻,正如梦境,读完之时即是醒来之时,会感到怅然若失,也会感到恍然大悟。《红楼梦》不亏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还有无数“黄金屋”“颜如玉”等待我们去体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