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州市本不属闽南,但是即然来闽,哪能不到闽都——福建省的省会来游呢!小神都拜了,大佛岂能落下?即然题目已定,就不改了。皆为闽,何论南、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来福建之前,还真不知道福州市别称“榕城”。福州市的自然地理状况就免去介绍了吧,福州市那些重要的名头百度都有详细说明,也就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简单说一下福州的历史吧。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被封为闽越王,在此筑城建都,称为“冶城”。725年,因城北有福山而始称“福州”,升为都督府。因此福州建城已有2200多年历史,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省会。这里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一批历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州马尾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6年福州设市。福州在悠久的历史中发展了自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奠定了自已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格局。宋治平二年(1065),张伯玉知福州,编户植榕,绿荫滿城,从而“榕城”福州声名远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三坊七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州市三坊七巷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旅游景区,也是来福州旅游的首选景点。三坊七巷发起于晋朝,形成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的“里坊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与“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这种规划布局最大特点就是形式上整齐对称,如同一个巨大的棋盘,便于治安管理。随着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到宋以后这种制度逐渐衰亡,但却留下了这种街巷宅居的布局及其传统习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也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坊七巷中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家,古民居约270座,其中159处被列为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15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州的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西侧是衣锦坊、光禄坊和文儒坊;东侧七条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后街路口右侧即为林觉民.冰心故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觉民烈士(1887一1911),辛亥革命志士。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用功,博闻强识,少年时代就立下报国大志。读书后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熏陶,留学日本后加入孙中山同盟会。1911年4月受同盟会派遗,回国组织广州起义,被捕后英勇就义。年仅24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觉民为民国才女、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的堂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冰心(1900一1999),福州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其父谢葆璋为清末民初海军将领,创办烟台海军学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故居原系林觉民祖屋。林殉难后房屋让售给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幼年曾在此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董执谊故居 董执谊(1863一1942年),福州人,光绪二十三年举人,曾任盐官及咨议局议员,后辞归治学,一生主要功绩是修订、刊行《闽都别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光绪翰林叶在琦故居,现辟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后街的爱心树是一棵自然长成的心形榕树,位于三访七巷。这棵爱心树与周围古朴坊巷构成了一幅浪漫惟美的画卷,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拍照的热闹景观。为了保护树木和古厝景观的整体风貌,此树并没有进行人工处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禄坊刘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始建于明,曾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沈葆桢购置这座房屋。现为沈家后裔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的大院,其建筑基本保持完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葆桢(1820一1879),福州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奠基人。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和女婿,从小是舅舅上书房的常客,他自幼览阅了许多古今中外名作,并受舅舅的深刻影响。20岁考中举人,并与表妹成亲。27岁中进士。晚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经营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59岁时病逝于江宁任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郎官巷严复故居 是严复晚年的居住地,虽然居住时间不长,但却是他落叶归根的地方。严复孙女严倬云,是台湾当代女作家,她出生成长在郎官巷。在她的散文中,曾娓娓动听地讲述她的郎官巷故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严复(1854一1921),福州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翻译了《天演论》,系统介绍了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则徐纪念馆,位于南后街的尽头,不知算不算三坊七巷之内的建筑。这是福州古厝的典型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林氏后裔及门人在原林家故居处集资兴建“林文忠公祠”,以祭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辈。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改建、扩建和更新。2009年林则徐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包括林则徐出生地、林家故居和林文忠公祠。现有“林则徐史绩展”和“禁毒展馆”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则徐(1785一1850),福州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嘉庆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要职。道光十九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在抗击西方入侵中,对西方文化科技和贸易持开放态度。被称为“矢志报国的闽都赤子、清正务实的社稷名臣、放眼世界的左海伟人、举世共仰的禁毒先驱、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他的生平事迹,举世闻名,国人尽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御碑亭 建于1905年,内立三座御赐碑,成品字形排列,暗喻林则徐一生品重柱石,刚正不阿。正中是清咸丰帝待知林病逝慰问家属的“圣旨”;左边是“御制碑文”,为林公树碑立传;右边是“御赐祭文”,为祭祀文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树德堂为祠堂正厅,是后人举行祭祀仪式场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馆内其他如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建筑,具有江南园林风格,也是林则徐故居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坊七巷真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它展示出闽都福州的历史风貌和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这里历史与现代融合,传统与时尚链接,即喧嚣繁华又古朴幽静,徜徉其间,思维恍如穿越,错位古今。因时间和身体关系,不能每个坊巷逐一游历,诸多名人故居未能光顾,只能留憾而归。但已经心满意足,收获多多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留连在三坊七巷,感觉与北京南锣鼓巷异曲同工。虽地分南北,但同为神州大地,中华文明同根同源,同为炎皇子孙,中原文化,这种赓续传承流淌在共同的血脉中。我们不仅崇尚千百年前先贤留下的文明硕果,更感谢那些把它们保护下来的人们,你们都是人类的精英和功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烟台山公园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烟台山位于福州历史文化中轴线的最南端,是记载福州近代外交、商业和航运史的直接例证。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辟五个通商口岸。1844年福州正式开埠,西方商人、传教士纷至沓来,在南台岛仓前一带租地建房,开办洋行、学校、医院,设立领事馆或代办处,形成外国人居留地。位于居留地中心的烟台山区域,因此发展为福州的使领馆区和外贸基地。而今已逐步建成一座休闲公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国领事馆旧址 始建于1882年,至1912年之间是法国领事馆。后来先后由天主教会公署、美孚洋行、中国救济总署福州分署、齐鲁大学医学院、婴德小修院等机构使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厝教堂 圣约翰教堂,始建于1856年,哥特式建筑,由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滿院飘落的银杏叶,似乎象征着昨日黄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国领事馆旧址 建于1860年代,1891——1928年为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早期办公场所,后先后为英商天裕洋行、天祥洋行、怡和洋行、邮政部门等所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闽海关税务司官邸 建于1867年,为义记洋行。民国时期为闽海关税务司住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乐群楼 建于1854年,由英国为首的各国领事及商人集资兴建,作为驻福州外国人的俱乐部,长期举办各种聚会活动。1897年曾举办庆祝英女王登基60周年盛大庆典,被称为“万国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藤山烟墩遗址 位于烟台山公园山顶,始建于元末,是当时福州府为加强江防而设置的报警用烽火台,与对岸中洲岛的炮垒相呼应。烽火台历代都有修葺、改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烟台山”名称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私立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美丰银行旧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叶圣陶先生曾描述过烟台山的美,“这里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虽没有叶先生那么浪漫和悠闲,没有那些富有诗意的语言,但我们在这里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商贸开放的历史和感受烟台山的多元文化,回顾一段屈辱的历史,在休闲漫步中与时光对话;在烟台山斑驳的石板小巷中,在写滿沧桑的砖墙里以及古旧的老式建筑上,让我们感受到如同箱底翻出的黑白照片一般深沉、厚重的又一种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2.12.元宵节于香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