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国庆暖都行———西双版纳游(三)白象沙滩

D大调

<p class="ql-block">  在彩云之南、放飞孔雀的故乡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是我国南疆边陲的一个风情万种、神仙秘境般的州城。它背靠峰峦叠嶂、青翠连绵的横断山脉,面朝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世界第一大海湾-‌孟加拉湾。</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地处日照充足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太阳每年直射两次,波澜壮阔的跨境河流-澜沧江穿全州而过,奔腾入海。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相邻互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得这里植被茂盛、绿意盎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独特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不仅有一片‍青翠欲滴的原野和苍翠如碧的群山,而且有生机勃勃、风光旖旎的热带雨林,还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动物及六分之一的植物,被誉为“动植物王国”。</p> <p class="ql-block">  远离景洪市区的西双版纳原始雨林中,有很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如云豹、豹猫和金猫、白颊长臂猿,穿山甲,热带石斛兰花等等。</p><p class="ql-block">‍ 为强化打击猖獗的跨境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通高铁的西双版纳磨憨口岸2022年起,已是昆明边防警察的“飞地”‌。</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纬21度线上唯一的绿洲,犹如串在北纬21度线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绿色明珠,是镶嵌在祖国南疆的一颗色彩斑斓的宝石,令无数人心向往之。‍‍</p><p class="ql-block">‍‍ 这里夏季高温、但多雨中带来丝丝凉意,冬季暖阳、被寒冷的冬天遗忘,全年年均气温超过22℃,被誉为“中国暖都”和“世界暖都”,一片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圣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片“理想而神奇的乐土”,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古韵悠长的人文历史,曾经是延续四十五代君主,传承近千年的“勐泐金殿国”的领地。现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景洪(旧时称为“车里”),曾是这个“景陇王朝”的京畿。承载了傣族悠久的历史辉煌,见证了傣王朝的当年的繁荣强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猴山内、紧临澜沧江黎明大桥的勐泐王宫,曾是傣王朝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也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播中心;不仅是昔日繁华和荣耀的象征,还是傣家民族文化的发端和祖庭。</p> <p class="ql-block">  波澜壮阔的澜沧江,犹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飘动在勐泐大地,滋养着这方多民族聚居的热土,除汉族外、傣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人民世代在此繁衍生息。他们按地形特征、选择居住环境,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民族和睦颂歌、随岁月流转静享生活。</p><p class="ql-block">‍ 傣泐文化 等多民族文化在岁月长河中、在澜沧江两岸的热土里 交流融汇 ,蕴含了绚丽多彩、灿烂多元的边地民族文化,韵味悠长、令人沉醉的民族风情,特色鲜明、浓郁浓厚的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几乎每个傣族村寨都有一座缅寺,到处是一派金碧辉煌、万般南亚风情。反映了南传佛教的精神和文化,深深镌刻在傣泐人精神血脉中。千百年来南传佛教文化已圆润的与傣族传统文化紧密融合,成为傣族悠久厚重文化的根源和灵魂。‍</p><p class="ql-block"> ‍ 景洪的城市建设和寺塔建筑更是深具极为鲜明的独特风格、匠心独运。 寺庙金碧辉煌,佛塔壮观宏伟,象征着佛教的神圣和庄严,令人震撼、心生敬畏,对傣族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圣地,也是罕见的艺术瑰宝。蕴含着南传佛教丰富深邃文化内涵,彰显了悠久的古国勐泐文化的广泛外延,展现了傣族工匠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理想而神奇的美丽的地方”,异域风情浓郁的梦幻世界,佛教、傣族、边地少数民族灿烂多元的文化风情,令人陶醉的浓厚的傣族风土人情,瑰丽绚烂的神奇的热带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成一幅美轮美奂的锦绣画卷令人神往。“雨林景洪,柔情傣乡”,有着辉煌的前世和壮美的今生,比山水相连的缅甸神秘,比相邻互望的泰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  在10月4日中午,我们来到了诺大的龙舟广场,游人并不多见,但它犹如镶嵌在热带风情中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静静地闪耀着它独有的光芒。在这里可细细品味城市喧嚣中难得的生活的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龙舟二字很有意境,蕴含了悠远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团结、拼搏和激昂、进取‌的体育精神‌。据说,每年的龙舟节期间广场上,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各种民族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到景洪丰富多彩的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景洪龙舟广场的澜沧江堤上长廊,深具傣族建筑特色风格,尽显傣族和边地民族文化风情。气势恢弘的长廊上,阁楼的精美雕塑、镶嵌红底色之中金色的独特精美图案、成了记忆符号,尽显独特的民族韵味,是景洪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不少路人和游客目光,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见到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的“娃娃都是男的带”,展现了男性负责赚钱养家、女的负责貌美如花的傣家人传统的文化理念和社会观念,我急忙按动快门记录了这美好的瞬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此外,堤上长廊还巧妙地融入了‌江景映画,江对岸远山含黛、江边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掩映在热带植被中。与堤上长廊、和江南岸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人文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和谐而宁静的画面。似乎在无声诉说着澜沧江畔景洪过往的故事与传说。</p> <p class="ql-block">  龙舟广场的堤上长廊的下边,是滨江的白象沙滩,2024年2月份才开放。放眼望去,广阔的白象沙滩的亲水区域的长度约一公里,沙滩到江水边宽度约一百几十米,由茂盛的热带植被和细腻柔软、洁白的沙子构成。沙滩周边浓密、茂盛的棕榈树和其它的热带植被,为这片沙滩平添了几分热带风情。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椰子树,在澜沧江畔的沙滩上随风摇曳生姿 ,充满了灵动和生机,椰树上硕果累累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白象沙滩,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宛如西双版纳澜沧江畔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西双版纳热带风情的幻梦、旅游网红的打卡地。如诗如画的白象沙滩伸延到波光粼粼的碧蓝、清澈见底的水面浑然天成。</p><p class="ql-block">‍ 醉人的白象沙滩,迷人的浅蓝色天空和白云,与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清澈的澜沧江水面的两岸浓密茂盛热带风情植被和异域风情建筑,与五彩斑斓的山林,相互辉映成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轮美奂的画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同时,景洪澜沧江的白象沙滩的亲水区域,还有丰富的水上活动项目,如水上摩托艇、水上飞人等。不时有冒险爱好的游客,驾驶水上摩托艇游弋江水面上,轰鸣阵阵、飞驰而过,溅起阵阵浪花,彷佛感受到城市的心跳。玩水上飞人的年轻人在湛蓝的天空下高高飞翔时,一声惊呼,尽情享受着惊险刺激与快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景洪白象沙滩内有儿童公园‌,公园内精美的装饰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洁白如玉‍的沙滩上,枚粉红色的热气球在蓝天白云碧水辉映下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乐园内娃娃们在欢乐的氛围中,用事先买了的铲子、小桶等,自己在沙滩上挖沙嬉戏,在白玉般细软白沙面上轻轻一挖,清水汩汩而出,如入梦幻之境,娃娃尽情的玩耍起来,遛娃的家长们也可享受这片刻宁静。</p> <p class="ql-block">  在充足的日照下的堤岸和江边,高低远近欣赏到的美景,感觉各不相同。苍穹之下,浅蓝色天空和白云与高大的椰树和广阔的沙滩相映成趣。江面之上,轻纱般白雾轻盈缥缈,朦胧而神秘。江对岸葱葱茏茏、连绵起伏的山峦,白纱般薄雾缭绕升腾,远山之颠的云雾渐浓渐厚,变化万千、如梦似幻。微风之中,澜沧江岸边高大挺拔的椰子树的羽毛般的叶子轻轻摇曳、沙沙作响。</p> <p class="ql-block">  独立在白云绕青山的澜沧江畔,悠悠江水带来几分丝丝凉意,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热带风情的美好之中。</p><p class="ql-block">‍ 白云蓝天、近水远山、轻纱薄雾、椰影沙滩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椰影婆娑下,细腻而柔软的白沙,梦幻般空间美景,瞬间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白象沙滩好似浓缩版的“中国第一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过广东茂名电白县的“中国第一滩”,对那里壮阔平缓无边的海滩、洁白细腻无泥的软沙、动人心魄一波高过一波的海浪和游人如织优美的自然风光,至今印象非常深刻,是个不错的旅游度假圣地,被誉为“东方夏威夷”。</p> <p class="ql-block"> 广东气候湿热、骄阳下浑身是汗的我,就在海浪很大浅海滩的水里游了几下、顿觉凉爽,同时也感受到了什么叫无风三尺浪,记忆犹新。如今,在澜沧江边望着碧蓝的江水却不敢下,岁月不饶人呀,真是时过境迁,不堪回首话当年。</p> <p class="ql-block"> 那时节,海岛保护法还未实施,珊瑚礁还未禁止出售,沿着长长的海滩,卖珊瑚礁盆景的特多,光照下深红色的红珊瑚有着温润鲜艳的光泽,历历在目。可能受电影《红珊瑚》歌曲的影响吧,我对红珊瑚情有独钟,当时买了一盆做纪念。</p> <p class="ql-block">  白象沙滩的西边,滨江有双子塔排布的、孔雀尾羽造型的“版纳双塔”大厦。在白象沙滩上只能仰视这高达127米的云顶境界。</p><p class="ql-block"> ‍ 而当我们在澜沧江堤坝上俯拍这颗景洪城市天际线上的璀璨明珠时,却有另一番“高低远近各不同”的唯美意境,别有韵味。</p><p class="ql-block"> ‍ 傲立于澜沧江南岸的“浩宇·版纳孔雀双塔”,寓“孔雀开屏、展翅腾飞”之意,象征着景洪城市的成熟和荣耀、深深镌刻着传统傣族文化的印记、代表着傣族人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版纳双塔”和澜沧江对岸的热带异域的风情建筑相映成辉,绘成勐泐风韵的泼墨诗情画意、独具魅力的景洪澜沧江水域风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与白象沙滩遥遥相望的是澜沧江边的告庄西双景,傣语意为“九塔十二寨”,其中,“告庄”为傣语,直译为“九塔”;“西双景”为傣语“十二寨”的意思。</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西双版纳最潮流的繁华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浓郁的地域风情,融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傣泰文化,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独具东南亚风光,尽显六国热带风情,人称“小泰国”。</p><p class="ql-block">‍ 蕴含了傣族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元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孔雀大厦,充满现实主义的菠萝大厦,象征五谷丰登、具有独特魅力的玉米大厦等各种现代化建筑群,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阳光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仰望意境唯美、造型独特的孔雀大楼,深具傣家民族文化特色和充满艺术美感,是西双版纳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中间主楼高度达199.9米。犹如翘尾起舞的孔雀象征着高贵和优雅‌,两侧建筑形似两只开屏的孔雀别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告庄西双景虽说是时尚的前沿之地,却有着虽为新建、但古韵悠远大金塔寺,还有古老的佛寺、悠久的佛塔,具有独特傣族民族风情。</p><p class="ql-block">‍ 隔岸远望闻名遐迩的景洪市大金塔寺,是景洪市的总佛寺,是历史悠久的南传佛教的圣地,极具经典的泰傣东南亚风格,蕴含了丰富深厚的傣泐文化,是傣家儿女对佛教信仰执着追求的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 其宏伟的大佛塔有着震撼人心的气势,使人们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神圣和庄严,钟形的塔身高66.6米,寓意澜沧江·湄公河连接六国(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的和谐共处‌。围绕着大塔象征四景的四个小塔,分别代表着景栋(缅甸)、景莱(泰国清莱)、景迈(泰国清迈)和景铜(老挝琅勃拉邦),美好寓意着四国的和谐共存‌,已成为西双版纳地标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雄伟庄重、富丽堂皇的佛塔,有着较高的建筑艺术、独特的泰式建筑风格,有着悠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合了小乘佛教的精髓和西双版纳及湄公河流域的傣泰文化精华‌。</p><p class="ql-block">‍ 据传,这座充满东南亚风情的佛塔是由泰国请来的工匠精心打造,技艺精湛、雕饰繁杂,镀金围嵌的柱廊尽显大气和繁华,塔尖金色的伞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进入五彩斑斓的秘境,尽显傣族人民对信仰的执着和热爱,庄严肃穆中透露出无限的慈悲与智慧,令无数游客叹为观止、心生震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告庄西双景是一个镶嵌在彩云之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璀璨明珠,是一个融合边地多民族独特韵味、集灿烂悠远的傣族文化与傣民族元素结合的傣泐风情之地,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梦幻的“景洪城中之城”。。</p> <p class="ql-block">1999年通车的“西双版纳大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现代化的独塔钢绞线斜拉桥。大桥全长600.24米,总高度达到107.5米,桥塔处宽度为30.76米, 是当时云南省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斜拉桥 此大桥创造了多个全省第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碧波荡漾的湛蓝江水,连绵不绝的翠绿群山,直指云霄、孤傲的A型独塔、和银色巨龙般横跨在波澜壮阔的澜沧江之上的斜拉桥身交相辉映,成为景洪市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澜沧江·湄公河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也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大桥”与两岸异域风情万种的建筑相映成趣,与宛如彩虹般绚烂的“黎明大桥”遥相呼应,为西双版纳这幅画卷添上了几抹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的绝美风景。</p> <p class="ql-block">  站在白象沙滩上向东眺望,一道亮丽彩虹桥飞跨澜沧江·湄公河上,犹如一轮红彤彤、喷薄欲出的朝阳,蕴涵了神韵悠远的南传佛教文化和勐泐传统文化,象征着“黎明之城”-景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就是位于版纳猴山脚下,美丽壮观、造型独特的西双版纳澜沧江“黎明大桥‌‌”。大桥2022年建成通车,云南省跨径最大,全长1.35公里,主跨310米,桥型为带飞燕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是一道令人心旷神怡的、亮丽的景洪风景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黎明大桥巨龙似的桥身,横卧在蜿蜒入海的澜沧江上,远山叠翠、波光粼粼;蓝天白云下,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靓丽的桥拱如同彩虹;黎明大桥与澜沧江右岸的猴山、勐泐故宫、景洪城区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动人心弦、美轮美奂的蔚美画卷。“黎明大桥”和西双版纳大桥遥相呼应、和两岸风情建筑相映成辉,展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为西双版纳这幅锦绣画卷增添了几笔浓墨重彩、意境深远的亮色。</p> <p class="ql-block">  眺望告庄景区,一江二桥相映成趣,九塔十二古寨交相辉映,山峦叠嶂、千峰竟翠,孔雀大厦等热带风情建筑、与蓝天白云倒映在蔚蓝色的江水中,把这片神奇土地的独特魅力,幻化成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诗画,在告庄景区之内难以享此视觉盛宴。此刻真真感受到了什么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 告庄西双景赞</p><p class="ql-block">‍ 壮美告庄西双景,景洪城中有一城,</p><p class="ql-block"> 佛教圣地‍大金塔,异域风情有美名。</p><p class="ql-block">‍ 告庄林立江两岸,两庄隐在傣王宫。</p><p class="ql-block">‍ 孔雀楼高展翅舞,俯瞰澜沧江水声。</p><p class="ql-block">‍ 一江六国潮连涌,峰峦叠嶂林葱茏。</p><p class="ql-block"> ‍ 西双古景紧相连,田园情怀映画中。</p><p class="ql-block">‍(注:景洪市猴山内的傣王宫的塔的名字包括塔庄慕和塔庄董。)</p> <p class="ql-block">  国庆期间白象沙滩的澜·湄狂欢嘉年华活动是2024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的一部分,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p> <p class="ql-block">‍‍ 纵贯东南的澜沧江源起青海高原唐古拉山,经西双版纳流经域外进入中南半岛后称为湄公河,干流全长4880公里,是东南亚第一(跨国)长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一江跨六国、同饮一江水,有“东方多瑙河”之美誉,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湄公河三角洲注入南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悠悠东流澜沧江,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养育了世代繁衍生息的两岸六国人民,孕育了不同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滋养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内,约3.26亿人口的生活。历经了千年的傣泰和六国文化以及大金三角文化的沉淀,哺育出了东南亚风情浓厚的雨林傣乡。</p> <p class="ql-block">‍ 澜沧江最早称为“周水”,唐代樊绰的《蛮书》里首次称为“澜沧江”‌‌。历史上澜沧江两岸曾经森林茂密、栖息着大量亚洲象,傣族把澜沧江叫做“南澜掌”,南为水,澜为百万,掌为大象,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生息的河流。</p><p class="ql-block"> ‍ 西双版纳景洪城是澜沧江流经中国的最后一座城市,碧水蓝天、江流浩渺,水色山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襟怀万里、奔腾入南海的澜沧江,以两种姿态穿过景洪。‍夏日雨季时的澜沧江,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大自然的赞歌,在峡谷和高山之巅回荡。秋冬季节,金色阳光下的澜沧江,温婉沉静、碧波荡漾,傣泐古老往事,在波光粼粼中轻轻流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兼具野性与温婉的澜沧江,因发生过“湄公河惨案”而闻名于世。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华平号”和“玉兴8号”在澜沧江-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13名中国船员全被毫无人性杀戮,死状极惨,令世界震惊,这一事件被称为“湄公河惨案”。中国迅速采取强硬姿态,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湄公河惨案的成功侦破和金三角毒枭糯康的伏法,不仅为13名遇难船员讨回了公道,也向世界宣布:任何试图挑战中国底线和尊严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打击和惩罚。如今的金三角水域,已经没有毒贩胆敢伤害中国人‌,“中国人,惹不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出了白象沙滩,向西蜿蜒曲折的堤岸上,一直到斜拉桥边,是烧烤一条街,都是一个挨一个的烧烤摊,大量的本地人和游客在享受着各种烧烤和美食,生意火爆。上空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增添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澜沧堤上烧烤处,人间烟火味正浓。</p><p class="ql-block"> ‍ 熙熙攘攘为吃来,匆匆忙忙饱腹去。</p> <p class="ql-block">  按手机定位,从白象沙滩出步行来到了“班纳双塔”后面的“景洪市中心泼水广场”。这是景洪老城区内规模最大的广场,很原始的泼水狂欢之地,每年农历三月三泼水节的时候,这里也是最热闹的活动地点之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不泼水的“景洪市中心泼水广场“就是一个商贸广场,国庆期间正举办“第二十五届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东南亚各国商户均有参加,黝黑的皮肤的外国客商,用熟练的汉语叫卖着各色各样、包括玉雕工艺品在内的商品,非常热闹、也很有看头。</p> <p class="ql-block">  透过泼水广场背景墙为LED屏的大型主席大舞台,可看到像孔雀羽毛造型的大厦-浩宇版纳滨江双子塔,承载着一城的仰望。</p> <p class="ql-block"> 大象在傣族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强者和英雄‌。泼水广场舞台两侧的身披雕花金鞍的大象、头向前方、象鼻下垂微弯曲栩栩如生,象征守护庇佑和招财进宝。让人感受到走向人生未来的淡淡平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寓意着勇往直前、奋发向上和吉祥如意‌。 ‌</p> <p class="ql-block">  泼水广场正中央是大象造型雕塑一共有12只‌‌,朝向12个方位,头向天空,象鼻微弯曲,寓意着“天降财富”和“招财而不外泄”。展示了傣族与大象和谐共存的场景,代表了傣族文化中对大象的特别情感和象征积极向上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是浓郁民族文化多彩风情的多民族聚居地,除了世居汉族以外,还拥有12个世居(百年以上)少数民族,包括傣族、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回族、佤族、壮族、景颇族。其中傣族人口居全州之首,有33.9万之众,占比32.6%。随着岁月的流转,各族人民和谐杂居,静享生活。</p><p class="ql-block">‍ 其实据有关资料显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44个少数民族居住,这44个民族按人口多少排列分别是: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白族、回族、佤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傈僳族、侗族、纳西族、满族、景颇族、藏族、土族、水族、普米族、朝鲜族、仡佬族、黎族、维吾尔族、畲族、仫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高山族、京族、怒族、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独龙族、东乡族、塔塔尔族、赫哲族、毛南族、塔吉克族‌。其中人数大于1万的民族有:共计6个民族。其中人数小于100的民族有23个民族。</p> <p class="ql-block">  泼水广场四周是蓄水池,广场地上也有很多喷泉和灯光设施,供每年泼水节开放使用。蓄水池中立有14座世居西双版纳身着民族特色传统服饰的傣族、克木人、景颇族、基诺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少女雕塑,栩栩如生、神态优雅,仪态万方、风情万种,每一座雕塑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为泼水广场的美景增添了几抹亮色。</p><p class="ql-block">‍ 通过雕塑,游客可直观概略认知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显著特征的服饰、特色鲜明的风情,灿烂多元的文化。西双版纳世居民族独特而风情的传统服饰,已在美篇“龙年国庆暖都行———西双版纳游(一)”中介绍过。。</p> <p class="ql-block">  傣族除傣泐(水傣)、傣郎(黑傣)外,其余都被汉人称为花腰傣,花腰傣自称“傣雅洛”,是傣族古老支系,有傣讷、傣雅等次分支,约有10万人,主要在红河沿岸、哀牢山间繁衍生息,和傣泐(水傣)、傣讷(旱傣)、傣郎(黑傣)等傣族分支同宗同源、血肉相连,是古代傣民族原生文化的传承者、承载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古滇国贵族风范犹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羌人。世居西双版纳的哈尼族自称“阿卡”,本地统称“爱尼”。哈尼族在西双版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支系: ‌吉维‌(平头爱尼) ‌吉坐‌(尖头爱尼) ‌木达‌ ‌阿卡‌(又称“爱尼人”)‌。哈尼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公元前3世纪至唐朝初期,哈尼族不断迁徙大致形成了目前的分布格局‌。全世界哈尼族人口大概有210多万,中国约有170多万,成为继彝族之后的云南第二大少数民族‌。西双版纳州哈尼族人口有21.21万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20.7%‌5。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其迁徙历程和人口分布都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意为“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的支系包括阿哈、阿希和乌优支系‌。于1979年5月31日国务院正式确认的56个民族最后一个单一少数民族,基诺族人口约2.7万约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人口的2.5%‌</p><p class="ql-block">‍ 基诺山寨,是基诺族—攸乐人的家园。穿着自己织造的“砍刀布”制成的色彩斑斓的衣服,既结实耐用又充满了民族特色。头戴尖顶式披肩帽,绣着彩色的挑花几何图案。</p> <p class="ql-block">  佤族源于古代“濮”人,佤族自称“佤”或“阿佤”。‍‌佤族全球人口大约为100万以上‌。中国境内‌佤族的人口数为40多万 ‌,缅甸的佤族人口超过60万。佤族人皮肤黝黑,被称为中国的“黑人”民族‌,但佤族姑娘却生得天生俊朗美丽,肌肤细腻,且性格开朗,给人一种健康饱满的感觉‌。此外,佤族还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佤族先辈与诸葛亮约定世代看守西南边疆,这一约定他们坚守了整整一千七百年,为保卫中国领土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云南古老土著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遥远的古代,其先民逐步向南迁徙,最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定居下来。布朗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人口数量约3万多人,中国境内布朗族的人口数约13万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景观。‍世居西双版纳的布朗族有多种自称,主要包括“布朗”或“巴朗”。</p> <p class="ql-block">  彝族源于古代北方“氐羌”族群,彝族祖先中的“腊鲁”支系,因战乱由景谷经思茅迁入西双版纳境内世代居住于此,自称“腊鲁”‌。占全州总人口的5%‌</p> <p class="ql-block">  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公元10世纪迁至西双版纳、思茅一带,西双版纳地区的拉祜族多从澜沧县迁入。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p><p class="ql-block">‍ 拉祜族在西双版纳自称“拉祜”,并且有多个支系,包括“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等‌‌。其中,“拉祜纳”支系人数最多‌。族名“拉祜”意为“老虎”,象征着这个民族的勇敢和坚韧。在宗教信仰方面,拉祜族信仰佛教和基督教,崇拜创世女神“厄莎”,信仰原始宗教。</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傣族是中国第十八大少数民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群,经过上千年的迁徙和繁衍,泰-傣民族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老挝、缅甸、印度、柬埔寨、越南这7个国家,总人口接近7000万,其中泰国约4700万,中国现有133万人口,分布在云南省30多个县和广西贵州等地,泰-傣族群是跨境的民族群体,傣族与泰国主体民族同宗、傣语同源,在中国称为傣族,而在泰国则被称作泰族。</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跨境民族包括傣族、哈尼族、瑶族、景颇族、拉祜族、布朗族、苗族、彝族、佤族、壮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藏族、阿昌族和德昂族‌和未被国家识别为单一民族的克木人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傣族的傣泐(汉族称水傣)这一支系全世界有二百多万,中国约120万,泰国泐人约68万,老挝泐人约12万,其余分布东南亚国家和世界各地。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泐人口33.5万,占该州总人口的32.9%,于江河之畔繁衍生息,被称为“水的民族”,是西双版纳的世居民族和主体民族,也是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勐泐是泰国泐人的祖灵之地(祖庭),‍语言相通、同宗同源、信仰一致、山水相连。中外泐人有着割舍不断的文化情缘和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  壮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是源自古代百越族群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壮族人口约2000万广西是壮族最为集中聚居地。</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州境内世居壮族已有13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自称“养”、“布越”,由于生活习俗与当地傣族相近,故又自称“傣养”,汉族称之为“沙人”,傣族称之为“布央”,瑶族称之为“斗傣”。</p> <p class="ql-block"> 世居西双版纳的苗族自称“蒙”,包括蒙逗、蒙诗、蒙颛、蒙邶、蒙巴、蒙叟、蒙沙等7个支系‌。其祖先从贵州经云南文山、墨江、思茅至易武,后入勐伴居住一段时间,最后向南迁至磨憨镇境内定居,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截至2023年末,西双版纳州的苗族人口约为为1.2万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1.12%‌</p><p class="ql-block">‍ 全世界苗族1300多万,中国境内的苗族人口为1.1千万,其余200多万分布四大洲十多个国家,苗族是世界性民族。</p><p class="ql-block">‍苗族史就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迁徙史,经5次迁徙形成今日分布格局。苗族自称蚩尤九黎后代,而我老母亲生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黎民百姓如何如何………”,可以认为苗族是汉族的一个分支。</p> <p class="ql-block">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西双版纳境内回族分为回回(帕西)和傣回(帕西傣)。西双版纳回回为回民商人与当地傣妹联姻落籍的回族后裔。回傣是回族中的“傣族”或傣族中的“回族”,两个族群通过婚媾方式形成一个新的族群(多个支系)。“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自称‌。回傣讲傣话、穿傣服,但在宗教信仰上遵循伊斯兰教。</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瑶族是当地世居少数民族之一‌。 ‌总人口有2.2万多人,其中景洪市约2000人,勐腊县有1.9万人。</p><p class="ql-block">‍ 瑶族源于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西双版纳瑶族有自称“蒙”(蓝靛瑶)和“棉”(顶板瑶)两个支系。明末清初由湖南、广西入云南,经开化、屏边、思茅、江城进入西双版纳。</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境内景颇族自称“载佤”,</p><p class="ql-block">13景颇族在西双版纳的自称和支系包括“景颇”、“载瓦”、“勒赤”、“浪峨”和“波拉”五个支系‌。这些支系不仅作为自称,也反映了各自支系语言的名字。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的地区‌12。</p><p class="ql-block">景颇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氐羌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是二十世纪初从云南德宏州陇川县经缅甸、澜沧县迁入勐海县的,近百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都是基于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这个民族以其刻苦耐劳、热情好客和骁勇威猛的性格著称,抗战期间景颇大刀令日寇闻风丧胆。</p> <p class="ql-block">  和四川等地未被识别为独立的民族的纳西族摩梭人一样,西双版纳未被国家识别为单一民族的有布朗族克木人,拉祜族苦聪人等等。克木人是西双版纳边境最早的土著居民之一。 </p><p class="ql-block">‍ 克木人的支系都自称克木、克米。意思是“人”或“人们”,他们在汉文史籍记载中属“百濮”族群,是古高棉的一个分支,讲克木语,但没有文字。</p><p class="ql-block">‍‍ 克木人有克木、克比之分。克木内部按来源又分为"克木泐"(西双版纳土著)、克木老(老挝迁入)、克木交(越南迁入)三个群体。西双版纳克木部落人口十分稀少,大约只有3000人。克木人属于跨境民族,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和中国的西双版纳,总人数超过40万。</p> <p class="ql-block">  克木族十分崇拜图腾,而男性氏族图腾与女性氏族的图腾是完全不同的。男性图腾多是是虎、水鸟、猴之类,而女性图腾有小米雀、秧鸡、燕子等。克木人的宗教是一种万物有灵、较为原始的宗教,他们信仰鬼神和自己的祖先,不信仰佛教。</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克木人衣饰简单而无腰身,不像傣族服饰那样尽显腰细屁股翘,走路水中漂。</p> <p class="ql-block">  克木人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但夫兄弟婚、妻姊妹婚相当普遍。西双版纳克木人至今仍然以氏族图腾为姓。凡同一图腾氏族的人被认为是同一血统,不能通婚,违反者被视为乱伦,从而得以避免血亲婚姻。克木族的婚姻通常由三个群体缔结而成,类于汉族封建时期的转亲。克木族还有一个“女性为尊制度”,男女结婚后住在女方家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克木人的男女比例极端的不平衡,是中国境内真正的“女儿国”,至今仍是个谜!据传3000人的克木部落里只有9个男性。他们至今没有强烈的领土意识,不受国界约束而相互探亲、通婚,并以个人、村寨、族群为单位的自由迁徙也司空见惯。</p><p class="ql-block">‍ 不过在晚清政府割让两乌事件中,在逃离勐乌、乌德的人群中,就有克木人,表现了强烈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克木人的男子16岁起就只能住在树上,不用干活,其任务就是繁衍后代。对克木人而言,树不仅意味着生命,还有一些神秘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克木族的婚姻习俗也非常奇特,夫妻婚后不同居,男性住在树上,女性通过敲竹竿来暗示男性可以下树与妻子共度良宵。</p> <p class="ql-block">  相传历史上克木人曾在勐腊县尚勇的天峰山一带建立过一个强大繁盛的王国。最终还是被傣族征服,国破家亡,沦为奴隶。</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景洪市曼吕村是原始部落克木人的聚集地,且这个村寨保持了原生态的模样,曼吕村寨的形状独特,寨心是一口井,这背后有着克木族祖先为了躲避战争威胁而藏身于枯井的传说‌。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曼吕村和克木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  在“景洪市中心泼水广场”的繁华街道交汇之处,悠然横跨一座巧夺天工、造型独特的过街天桥,桥身轻盈地承载着大象、象牙、孔雀羽毛等一组的雕塑,栩栩如生、神圣伫立的大象身披华彩、背上驮着绽开的莲花,莲花上放置着金鞍,仿佛是穿越时空而来的守护神祇。在无声的讲述着释迦牟尼乘象传道的传奇故事,也是西双版纳独有的文化韵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声明:本文部分图片和资料来源于网络,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如有侵权,联系必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