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回娘家</p><p class="ql-block">撰文:陈海琴</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清晨醒来,打开手机,微信的提醒让我心中泛起一丝伤感,但随之而来的幸福回忆又慢慢浸润心田,仿佛一股暖流,轻轻抚过心底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我娘家位于河西银盆岭,父母都是裕湘纱厂退休职工,岳银三村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自从嫁入夫家后,每年的除夕和初一我都在婆家过,因此,大年初二成了我春节回娘家最期待的时刻,这一天,仿佛所有的思念和牵挂都有了归宿。</p><p class="ql-block">婆家住在河东,与娘家仅一江之隔,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行远不如现在方便。那时过江只能依靠轮渡,回娘家的交通并不便利。湘江大桥通车后,虽然不再依赖轮渡,但从婆家到娘家仍没有直达公交车,每次都需要在溁湾镇转车。孩子出生前,自行车是我和丈夫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了孩子后,出于安全考虑,我们通常选择乘船或转乘公交车。无论天气如何,初二这一天都无法阻挡我们回娘家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初二是我娘家最热闹的日子,也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刻。自从我出嫁后,春节的团年饭便约定俗成地定在了初二这一天。我家有四个兄弟姐妹,我是老大,弟弟妹妹们当年都还未成家。妹妹告诉我,父母为了这顿丰盛的年饭,他们总是要忙活好几天。红通通的盐菜蒸扣肉、外焦里嫩的炸肉丸、垂涎欲滴的腊鱼腊肉、清蒸鳜鱼、五圆蒸鸡、全家福火锅……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仿佛要把我们儿时爱吃的所有珍馐都搬上桌。每次回家,还未进门远远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听到厨房里高压锅排气的噗噗声。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温暖相依,满满的亲情爱意,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这就是我记忆中回娘家过年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纱厂的职工宿舍大多是平房(只有岳银一村是二层楼房)。一栋宿舍住着八户人家,邻里之间彼此熟悉。每次回家,刚进村口就会遇到熟人和邻居亲热地打招呼,父母听到声音便会出来迎接。尤其有了孩子后,娘家更加热闹,父母早早准备了压岁钱和烟花爆竹,听到小外孙奶声奶气地给外公外婆拜年时,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幸福感让我终生难忘,那一刻,仿佛所有的辛苦和奔波都值了。</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中国一直有回娘家的习俗,俗称“迎婿日”。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社会,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亲情的延续。通过这一习俗,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能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p><p class="ql-block">“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为什么非要在初二回娘家呢?民间有一种说法:三十或初一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吃垮,因此只能在初二这一天带着夫婿和子女回娘家,既表达了对娘家的尊重,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p><p class="ql-block">旧时社会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嫁出去的女儿被视为“外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娘家的习俗也因此变得更加包容和平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性别观念。况且,在父母心中无论男女都是他们的手心和手背,那份深沉的爱,从未因性别而有所区别。</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兄弟姐妹们也都相继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家庭成员越来越多,但无论家庭结构如何变化,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传统依然被保留下来,这一天已成为我们亲情连接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然而,就在父母享受这份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时。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进入”花甲之年“的父亲因突发心梗而离世,这座由父母支撑起的温馨家庭大厦顷刻坍塌。父亲走后,初二回娘家的那份快乐也随之消失。那些年,我无法想象母亲是如何走出失去老伴的阴影,我们又是如何走出失去父亲阴霾的?为了摆脱困境,母亲开始信佛,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在信仰的支撑和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下,母亲逐渐走出阴霾,慢慢找到生活希望,如今已是94岁高龄。</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回娘家陪伴母亲已成为我的日常,好在离母亲家不远,所以几乎每天我会陪她看电视、聊家常。但母亲90岁后,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听力严重下降,我更加不敢怠慢,几度放弃了去加拿大照看孙女的计划,选择留守在母亲身边,陪伴她度过晚年时光。</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回娘家是举家团聚的时刻,但世上有多少团圆幸福,就有多少别离伤感。“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其意思是父母在世时,我们还有归处,可以回家看望他们;父母不在了,家便成了故乡,因为最牵挂的人已经不在了。如今几十年过去,好在母亲依然健在,家就在。在万家灯火的欢声笑语中,我会带着最真挚的祈愿,好好守护在母亲身边,天天回娘家看看,而不仅仅是在大年初二。</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