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格外的闲暇平静,利用这难得的闲暇整理一下老相片,翻出了十多年前到杜甫草堂游玩的相片。</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浣花溪畔,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这是杜甫在逃难时期所作《空囊》中的句子,囊中羞涩,一词也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人民无家可归,饱受战乱之苦。冥冥之中,上天要安排一位反映这一时期现实的诗人,留下了很多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三吏》《三别》。</p><p class="ql-block">秦汉以来,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府之国,远离安史之乱的战火,杜甫历经千辛万苦,跋涉数千里,到达日思夜想的成都,他在浣花溪附近建起了一座为后人所熟知的草堂。</p><p class="ql-block">公元761年8月的一天,秋风怒号,卷走了草堂屋顶的茅草。杜甫想到自己的流离失所,不禁黯然神伤,唱出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 class="ql-block">八月秋高风怒号,</p><p class="ql-block">卷我屋上三重茅,</p><p class="ql-block">安得广厦千万间,</p><p class="ql-block">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p><p class="ql-block">风雨不动安如山。</p><p class="ql-block">诗人冯至在《杜甫传》里写道:“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就是说起杜甫大家可能会不记得他的出生地,也不记得他的死亡地,但是人人都会记得有一个杜甫草堂。</p><p class="ql-block">我曾经在巩义寻找过据说是杜甫出生的破窑,也在洛阳拜谒过杜甫的墓,但是只有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心里才觉得释然,才觉得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草堂,有了这样一个对杜甫的纪念的建筑群,我们心里才觉得我们稍微的能够对得起这位诗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