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里的元宵节是啥模样?

云林斋主

<p class="ql-block">古典诗词里的元宵节是啥模样?</p><p class="ql-block">1.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p><p class="ql-block">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p><p class="ql-block">◆解析: </p><p class="ql-block">以极尽繁华之笔写尽元宵夜的璀璨喧闹,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于喧嚣中寄托超然独立的文人情怀。“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的孤高意象,成为中国文化中追求理想与真我的经典隐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最后一句视作为做学问三重境界中的最高一层。不能不佩服稼轩,既可以做横刀立马的将帅,又能为柔情似水的文人。</p><p class="ql-block">2.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p><p class="ql-block">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p><p class="ql-block">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p><p class="ql-block">◆解析: </p><p class="ql-block">通过今昔对比,将元宵节的灯火繁华与物是人非的怅惘交织,道出节日的另一层深意——团圆背后的离别之痛。其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成为古代爱情故事的经典场景。读这首词,会不会想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都是在感叹物是人非的遗憾,只不过选择的意象不同,桃花与灯月,从唐朝跨越至宋代。</p><p class="ql-block">3.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p><p class="ql-block">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p><p class="ql-block">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解析: </p><p class="ql-block">南宋词人李清照难以忘怀在过去优渥的时光,借元宵回忆北宋汴京的繁华,对比南渡后的凄凉,将个人身世与家国之痛融入节日书写,展现深刻的历史厚重感。</p><p class="ql-block">4.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p><p class="ql-block">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p><p class="ql-block">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p><p class="ql-block">◆解析: </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长安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被誉为唐代元宵诗之冠。首句“火树银花”成为后世描绘灯会的固定意象,末句中的“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转喻禁卫军。“金吾不禁夜”展现的是古代元宵解除宵禁的特殊性,彰显盛唐气象。</p><p class="ql-block">5. 蒋捷《女冠子·元夕》</p><p class="ql-block">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p><p class="ql-block">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p><p class="ql-block">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p><p class="ql-block">◆解析: </p><p class="ql-block">南宋遗民词人的“怀念故国之情,丧失山河之痛”,字面上借元宵今昔对比,实在是以冷寂笔调写亡国之痛,字里行间道出的都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苍凉心境。</p><p class="ql-block">还有必要记住其他几位: </p><p class="ql-block">崔液《上元夜》: </p><p class="ql-block">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p><p class="ql-block"> ◆简析:用反问句式,旨在强调元宵节的全民参与性。 </p><p class="ql-block">范成大《灯市行》: </p><p class="ql-block">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 </p><p class="ql-block"> ◆简析:记录宋代苏州灯市的商业繁荣与市井趣味。 </p><p class="ql-block">唐寅《元宵》: </p><p class="ql-block">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p><p class="ql-block"> ◆简析:以“灯”和“月”两个重要意象,用蒙太奇的叠加手法,明快地揭示元宵节“灯月交辉”的美学意蕴。 </p><p class="ql-block">诗词歌赋,既有时代脉搏,兼具文化密码。从不同维度观之,内涵丰盈,气象万千。在对节日盛景的描绘的同时,也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思。我们可以从镜像、载体和空间三个隐喻细细品味: </p><p class="ql-block">1. 盛世之镜:灯火辉煌映照朝代兴衰(如唐之豪迈、宋之雅致、明末之哀婉)。 </p><p class="ql-block">2. 情感载体:团圆之喜、爱情之约、离散之痛皆寄托于节俗。 </p><p class="ql-block">3. 哲思空间:热闹喧嚣中常隐含着对人生、历史的深刻观照。 </p><p class="ql-block">元宵佳节,猜灯谜,踩高跷,扭秧歌的热热闹闹之余,不妨也找安静一隅,焚一支香,煮一壶茶,品几行诗,借助文字,与古人对话,不失为一种风雅。 </p><p class="ql-block"> 注:与DeepSeek合作完成</p><p class="ql-block"> 2025/2/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