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 神奇的荣成老茶树

天凤归来

槎山脚下有一片红瓦白墙的小渔村(作者供图) 记得上次回到故乡荣成,我又专门去了一趟槎山,这里已成为著名的九顶铁槎山风景旅游区。记得还是在童年的时候,每逢周末,我总会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来槎山采摘野果和掰“尿鸡子”(注:当地俗语,就是螳螂在树杈上产的卵,是一种中药)、还有就是在槎山下的石岛海湾和伙伴们一起赶海玩耍。<div><br></div><div>因此,槎山的云霞和石岛的海湾都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而今天,我想为读者朋友分享一个关于铁槎山老茶树的故事。在分享这个故事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座神奇巍峨的槎山。<br></div> 槎山景区山路旁矗立的“大东胜景”石刻(作者供图) 铁槎山,横卧于山东省威海市下辖荣成市南部的黄海之滨,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主峰清凉顶海拔539米,因它峰连九顶,其色如黛,故著称“九顶铁槎山”。而这槎山九顶也颇有来历,在相关典籍中分别被记载为:清凉顶、茶叶顶、狼虎顶、凤凰顶、龙井顶、红花顶、香炉顶、大刀顶、桌子顶。<br><br>槎山九顶连绵,危峰兀立,巍峨峻拔,山海相映,雄伟壮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繁多,堪誉为仁山智水,自古就有“大东胜景”之美称。《尔雅》《齐乘》《封神演义》《杨家将》等书中也都有对此山的记载或描述。 槎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门楼(作者供图) “槎“字古代作“筏”字解释,就是“船”的意思。春夏和初秋季节,海上多雾,漫上岸来,集聚在山坳沟壑间,如轻烟缕缕,袅袅浮动。<br><br>此时的槎山宛如仙山琼阁,时隐时现。槎山九座峰顶漂浮在雾海之上,宛如叶叶扁舟,浮游于海上。“山如海上槎”,故称九顶铁槎山。 九顶槎山连峰相依,云中漫步观海听涛。(作者供图) 而荣成槎山,也是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九龙池、延寿宫皆为山中胜景。据史书记载:金代大定年间,玉阳拜王重阳为师,槎山云光洞内演习道法,创立了全真教昆山派后,迁往槎山清凉顶,在其北一座石壁上开凿了千真洞,继续修炼道法,后传说其在此山羽化成仙,所留遗迹甚多。<br><br>1991年,铁槎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槎山景区王玉阳诗歌碑(作者供图) <font color="#333333">上图为槎山王玉阳诗歌碑,其原文为:</font><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踏云行·咏铁查山石芝》<br><br>金代:王处一</b><br><br>四海云膏,</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三山灵秀。</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采芝须要忘形友。</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充饥济渴养琼苗,</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添神益算光明透。</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鸾凤翱翔,</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虎龙战斗。</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金狮玉象鸣哮吼。</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已曾携去献高真,</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人还服了无衰朽。 </font><br></div> 王处一(公元1142--1217)号玉阳子(一说字玉阳,号全阳子,一说号华阳子)。宁海东牟(今山东乳山)人。<div><br></div><div>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师事王重阳,长期隐居昆嵛山烟霞洞。后玉阳独去文登铁槎山(今属荣成市)云光洞结庵,苦心修炼9年,被称为“铁脚仙人”。 </div><div><br></div><div>王玉阳后下山西行传真布道,足迹遍及山东、陕西、山西、北京等地,在中国北方产生极大影响。</div> 从铁槎山上向南俯瞰荣成“海上牧场”真是海天一色蔚为壮观。(作者供图) 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的神奇老茶树,就和上文中所提到的槎山“茶叶顶”及“铁脚真人”息息相关。因为我童年在槎山的山坡上就见过一种老茶树,一说起茶树,一般都会使人联想到江南水乡,那些盛产茶叶的地方。<div><br></div><div>而在长江以北的山东荣成怎么会有茶树种植呢?而笔者做为荣成铁槎山老茶树的见证者,想告诉大家的是,不但荣成海湾盛产海鲜,其山地丘陵地带也盛产茶树,而且现在还是中国最北纬度的重要茶叶产区!</div> 笔者(左)和童年的两个小伙伴(作者供图) 早在五六十年代,笔者童年之时,除了和小伙伴们赶海之外,最经常去的的地方就是老家村子南边的九顶铁槎山,在和小伙伴们摘野果,挖野菜的同时,我常路过一个地方,是通往铁槎山茶叶顶的一条小路,在路旁一块巨石的旁边,有一颗常青的老茶树。<br><br>这是一颗长在山坡上的野茶树,它静静的矗立在山岗上,凝望着山脚下的海湾,仿佛在等着有缘人的来访。我小时候就曾听邻村我的大姨讲过一个关于老茶树故事。<br><br>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去大姨家玩,在院子里可能是着凉了,肚子痛的难受,于是进屋趴在桌子上,正在炕上做针线活的大姨看我不舒服,就立刻去灶房给我倒了一碗热水,我看到碗里还飘着几片绿叶子,她对我说这是“仙草”,能治百病,让我趁热喝下去,肚子就不痛了。<br><br>其实这就是大姨在槎山茶叶顶下的老茶树上摘的一些茶叶,我喝着热茶,她搂着我,帮我轻揉着肚子,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br><br>她说在古时候,荣成槎山海湾的老百姓非常的勤劳勇敢,他们使用农具在滩地上种植作物,驾船在大海里捕捞鱼虾,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后来海上飘来一个巨大的黑风怪,经常在这里兴风作浪袭击海上的船只。<br><br>从那以后,凡是被黑风怪袭击过的渔民,在出海打鱼归来时就会得上一种怪病,时常浑身发冷,胸腹疼痛难忍,不久就因虚弱死去。这一带的人烟也渐渐稀少。 槎山国家地质公园风景(作者供图) <div>又后来,不知何时,槎山飞来一只金凤凰,它看到“黑风怪”在海湾祸害百姓,心生怜悯,就展翅与这怪兽搏斗,经过九日九夜的苦战,最终赶跑了“黑风怪”,于是此地的海湾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百姓们问讯又都纷纷归来,继续槎山脚下耕作渔猎。<br></div><div><br></div><div>又而这只凤凰因为担心怪物卷土重来,就化作一颗老茶树守望在这槎山之上。再后来,槎山上又来一个修行的“铁脚真人”他发现了这颗神茶树,并告诉当地百姓,吃此树的绿叶能治百病,还可以长生不老呢。后来“铁脚真人”也因为吃了那棵茶树上的叶子,而羽化成仙了……</div><div><br></div><div>于是,知道这个故事的村民也常去采摘这棵神树的叶子吃,或冲水喝。而自从我听大姨讲了这个故事后,也经常在掰完“尿鸡子”后,喊上身边的小伙伴,专门绕道走过槎山那条小路,去摘几片肥厚的野生大茶叶带回家中和老人一起冲泡喝。</div> 笔者童年和两个小伙伴在九顶铁槎山摘老茶树叶的情景(作者供图) 而我大姨所讲的这个故事中的茶树仙草,就是现在鼎鼎大名的荣成绿茶,相关典籍也有著述记载,荣成境内的九顶铁槎山古时被称为“大东胜景”,九顶中的“茶叶顶”顶峰下有千年古茶树(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为古代在此修炼道人手植。<br><br>另据现任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的于观亭考证,山东荣成茶古来有之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据竺可桢《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研究和有关考古资料,指出:<div><br></div><div>在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湿热,也是炎帝神农氏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在上古时期这一地区有茶树生长并为神农氏发现而传于鲁周公的传说是有可能的,只是后来历史上的一段时间,由于气温骤然变寒使此地茶树近乎绝迹。</div> 登临槎山顶峰,云雾缭绕,常有佛光穿透云层直射而下令人感到无比神奇,(作者供图) <div>但据地方志记载,山东省在元、明时期,昆嵛山区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机构“茶场提举”,因此荣成产茶历史其实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div><div><br></div><div>为何修行高超的佛道法师喜欢饮茶,就是因为茶被道家修炼者认为是食之可以羽化成仙的“灵芝仙草”。</div><div><br></div><div>金大定年间,陕西道士王重阳千里迢迢来到荣成,与其弟子在境内伟德山的圣水观和槎山等地设观布道,品茶悟道,以茶为媒,创立了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教义。</div><div><br></div><div>全真道人于当地深山绝顶处采茶制茗,教当地人,取泉水烹之饮之,以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症,全真派道人因此受到当地人尊崇并由此盛极一时。</div><div><br></div><div>长期以来,荣成人民一直有生产和饮用茶叶的习惯,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div> 观览槎山北坡风景(作者供图) 到20世纪60年代,荣成已成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县市之一,并被确定为高产攻关试点县,所产茶叶以叶厚、香高、耐泡、甘爽、栗香突出等特点闻名遐迩。<br><br>20世纪70年代中期,荣成绿茶已发展到2000多亩,全市各乡镇都有成功种植的典型,是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的重点县市之一。<div><br></div><div>而荣成市因其三面环海,冬暖夏凉,属暖温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荣成绿茶由于生长在高纬度地区(北纬37度),与其它茶叶产区相比生长期最长,采摘期最短,营养积累最多。</div><div><br></div><div>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该绿茶叶片肥厚耐冲泡,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和香气高,带有独特的板栗香和熟蛋黄香等特点。<br><div><br></div><div>2010年04月0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荣成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荣成绿茶也终于名正言顺的成为山东省荣成市的茶叶特产,同时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div></div><div><br></div><div>难忘故乡——荣成,更难忘记那颗童年记忆中的老茶树,今天,我把这些记忆和故事写下来,分享给正在阅读此文的读者朋友,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div><div><br></div> 笔者在槎山地质公园巨石题刻旁的留影。(作者供图)<div><br></div><div><br></div> 文章作者:姜姗秀<br>图片编辑:惟 莲<br>文字编辑:大 利<br><br>2025年 02月 12日 18: 51 于古都西安<br><br>文章系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由作者提供。)<br><br>作者简介:姜姗秀(原名姜凤)字:菊凤,号惟琳居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姜姗秀中国华服非遗艺术会馆(创办人)馆长,其中国华服艺术作品“汉服曲裾深衣”曾荣获“国风秦韵”首届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展金奖。<br><br>欢迎在评论区点赞留言并转发分享,您的赞赏与支持是我创作与前进的动力。感谢您的关注支持!<br><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