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 坊 乒 坛 一 盛 典

茅树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潍坊市众多单项体育竞赛活动中,有一项赛事历久弥新,影响甚广,颇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欢迎、支持和盛赞,那就是每年一届,至今已坚持举办了四十余年的“潍坊市迎春乒乓球比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忆往昔,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正是潍坊市迎春乒乓球比赛举办之际,广大乒乓球爱好者便像欢度自己的节日一样,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参赛。比赛场上,各路乒乓高手挥拍搏杀,尽展球技,你争我夺,精彩纷呈;场下观赏者熙熙攘攘,掌声和助威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活跃!那场面恰似赶大集,又像逛“庙会”,人流蹿动,很是热闹!确实令人兴奋不已,给人欢欣鼓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说起此项赛事的由来和发展,还得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83年)的春节过后,时任昌潍地区体校乒乓球教练员的笔者和张传博老师共同商议,为锻炼队员的比赛能力和临场经验,促进与社会乒乓高手的交流和提高,决定举办一次乒乓球邀请赛。时间定在三月下旬,地点就在当时的潍坊体校乒乓球训练房(射击靶场的一角),参赛队除昌潍地区体校乒乓球男女两支球队外,还邀请了潍坊钢厂、潍坊拖拉机厂、华丰机械厂、昌潍肉联厂等四家当时乒乓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单位,共计六支球队。尽管这次比赛条件较为简陋,但参赛各方颇有收获,皆大欢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次年(1984年)正值国家进行各级党政机构改革,按照“四化”要求,选拔年轻干部。本人也因此有幸被选调晋升潍坊市体委领导岗位;随后又在1986年成立了潍坊市乒乓球协会,我任主席,张传博老师任秘书长。这一人事变动,无疑对继续举办该项赛事,增添了更有利的条件,于是“迎春乒乓球比赛”便顺理成章,得以延续,而且不断发展,影响越来越广!并从第三届起,正式确定潍坊市乒乓球协会为本项赛事的主办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顺应参赛队伍的扩充,我们也是从第三届开始,在保留“基层队”组外,又增设了“混合队”组,以满足有些单位因选手不足,可借用其他单位(但户籍须属本市)队员参赛的要求。后来又将男女队分设组别比赛,由此大大扩大了比赛规模,使参赛队伍也由原来的个位数,而发展为几十支,比赛时间也由一天,改为两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2000年后),随着潍坊市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的日趋活跃发展,为促进学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迎春杯乒乓球比赛”的形式和规模,也有了更大的变化和提升。在保留了“基层组”和“混合组”团体赛基础上,又增加了学生组别的男女团体赛,分设了“小学组”、“初中组”和“大学高中组”;同时增设了男女老年组、壮年组、青年组、少年组和儿童组的单打比赛,时间也延长至两个双休日(四天),场地则移至能容纳十多付球台,标准乒乓球比赛要求的潍坊学院球类训练馆进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竞赛规则的改革,使得参赛队伍和运动员数量骤增,凡是我市乒乓球爱好者,几乎都有机会参加“迎春比赛”,从而为广大球友,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展示球艺,学习交流。回顾反观现在潍坊市乒坛的佼佼者和活跃人物,大都是多年参加“迎春杯比赛”,而受锻炼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球员,因此大家对“迎春比赛”怀有深深的感情,充满着多多的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另外,为了与“迎春比赛”相配套,潍坊市乒协又于2002年十月举办了“华安杯”潍坊市全民健身乒乓球系列大赛。此项赛事,更趋于大众,植根“草民”,比赛设家庭团体赛,分“夫妻组”和“老少组”;单打男女分设“元老”、“老年”、“壮年”、青年、少年和儿童甲、乙、丙组。该项比赛承蒙潍坊市安居工程建设中心(后改名华安房地产开发集团)的大力支持,连续举办了九届,这样形成了春季有“迎春杯”,秋季有“全民赛”,上下衔接,前后配套的比赛体制,从而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学习交流,展示球技,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对促进潍坊市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功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光进入2014年后,由于国家民政部门出台了,不允许国家公职人员担任各类社会团体主要职务的规定;因此潍坊市乒乓球协会也顺应形势改选更主,进行了较大的人员调整。新一届市乒协领导班子,依然继承了往届市乒协这一“遗产”,使此项深得人心的“迎春乒乓球比赛”,得以持续举办下去。只不过前几年因受疫情的影响,比赛时间作了些更动(大多放在秋季举办),虽还是延续了以往迎春赛的届次,但名称却改为“乒协杯”,比赛办法也因种种原因,而由以往的大众参与,变为了精英展秀,参赛单位也仅限各县市区乒协派队参加,并只进行男女混合组的团体赛,加大了奖励政策;同时由原来潍坊市乒乓球协会直接主办,则改为现在由各县市区乒协轮流承办。这样以来大大调动和促进了各县市区乒乓球协会的积极性和发展建设,竞技水平和观赏性也确实大有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市迎春乒乓球比赛,之所以能持续举办四十余年长盛不衰,归功于潍坊市乒乓球协会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委员们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以及社会各界和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热情拥戴和积极支持!其中曾任市乒协副主席的刘福毅(后聘为名誉主席,原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分行行长)、董建军(原潍坊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主任)、逄新民(原潍坊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建国(原潍坊市税务局市直征收处主任)、庄君祥(原潍坊新华书店副总经理)等,为帮助解决办赛经费和联络发动组织等许多疑难问题,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经担任过历届市乒协秘书长的张传博、曹丽华、李世盛、李明、张松(副秘书长)、肖传兰和郭伟,更是为历届迎春乒乓球比赛的圆满成功举办,操心受累,功不可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潍坊市迎春乒乓球比赛成功举办四十多年来,没有动用政府主管部门一分财力,完全依靠社会力量的热心支持,众人拾柴,越演越烈!这的确是一项社会办体育,服务于大众的公益性活动典型范例,值得提倡和发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体育竟赛在全面发展体育事业中,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杠杆和手段。通过比赛形式,不仅能检验和锻炼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能力;而且使广大群众在观赏精彩比赛的同时,对参加该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受益。在此,笔者作为一个资深乒乓人,衷心祝愿我们潍坊几代乒乓球友,殚精竭虑,精心打造的潍坊市迎春乒乓球比赛,这块金字招牌的传统赛事,能够在潍坊市乒协的正确领导下,依托社会各界和各级乒协,以及广大乒乓球爱好者们的热心支持,同心协力,不忘初心,持之以恒,越办越红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