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快乐

空谷幽兰

<p class="ql-block">时间过的很快,说说就到了元宵节。</p><p class="ql-block">元宵节就是年的尾巴了。小时候眼巴巴地盼过年,看着大人推煎饼、做豆腐、蒸馒头,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抢着放鞭炮,在清晨的炊烟中,年就正式的到来了。</p><p class="ql-block">一晃今年的年也走到了尾声,不仅尾巴来的快,连记忆里热火朝天的备年、忙年、过年的氛围,在我们三人四地的辗转奔波中,也淡化了许多。</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年,其实到了初五就差不多结束了,初六开始,各自踏上返岗的旅程,下一个年味,又在时光和距离的文火熬制中慢慢酝酿了。</p><p class="ql-block">生活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和架构在变化着,像手持一个万花筒,晃一下就是一个场景。你以为安定下来的日子,或主动或被动的,就变了一番模样。三年前的此时,我还在旧场景里整理打包,即将会合;三年后的今天,我成为了新场景的圆心,一眼牵着四方。</p><p class="ql-block">像每个年份的开头一样,今年也没有例外,摩拳擦掌为当下的生活定了一份业余小目标,涵盖了作息、读书、运动、技能等等需要修炼和提升的内容。为了不让它成为一张从成文就放到角落的废纸,节后上班的这几天,我努力按计划安排业余生活,但愿持久坚持。</p><p class="ql-block">读书最大的挑战是纷扰。“纷”是各种眼花缭乱的快餐信息,一看就停不下来,时间不知不觉中如流水般哗哗地淌了出去。还有一个“扰”,是视力的下降。去年接了新工作,天天盯着电脑废了不少眼力,现在无论看书、看电脑、看手机都吃力的很,所以听书就成为优选。书是听了不少,却很杂乱,人物、小说、散文、访谈,各种门类的都有。同时碎片化,有一搭没一搭的,听听停停。姐姐说她把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听了四次,我翻了下过往记录,好家伙,竟然听了八回,可是依然印象不深么。这都需要作些改进,也要回头看,检查效果。</p><p class="ql-block">运动总是贯穿于每一年的目标之中。几年来,瘦身是从20斤大目标到5斤小目标的逐渐递减,而现实却是从5斤到20斤的不断攀升,以至于,当频繁看到“肉肉在关键时候能保命”的说法时,果断摒弃了以量值减重为目标的运动计划,运动,只要动起来,胖瘦不重要。于是,我的新一年运动从常态化的早晚各半小时步行加晚半小时古法健身开始,今天是第四天,不算累,希望今年只打渔、不晒网。</p><p class="ql-block">关于写作。不,是写字,不是写作。自己写的东西,真真切切的不是作品,是鸡毛、是零碎、是叙述,算了,管它是什么呢!往后将有很长的时间,要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对话,全当屏幕前坐着另一个我,我与她家长里短、碎碎叨叨,生活中还哪有什么大事呢?麦家说他以前写的是日记,写作念头是从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产生的,觉得小说还可以那样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今天的我们,不都在追求松驰吗?不刻意,随心性,记个流水账大概也是可以的吧。</p><p class="ql-block">除了流水账一样的文字,还有素描一样的生活图卷。我精心照顾着办公室窗台上那几瓶花草。只所以不是盆而是瓶,因为它们都是水培的。说是精心,其实就是不忘浇水和修剪枝叶,我付它们极其微少的关照,它们却在每一个时节给我送来不同的配景。我也努力地在回家的途中带着旅人的心情,给自己加持一些快乐、憧憬和欣赏,于是,楼宇后的明月、疏枝间的孤星、步道边的河水,都带着欣欣然的气息走进了我的日常里,连我那贪睡的猫儿,或坐或卧都成为我凝神关注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午间时分,微信群里热闹起来,亲人们在不同的城市分享着各自的菜肴,我也晒了一下今天午餐里的赤豆元宵,还有食堂送的纸折花灯。想起少年时候,舅舅负责木板和钢丝、妈妈负责糊纸和窗花,为我们做了一个漂亮的六角花灯。正月十五晚上,妈妈带着我们,提着花灯,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念着:照照墙根,墙根没有虫。照照锅台,蚂蚁上不来......</p><p class="ql-block">流水账,碎碎念,意犹未尽。以此文字开启《岁岁正宁》,愿今天好,天天好,岁岁正宁,都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