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探秘(二)——古城门牵缘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  临海古长城揽胜门位于北固山东面,正对着山下的东湖公园。公园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舶船屯兵之所。东湖总面积为280亩,分为湖东景区、湖心景区和后湖景区。我们从揽胜门走出古长城景区,在景区旁小吃店简单用了中餐,跨过街道就进入了东湖公园的后湖景区。</p> <p class="ql-block">  拾翠亭。拾翠亭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亭子,建筑风格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它是临海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拾翠亭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女子在此拾取翠鸟羽毛的传说,寓意着美丽与吉祥。立</span>足拾翠亭中,可以远眺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  海礁苑。这里仿照海岛的景观布局,建造了许多造型奇特的礁石和沙滩,让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海岛世界。</p> <p class="ql-block">  知乐堂。‌临海东湖公园知乐堂‌位于公园的后湖区琪水园内,始建于明朝,最初是一个供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知乐堂现在是台州府城宋韵婚礼的颁证基地,也经常举办各种讲座,成为人们相知同乐所在。故名知乐堂。</p> <p class="ql-block">  湖边香樟知历史。(此树树龄已达525年)。</p> <p class="ql-block">  鹅鸭同乐乐翻波。</p> <p class="ql-block">  左右逢源通化境。逢源亭位于东湖公园的后湖樵云洲中心。‌逢源亭得名于其南北两侧各有一座桥,这些桥通过桥洞连接东后湖与西后湖,象征着左右逢源的意境。亭子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副对联,分别表达了“前路莫徘徊,堤上有桥通化境;平心无执着,世间万事总逢源”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  恍若仙境降人间。</p> <p class="ql-block">  如幻似梦喜相拥。</p> <p class="ql-block">  直入云天樵云阁。‌原建于宋代,清刘璈复建,位于东湖公园的“浣月洲”之上,因其高耸入云而得名,是东湖的中心景区之一‌。另有一说,樵云阁是为了纪念一位在明朝靖难之变中投湖而死的樵夫而建。这位樵夫因不满文帝逊位、成祖登基的不仁不义之举,愤而投湖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壮烈行为,建立了樵云阁‌。</p> <p class="ql-block">  人间仙境细描画。</p> <p class="ql-block">  屈项向天歌风骨。东湖骆临海祠是为了纪念唐代诗人骆宾王而建造的‌。骆宾王(约619-687),字观光,婺州义乌人,是“初唐四杰”之一。他以七岁写《咏鹅》诗而闻名,此外还创作了《帝京篇》等作品。骆宾王曾在临海任县丞,因此也被称为“骆临海”‌。东湖骆宾王祠内主要建筑包括咏蝉亭、咏鹅池和骆宾王铜像。铜像背后是著名书法家卢乐群书写的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上方高悬“亘古一檄”匾额,由著名书法家朱关田所书‌。</p> <p class="ql-block">  骆临海祠内关于骆宾王生平事迹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为民者青史留名。与骆临海祠相邻的项世元纪念室。‌</p> <p class="ql-block">  项士元在临海的文化和文物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了私立高等小学和赤城初级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和馆员。他还与他人一起创办了临海县图书馆,并担任馆长,捐赠了大量图书供读者阅览。1919年,他响应北京“五四”运动,组织成立了台州救国协会,进行游行、抵制日货等活动。此外,他还积极参与赈灾工作,并在解放后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和征集工作‌。纪念室展示了记载先生活动的相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  静谧湖水喜迎宾。</p> <p class="ql-block">  九曲桥栏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尽览湖景半勾留。半勾亭始建于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由台州知府刘璈建造。亭子为六角单层结构,以六根石柱擎撑于水中,入口朝向西北。亭内设有角顶灰塑神人像和葫芦顶,梁柱间木雕书生文饰,连接有椅式木栏杆。石柱上镌刻有刘璈所题的楹联‌。半勾亭得名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刘璈在此题写了“半成造化丹青手,勾起烟波浩荡情”。亭子顶部覆盖红色筒瓦,整体呈弧形,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魁星阁前歌声高。湖心亭亦名魁星阁。所在东湖因横堤分为内外湖,原为宋端拱水军校场,熙宁四年经钱暄开为湖。亭始建于清康熙时郡守鲍复泰任上,同治守刘璈重建。此亭为湖内建筑,如岛,周植花树,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游览当日,有专业团队于此义演,亭内亭外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  湖心亭畔红叶俏。</p> <p class="ql-block">  湖畔回廊添绿意。</p> <p class="ql-block">  遥望湖心景倍佳。</p> <p class="ql-block">  静谧月湖清隐居。踏入月湖清隐居,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白墙灰瓦、镂空门窗、曲折复廊,每一处都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气息。月湖清隐居不仅是一个景点,游客还可以在这里品茗读书,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  忠孝钱府一行第,又称“一行宅”,是荣兴堂的一部分,也是位于浙江临海东湖景区内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该宅邸原为宋高宗赐予其下嫁的大长公主的府邸,并御题“忠孝之家”四字。钱氏家族在此居住,并保存了珍贵的丹书铁券,即“免死金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雕梁画栋古意浓。</p> <p class="ql-block">  荣兴堂‌位于临海东湖公园的东南角,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历史遗迹。荣兴堂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的四合院。荣兴堂的门楣上挂着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整体建筑不饰粉漆,梁柱间多有精雕细镂,显得敦朴浑穆且威严庄重‌。荣兴堂不仅是钱氏家族的宗祠,还陈列着钱氏家族的世系图和一些相关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被誉为“临海钱氏三宝之首”的钱氏铁券(复制件)‌。</p><p class="ql-block"> 钱氏家族在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从唐末五代吴越国开始,到南宋时期,临海成为钱家的大本营。钱氏家族出了许多王公贵族和显赫官员,有“五王三世保十三郡”的美誉。钱暄在任台州太守期间增筑台州府城,开凿东湖,对临海有着重要的贡献。钱暄的儿子钱景臻娶了宋仁宗的女儿秦鲁国大长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和会稽郡王。宋高宗还赐予钱家“忠孝之家”的御笔金匾,至今仍挂在荣兴堂的正堂上‌。</p> <p class="ql-block">  步出东湖公园东门,一尊雕像现于眼前。探寻方知,此乃郑虔,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因才华横溢而被唐玄宗任命为广文馆博士,并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他因涉嫌安禄山事件被贬至台州。在台州期间,他设立学馆,亲自任教,极大地推动了台州的文化教育发展。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台州人民尊称他为“台州文化启蒙者、斯文之祖”,并在唐代就为他修建了郑广文祠以示缅怀‌。2023年五月又在东湖公园门口为他塑了这尊像。</p> <p class="ql-block">  崇和门,矗立在东湖公园东门不远处。宋代起临海设有七门,其中崇和门是次南门。崇和门不仅是台州府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历史上,崇和门上曾建有城楼,是当时的军事要地,可以俯瞰整个城市‌。</p> <p class="ql-block">  我们由崇和门顺势走进紫阳古街。这是台州府城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是府城千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古街全长1080米,宽4--5米。南北走向,两侧皆为二至三层的木结构建筑。整条街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因街北端有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故居——紫阳道观,故得名紫阳街。</p> <p class="ql-block">  街头奶茶店墙上的招牌虽已老套,如“我在xx很想你”,“想你的风吹到了xx”,却还是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旧址。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台州地区金融中心。</p> <p class="ql-block">  朱自清纪念馆。民国时期建筑。原系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该馆主要展示朱自清两度来临海任教的始末,以及其在临海期间创作了《匆匆》等文学作品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关于朱自清两次来临海的记叙与文史资料。而在我记忆深处,依然是《背影》……</p> <p class="ql-block">  府城吕氏泡虾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是否让你馋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  千佛井。紫阳街上的著名古井之一‌。千佛井的井壁全部用阴纹佛像砖砌成,与龙兴寺的千佛塔遥遥相对,形成了独特的阴阳相对的景观。千佛井旁墙上嵌有“乾隆丙午旦月吉旦千佛井合保重开”的石碑,记录了其历史背景‌。相传在巾山建了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才建了千佛井。井壁上刻有千尊佛像,寓意“饮水思源”,提醒人们不忘佛祖的恩德。此外,为了镇住“火神”,还在千佛井上加了两个石圈,形成了“双眼井”,以达到“以水克火”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街头小景。</p> <p class="ql-block">  紫阳古街的挡火墙‌,亦称“坊墙”,俗称“防火墙”,是紫阳古街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这些坊墙不仅具有实际的防火功能,还兼具人行道和通车马的作用。紫阳古街的坊墙源于唐宋时期的里坊制度,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现存的主要坊墙包括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和永靖坊等五座‌。这些坊墙在紫阳古街中起到了重要的防火作用。</p> <p class="ql-block">  名声远扬的王天顺饼屋。我们也美美地品尝了一回王天顺海苔饼!</p> <p class="ql-block">  东起紫阳街,西至府前街的税务街自宋代已开始在此办理税务事项。</p> <p class="ql-block">  三塔同晖铜画与实景。三塔即巾山上的千佛塔与大、小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  十伞巷位于紫阳古街的南端,得名于明代名臣王宗沐家族。这一带曾是王氏家族府邸。王宗沐及其儿子王士琦、王士昌都以清廉著称,深受百姓爱戴,百姓赠予他们十把“万民伞”,因此这条巷子被命名为“十伞巷”‌。我们抵达时已是黄昏,巷内光线昏暗,因而未能拍摄王氏府邸现状。</p> <p class="ql-block">  石碑记载了日本最澄法师抵台州龙兴寺修炼的事迹。唐贞元二十年(804),最澄带弟子兼翻译义真(后为日本天台宗第一代座主),乘日本第十二次遣唐大使藤原葛野磨吕使船入唐,到达临海,在台州龙兴寺师从天台山修禅寺道邃(天台宗第十祖)受天台教义,并与义真一起受菩萨戒。</p> <p class="ql-block">  龙兴寺。</p> <p class="ql-block">  千佛塔,又名多宝塔,俗称瘌头塔,位于龙兴寺后院。因塔壁贴饰1000多块佛像砖,故又称千佛塔。千佛塔是临海最为高大的古塔,也是浙江仅存的二座元塔之一。千佛塔共七级六面,砖木混砌楼阁式,其内中空,单壁筒状结构。2013年3月5日,千佛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兴善门瓮城内,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正在演绎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p> <p class="ql-block">  回望华灯初上的紫阳街,一派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  兴善门前 ,古今交映。</p> <p class="ql-block">  昔日台州,古城现新颜。</p> <p class="ql-block">  今日临海,新区已林立。</p> <p class="ql-block">  辞别古城,眼前天地宽。</p> <p class="ql-block">  再见临海,道路更广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