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见闻(四)吉隆坡风光

老树

<p class="ql-block">2024.12.4</p><p class="ql-block"> 两天休闲式行程结束,回到吉隆坡以期更多地了解这个城市。导游介绍,首都吉隆坡是世界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医疗免费,50岁以上看医不需付钱,50一下只需付1元。房车便宜,本国产油,汽油人民币3元多一升;有自产的汽车🚗,是东南亚唯一生产汽车的国家。人们在生活上基本上没有压力。他们习惯喝啤酒,基本不喝白酒。鸡肉非常便宜,猪肉非常贵。拥有橡石油,胶树、棕榈树、槟榔树、锡矿等自然优良资源。</p> <p class="ql-block">  政体是君主立宪制,伊斯兰教为国教,国语是马来语,但很多人能说英语、华语、阿拉伯语,以便读《古兰经》。与新加坡不同,他们开办专门的华语学校。马来西亚免签国家100多,世界第十,出国很方便。华人移民马来西亚比较早,始于郑和时期。那时的大马环境是很艰苦的,不仅有热带森林瘟疫猛兽的困扰,清朝时还被当地人排挤,认为抢了他们的饭碗,华人在马来西亚发展是非常不容易的。</p> <p class="ql-block">  导游还讲了一段爱国华侨割肉带胶的故事,新中国建国初期遭到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和封锁,作为战略物资橡胶是绝对不能进入中国的,向中国送橡胶或树种被判死罪。一些年轻的爱国华侨就把大腿的肉割开,把橡胶树种子埋在里面包扎起来往国内带。后来,爱国华侨雷贤钟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打通关节把200株优良胶苗芽条,悄悄装上英国“海后”号客轮,运抵海南,经培育后全部成活。国家领导人称,这些树苗比黄金还宝贵。真是感慨马来西亚华侨舍身报国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的穆斯林是最世俗化的,无论性别都可经商、上学、工作等。男人可娶四个老婆,婚礼简单又隆重:新郎新娘可做一天的国王和皇后,受到优待,敲羊皮鼓,头顶华盖,然后与宾客一起吃手抓油饭。有趣的是大老婆推荐闺蜜做老公的二老婆,以帮助她带孩子做家务。</p> <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女人额头点点,通常有红、黑两色,婚前点黑色,婚后点红色。他们相信财富轮回,这辈子穷,下辈子肯定富,一切早已注定,所以也不愿奋斗。我们看到的印度女人胖胖的一副慵懒的样子。他们不吃牛肉,这点保留了印度的传统。据说疫情期间,莫迪把用牛粪做的药丸送给美国总统,这也太尬了。</p> <p class="ql-block">  吉隆坡现代建筑林立,著名的双子塔建于1993.12,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高度425米,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现在仍保持着双子塔最高记录。后来在附近又建了默迪卡118大楼,高度678.9米超越了双子塔。对面蓝色的清真寺很独特,折叠式伞状的寺顶第一次见到。苏丹阿都沙末大厦是英国殖民时期建筑,用作总督府,现在是吉隆坡最高人民法院。介绍说建筑外观设计融合了印度、阿拉伯、英式特色,钟楼形似伦敦大本钟却顶着阿拉伯式圆顶。外行看热闹,我是分辨不出阿拉伯圆顶和拜占庭圆顶的区别。这座辉煌建筑的对面是独立广场,绿草茵茵,一些重大庆典活动在此举行,广场旗杆据说是东南亚最高的。由台湾人新建的琉璃山药师佛寺是唐宋风格的建筑…,历史风云际会为吉隆坡带来多种文化输入交融,城市容貌也在历史的演进中变得多姿多彩。导游带我们去参观了沙罗马行人桥,这座步行桥造型奇特,灵感来自婚礼上槟榔叶装饰排列和九重葛,桥上装了四千个彩色灯泡,华灯初上时呈现出不同图案。我们参观是在白天,自然无缘那绚丽的景象。但这座桥的建设起因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行人桥靠市中心区这边是一片穆斯林墓地,桥对面是一片城中村,桥下是巴生河及两边车辆川流不息的道路。当年修路占了村里的土地,将村子和墓地隔开了。政府便给村民做工作拆迁,可是村民一是不愿离开先人墓地,二是索要过高拆迁费。政府后来就修了这座桥,兼顾通勤和景观,解决了城市建设中的难题。沙罗马是新加坡歌手,马来西亚国宝级艺人的妻子,葬在桥边穆斯林墓地,行人桥以她的名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苏丹阿都沙末大厦</p> <p class="ql-block">沙罗马桥</p> <p class="ql-block">城中村</p> <p class="ql-block">双子塔</p> <p class="ql-block">双子塔夜景,此图来自网上,感谢作者分享。</p> <p class="ql-block">默迪卡118大厦</p> <p class="ql-block">折叠式蓝色顶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国王没有实权,只具有国家体制的象征意义,而且是非终身制,由九个州的地方国王即苏丹轮流当值,任期五年。马来西亚共有13个州,但只有九个州有本州国王,并且是终身制的,有本州决策权。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参观国家王宫正赶上下大雨,本来也是不能入内的,多数人都没有下车,我们几个踩着没脚踝的雨水走到皇宫前,雨中的皇宫显得有些寂寞,拍个照也算留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王宫</p> <p class="ql-block">在行程的最后一天参观了马来西亚政府行政中心太子城,首相府和粉红清真寺,议会大厦及电子城等环绕广场而建,这是我们几天来看到的最优美地方。首相府对称建筑中间是高高的绿色圆顶,立面线条欧式风格,前面一条笔直大道,两边高大的绿树环抱,是举行国家级庆典及阅兵的地方,整体庄重典雅气派,很经典。</p> <p class="ql-block">首相府</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一侧是著名的粉红清真寺,用玫瑰色大理石建造的,四分之三在水面上,圆形的穹顶和高而尖的宣礼塔刚柔并济,在蓝色布特拉湖的映衬下十分漂亮。进入清真寺须穿上工作人员提供的带帽子红袍,脱鞋。登上光洁如镜的前廊进入大厅,仰望那高大廊柱支撑的穹顶,使人顿生神圣感,粉红色穹顶上描绘着精致的几何花纹,与周边黑白两色的圆形吊灯形成反差。粉红清真寺没有迪拜阿布扎比清真寺那么豪华,但多了几分温馨浪漫和柔美。祈祷大厅能容纳1万五千人聚礼。我曾听到过宣礼塔高亢悠长而空灵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可以想象,听到召唤的穆斯林成千上万汇聚而来,虔诚地向他们的真主祷告,该是怎样壮观的场面。在祈祷大厅的后面是墓地,只有国家英雄和总理有资格在这里长眠。走出大厅在清真寺前拍照留念,一位像是欧洲人的老先生走过来和我合影,我欣然接受,表达友好总是令人愉快的。接着来到布特拉湖边,在阵阵微风中欣赏造型优美的环湖建筑和桥梁,风光旖旎,不禁令人心旷神怡。不远处有一座桥,在那拍水面上的清真寺一定很漂亮,但没有时间去,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水上粉红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布特拉湖</p> <p class="ql-block">  锡矿是马来西亚重要资源之一,在向游客展示推销锡制品之前先参观了锡矿开采工艺,之后每人都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制作一个生肖小工艺品留作纪念,这是一个开心有趣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晚上下榻酒店后面的花园,正好方便了大家饭后散步。</p> <p class="ql-block">12月份,都在为圣诞节做准备了,这对商家是个热销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人老童心未泯,看看里面有什么礼物。哈哈!</p> <p class="ql-block">路上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12月不是榴莲的旺季,但导游还是带我们去了卖榴莲市场。 美食不可错过,在马来西亚品尝了树熟的猫山王榴莲,软糯细腻,香甜略带点苦,之后口留余香。</p><p class="ql-block"> 马导一路服务周到,解读翔实有趣值得回味。比起新加坡马来西亚虽然没有那么发达,但更有松弛感,更自在。同行的旅友感慨说,如果在新加坡和吉隆坡选择居住地,她宁愿选择后者。我也有同感。</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旅行结束了,如果说记忆是有颜色的,那么我的新马之旅一定粉红色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