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门头沟煤矿始于1879年, 是门头沟地区天桥浮村人段益三在圈门外开办的通兴煤矿。 1896年招请美国人施穆合股开采,领有宛平县颁发的矿照,是为中国第一家正式生产的中外合办企业。 1911年煤矿股份转入英国人之手,改名为华洋合办通兴煤窑有限公司 。1913年,有华商何裕端与比利时人林阿德在距通兴煤窑不远的龙门村北,合办裕懋煤矿。1915年,裕懋煤矿让与英商麦边 1917年,裕戀煤矿改名为中英合办门头沟煤矿公司。 1920年4月。华洋合办通兴煤窑有限公司矿权转卖与中英门头沟煤矿公司。更换矿照,开凿东、西两个立井。1923年,新的中英合办门头沟煤矿公司正式生产,成为北京地区最大规模的矿井,其煤炭年产量一度占到北京地区产煤量的一半。1948年12月,门头沟地区解放, 门头沟煤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接收。 正是门头沟煤矿的建立,使门头沟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成为北京产业工人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北京产业工人队伍最为庞大地区。 1949年5月11日平西煤矿公司成立,门头沟煤矿成为平西煤矿公司首批矿井。1950年7月,门头沟煤矿因降雨被水淹停产,人员分流。 1954年开始,京西矿务局投资对门头沟煤矿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技术改造。 1956年煤矿恢复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最大规模的矿井,多时有员工七千多人。《辞海》专门列有“门头沟煤矿”辞条。20世纪90年代,门头沟煤矿资源量逐渐减少。 2000年7月,门头沟煤矿因资源枯竭正式停产。 2001年3月29日关闭,时为北京规模最大的关闭企业。</p> <p class="ql-block">木城涧煤矿于1952年建成投产,2018年底关停,承载了几代人的辛勤劳作,是京煤集团所属最大的生产矿井,是京煤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超过五十年的辉煌历史。作为集团内最大的生产矿井,它由三个主要的生产坑井构成,分别是千军台、木城涧坑和大台井。主要开采石炭二迭纪和侏罗纪的煤炭资源。这些坑井的总占地面积达到了63.2平方公里,曾经汇聚了约7100名辛勤工作的员工。木城涧煤矿每年的产量相当可观,达到了250万吨优质无烟煤,这一数字占据了京煤集团总产量的一半。其工业总产值达到了6.5亿元人民币,显示出强劲的经济实力。值得一提的是,木城涧煤矿的煤炭特性独特,无烟煤的硫、磷、氮含量极低,这使得它成为一种洁净、环保且品质优良的能源资源。如今的木城涧煤矿已经没有了往昔的繁忙景象和破损的生态环境,有的是郁郁葱葱的山林,煤矿变成了林场,煤矿工人变成了园林工人,挖山人变成了绿山人。2020年9月,被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文物局遴选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