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蝶恋花·上灯</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临灯渐舞。十三开端,十五祥光聚。试亮正明祈愿许,烛光摇曳平安语。</p><p class="ql-block"> 祖墓坟茔情满路。教诲声声,勤俭家风驻。炮竹烟花欢乐度,汤圆甜蜜团圆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玉案·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新春过罢元宵赴,十三始、灯连户。祖墓山间光闪处。幼时懵懂,未知其故,随众同行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今方晓传承务,勤俭家风祖恩诉。岁月悠悠情未负。慎终追远,德馨长护,难忘先人渡。</p> <p class="ql-block"> 上灯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上灯的时间通常从正月十三开始“启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据悉,汉代开始就有相关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上灯主要是祈福。人们通过点亮灯盏,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希望家人平安、事业顺遂、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 据说,民间说“灯”与“丁”谐音,因此上灯也有“添丁进口”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上灯亦根据家境情况而有所不同,比如有钱人家将灯笼高高挂起,以照亮整个家庭或场所。而一般人家则主要是以点蜡烛为上灯。</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元宵上灯主要分两部分。 </p><p class="ql-block"> 一是住房及周边。元宵节傍晚时分,则会在客厅神龛上点亮一对大烛,每个房间都点上些小烛,还有谷仓,鸡笼,猪栏,牛舍等处也会点上小烛,房外周边的许多地方都会点上小烛,尽管夜黑,家里家外都亮堂堂的。现想来,当时,家里是木板房子,甚至是茅草房,这样上灯岂不是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不过,祖辈也显示其智慧,上灯的蜡烛都是用那种一根竹棒粘上蜡的烛,点着时,用白萝卜切成一块块作底座,底座根据烛的大小而有所不同,确保其稳定不倒,由于萝卜湿润也确保增加其安全性。若是点纯蜡烛,则会找砖块先让蜡烛稳妥后人才走开,有时还去环顾一下,那时,家人还是有蛮强安全意识的。</p><p class="ql-block"> 二是人们在元宵之日的午后,以家庭或家族组团成群结队去祖先或已故亲人的坟茔前点亮灯盏,以示缅怀和敬意,记得浩大的队伍跟随祖辈,一路上聆听着祖辈讲述家族先人如何勤俭持家,繁衍子孙成就这一个个村庄……这样的上灯祭祖,无疑就是一次上传下效的家风传承教育。</p><p class="ql-block"> 上灯过程中,还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增强节日氛围。比如:在点亮灯盏前进行祭祀活动,向神灵或祖先表达敬意和祈福;在灯盏点亮后,适时,还会燃放鞭炮与烟火以增添节日气氛,共祝节日欢乐,祈福新年好运。然后,一家人将围坐餐桌,开怀畅饮,品尝佳肴美馔,吃上象征和和美美大团圆的汤圆等。</p><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象上灯的习俗也简化了许多,仪式感远不如从前那么讲究,且现在的灯也不是那种原始灯,而是电子灯,在野外用电子灯固然安全很多,但从环保的角度看确实值得斟酌。</p><p class="ql-block"> 不管使用怎样的灯,元宵节上灯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承载着对祖先与已故亲人的缅怀和敬意,更是一种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不妨让我们共同点亮心中的灯盏,豁达心情,奔赴靓丽前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