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曲黄河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兼具神话色彩与民俗意义的独特存在,其内涵既源于古典文学作品,又深深植根于民间节庆活动。</p><p class="ql-block"> 一、起源与文学背景。一是《封神演义》中的阵法。九曲黄河阵最早见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由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布设。此阵威力极大,含“惑仙丹、闭仙诀”,可令神仙失神消魄、凡人丧命,象征天地造化之玄妙。小说中描述其按《周易》九宫八卦布局,以365盏灯象征一年天数,暗含“五行生克”与自然现象对应(如乾为天、坎为水等)。二是历史与军事原型。有观点认为,九曲黄河阵源于古代兵家阵法,以易守难攻的布局闻名。其结构由365根灯杆组成,象征全年天数,并融入“三才”(天、地、人)理念,兼具祭祀与军事功能。</p><p class="ql-block"> 二、民俗活动中的九曲黄河阵。元宵节的核心年俗。九曲黄河阵在黄河流域演变为元宵节的重要民俗活动,尤以山西、北京、陕北等地为盛。例如:山西孝义市后庄村,以“灯”为阵,民众游走其间祈福,象征“一年顺遂”。</p><p class="ql-block"> 北京密云区,传承600余年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九曲黄河阵灯俗”,融合灯阵、花会、戏曲表演,按九宫八卦布局,象征九州大地。</p><p class="ql-block"> 陕北地区,转九曲被视为消灾祈福的仪式,民众绕阵而行,祈求五谷丰登、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阵型与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布局:通常以361根高粱秆或灯柱(横竖各19行)组成,形成九曲连环的迷宫结构,象征黄河九曲十八弯。</p><p class="ql-block"> 文化寓意:入口至出口的顺利通行代表“人生曲中求直”,蕴含平安顺遂的祈愿;中央高杆悬挂旗帜或灯山,象征天地核心。</p><p class="ql-block"> 仪式与信仰。</p><p class="ql-block"> 活动常伴随祭神、秧歌、戏曲等环节。例如陕北地区会请神灵“观阵”,并燃旺火塔祈求兴旺;山西汾阳的“串黄蛇”活动则融合佛教燃灯供养,体现宗教与民俗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三、现代传承与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非遗保护与创新。 北京密云、山西汾阳等地将九曲黄河阵列为非遗项目,并通过LED灯光、现代花灯设计吸引年轻人参与。例如密云东田各庄村的活动由140多名村民共同筹备,青少年学习传统技艺以延续。</p><p class="ql-block"> 社会功能。九曲黄河阵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成为凝聚社区情感、传承乡土记忆的纽带。其蕴含的“和谐”“祈福”理念,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新的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四、不同地区的特色对比</p><p class="ql-block"> 山西汾阳称“串黄蛇”,融合佛教燃灯仪式,灯阵中央立长命杆。 对黄河与九州的尊崇,祈求兴旺。</p><p class="ql-block"> 北京密云灯阵、花会、戏曲三位一体,国家级非遗,使用LED灯带,九州一统,年俗文化的现代表达。</p><p class="ql-block"> 陕北祭风仪式、抢灯祈福(红灯求子、绿灯求女),融入五行与星宿崇拜,消灾免难,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 五、总结</p><p class="ql-block"> 九曲黄河阵从神话中的杀伐之阵演变为民间祈福载体,体现了中华文化“化武为文”的智慧。其融合《周易》哲学、宗教信仰与农耕文明,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如今,这一传统通过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焕发新生,既是历史的活化石,也是当代人情感寄托的纽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