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里的记忆~大宁老店铺——西天成

花间独酌

<p class="ql-block">  碑刻《重修弥陀古寺碑记》出土于原大宁县糖业烟酒公司工地,现存于大宁县文管所。该碑立石于清咸丰元年(1851)闰八月,碑灰砂岩石质,圆首,碑身已残,断为三块。碑文为当时弥陀寺住持僧莲興的好友邑举人刘存基所撰,记录了住持莲興重修弥陀古寺的过程以及重修后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而引起笔者注意的是碑刻中的募捐名单,其中除了当时的大宁官府要员、乡绅和普通民众之外,还出现了几十家店铺的字号。如永和当、永川当、天顺当等等。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当时的当铺。除此外,碑文中还有很多其它店铺字号,如天元号、思义号、义隆和、永顺泰、天慶长、万和号、正兴魁等,从字面来看不太容易辨别它们的行业属性,但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大概也脱离不了钱庄、粮店、布店、杂货店、或旅店之类。很难想像,当时的大宁竟也是店铺林立,商业气息浓厚。</p> <p class="ql-block">  其中给弥陀寺捐款最多的是一家叫西天成的店铺,捐了整整八千文,这几乎相当于当时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由此可知,西天成的生意还是相当不错的,否则也不会出手如此阔绰。那么,这个财大气粗的西天成到底是什么来头?它经营的又是什么赚钱的买卖呢?</p><p class="ql-block">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西天成经营的居然是在今天看来根本不入流的小买卖。</p><p class="ql-block"> 什么买卖呢?</p><p class="ql-block"> 卖旱烟锅。</p> <p class="ql-block">  旱烟锅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已经很陌生了,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大街上做小生意的地摊上大都摆放着一些或者是黄铜或者是号称翡翠的旱烟锅,购买这种东西的都是些抽不起几毛钱一盒纸烟的底层百姓,对于没钱却有烟瘾的人来说,在地摊上买个旱烟锅是个经济实惠的选择。走过来,蹲下去,挑挑拣拣,和老板因为几毛钱争个面红耳赤,付了帐,临走再顺手捏一把摊主的烟叶子,这是当年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谁又曾想到,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生意在清代居然是个拥有字号的大生意呢?</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西天成字号起源于清代,是一个天津旱烟锅品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可能与北京明代已是国都时,在什刹海后面的一条街上的“天成号”烟袋铺有关。不过,这一说法尚待考证),其知名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鸭和山西的王麻子菜刀。</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九年,天津由州升为府后,城市日趋繁荣,吸烟的人也日益增多。那时还没有纸烟,人们普遍吸旱烟或水烟,因此烟具店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西天成以其高质量的白铜烟锅而闻名于世。这种烟锅是由铜镍合金制成,据说还含有白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用性。西天成的烟袋锅上刻有“西天成”三字,成为了品牌的标志。这种烟袋锅在装烟点燃后,越吸越热,吸完烟后只需往硬地方用力一磕,就能轻松把烟灰磕出去。而质量差的烟袋锅则无法做到这一点,要么是遇热变软变形,要么太硬发脆易裂。西天成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优良的材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在烟锅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是商业就需要打广告,在旧时代,打广告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店铺门口挂幌子。烟锅店的幌子是在门前横挂一杆大烟袋,下坠红布条穗。最大的烟锅足足有四寸五粗,二尺七长,并且在两端分别还有大白铜嘴和大白铜烟袋锅。这架势,可以说是相当拉风,效果拉满。</p> <p class="ql-block">  随着西天成品牌的日益壮大,其商号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也包括大宁县这样偏僻的弹丸之地。</p><p class="ql-block"> 穿越时空,回到咸丰元年,当你目睹了弥陀寺的开光仪式,闲来无事,信步走在大宁古朴的老街,这天正好是逢集的日子,老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西天成”商号奇特的幌子引起你的好奇,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一进店铺,掌柜的先是笑咪咪地和你打招呼,然后热情地给你介绍各种各样的烟锅和烟嘴,以及火镰、火石、火绒、铜烟盒和布制、皮制的大小烟荷包等,有的价格令人咋舌,有的价格则很亲民。你选什么价位的烟锅,你在掌柜的心里就是什么社会地位的人。一个小小的旱烟锅也可以是身份的象征。没办法,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古今如此。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对这里的烟锅质量不满意或者价格谈不拢,你可以找个托辞,去其它烟锅店转转,因为除了“西天成”,大宁还有“东天成”。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有市场就有竞争。"东天成"或许也能满足你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清代末期,随着纸烟的传入和逐渐盛行,“西天成”等烟袋铺的生意风光不再,开始日渐衰退,烟锅也随着时间推移沦为地摊上的小商品,这种情况一直维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消失,现在用旱烟锅的人已经寥寥无几。虽然“西天成”烟锅退出了市场,但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使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内涵,今天已经成为收藏品市场上的热门之一。</p> <p class="ql-block">作者 自由撰稿人 张新生</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在此鸣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