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造纸厂篮球队

老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是一个火红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奋发努力,全国形势一派大好。滨州造纸厂也不例外,生产蒸蒸日上,企业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群众体育活动也开展得热火朝天。</p><p class="ql-block"> 《滨州篮球六十年》书中记载:一九八一年八月,惠民地区第三届“八一”军民篮球赛在北镇举行,北镇造纸厂篮球队夺冠。寥寥数语难以诠释比赛夺冠的曲折复杂之过程,也说明不了队员们艰苦训练,努力拼搏之经历,因为任何胜利都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当时惠民地区篮球界,人们公认比较优秀的球队有三支:即惠民军分区、北镇造纸厂、北镇纺织厂。三支球队各有千秋,互有胜负,但谁也没有绝对把握完胜对方。故这段时期的地区篮球界属于三强称雄、三足鼎立时代。每到决赛阶段,各个球队之间更是激烈搏杀,艰难争夺,不到最后一刻胜负难料,胜者与败者之间往往只有几分之差,反而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届军民篮球赛中,造纸厂篮球队在队长兼教练郝惟诚带领下,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中,过五关斩六将,先是战胜了强大对手北纺队,进入决赛,与另一强手军分区队争夺最后冠军。这场决赛龙争虎斗,煞是好看!真正体现了军民篮球赛,军民一家人的体育精神。场上是对手,场下是好友。造纸球队再接再厉,发挥正常,一鼓作气,最终如愿以偿,拿下了桂冠。消息传来,造纸厂举厂欢呼!</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就是造纸厂球队夺冠之后的全体队员合影。虽然已相隔了四十多年,尽管黑白照片已有些陈旧,却掩不住那浓浓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再看那些生龙活虎般的小伙子们,个个春光灿烂,目光炯炯,霸气十足,仿佛随时准备跃出画面驰骋于球场。而一个球队的状态,往往会反应出一个企业的真正面貌。不可否认,这应该是造纸厂篮球队的鼎盛期,当然,也是造纸厂这个中型国企较为昌盛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现在,让我们逐一见证一下照片上那熟悉及陌生的面孔,和大家一起再重温那个胜利而欢快的时光!前排左起:刘风阳(厂工会主席)杨宝玉(副厂长)李维森(厂总支书记)耿令兴(厂团委书记)张素美(厂工会人员)刘同武。中排左起:徐清民,蔡天普,吴强,王波,杨国防,鲍建国,徐启民。后排左起:郝惟诚,顾会生,王博生,樊新国,李鹏勋,韩群力。</p><p class="ql-block"> 前面四位厂方要员齐排并坐,可见厂领导之重视。坐C位的李书记更是怀抱着奖状,他脸上洋溢着胜利者喜不自禁地微笑。是的,就是他身后这个活力四射的团队,就是这些青春焕发的小伙子们,让造纸厂再一次名震全区!是啊,有哪一位领导不为这样优秀的部下而感到自豪呢?反观那几位为夺冠立下汗马功劳的主力队员,却是个个从容又坦然,你在他们脸上甚至看不出张扬的得意和夸张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郝惟诚——造纸厂篮球队队长兼教练,夺冠第一功臣!此刻他默默地站在最后一排,最边一角。那一脸的淡定,毫无居功自傲之感。然而谁也不可否定,他是整个球队的灵魂人物。 郝家兄弟(弟弟郝惟宜也是地区球队主力)是当时惠民地区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从小生活艰难,命运多舛,却又多才多艺。郝惟诚早在七三年就是地区篮球界公认的一流后卫了。他代表地区篮球队参加过好几届省运会,并多次担任地区篮球队队长、副队长。他的控球能力,以及在场上组织能力,总体指挥能力都是炉火纯青得心应手,是整个球队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杨国防——前锋。跳得高,跑得快,投得准,抢断防守都能到位,技术全面,在场上有股拼劲,有“发动机”之称,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与郝惟诚最早加入地区篮球队的,代表地区参加过好几届省全运会比赛。</p> <p class="ql-block">  徐启民——后卫。抢断能力强,防守好,跑得快,跳得也高,敢打敢拼。是最值得信赖的主力队员。</p><p class="ql-block"> 王波——右前锋。后起之秀,起步虽晚,进步飞快,七五年已经是厂队主力了。他跑得快,跳得高,投篮也比较准,是整个球队得分率较高的队员。在球场上奔跑如骏马,弹跳如飞燕,人送外号“王飞人”。后进入地区篮球队任主力队员,代表地区参加过几届省全运会比赛。</p><p class="ql-block"> 安郁殿——中锋。身高一米九二。这在当时整个地区篮球界也是比较高的。他站在篮下鹤立鸡群,无论防守还是进攻,即便动作缓慢也足以给对方造成威胁。所以,他以身高优势最早加入了地区队,也代表地区队参加过全省比赛。不过这届篮球赛时,他已调入了北纺,和造纸厂无缘了,故照片上没有他。</p><p class="ql-block"> 除了几大主力,还有经常上场的替补队员,如:蔡天普——后卫。他防守非常认真。安排他防谁,他就直接贴上去,像推坦克一样,一股劲把对方推着满场跑,却根本摸不着球。因此,很多对方的主力队员,一见到他都比较打怵。韩群力——前锋。身体素质,篮球技能都比较全面,在其位置上兢兢业业,勤奋而努力。其球技正如他的人品,忠厚老实。</p><p class="ql-block"> 一个厂篮球队里面五个主力就有四个是地区篮球队成员,就连队长也曾任地区篮球队队长、副队长。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其实力绝非一般,能成为群雄之一,能获得全区冠军也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 造纸厂的篮球运动起源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最早的篮球队元老级人物有李洛阳,他也是六十年代北中篮球队主力。年轻一点的老队员还有赵新庄和丁建德。赵新庄后来因车祸不幸离世。丁建德是参军离开造纸厂去了部队。而造纸厂篮球队的组建以及后来的发展壮大,都始终离不开核心人物郝惟诚。在他带领下,篮球队在一天天壮大,篮球技能在不断发展提高。而随着新生力量的涌入,尤其是后起之秀王波、丁建德、王博生等人的加入,使造纸厂篮球队全方位有了极大提高。造纸球队的特点是以“快”著称。两个前锋快,两个后卫也快,带动着全队的快速进攻与快速防守。这样的战术风格在三个强队之间尤为突出,也最具有观赏性,因而很受广大球迷喜欢。随着球队的战绩卓著,在社会上、在篮球界逐渐声名显赫。造纸厂篮球队拥有着众多的球迷,使年轻的球队员成为那一时期的佼佼者,他们也为此感到自豪。那也是造纸厂篮球队最辉煌的时刻!有此照片为证。</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插曲见证着当时造纸厂篮球队的实力:大约在七八年底,驻小营的6141部队篮球队在全省各部队巡游比赛,一圈下来一场未输,全胜。胜利之师凯旋归来,向团领导汇报,同时特邀造纸厂篮球队比赛一场来庆祝助兴。对此,部队队很也把握,因为之前造纸厂从没有胜过他们。不过双方十分熟悉对方的打法。部队队一贯打法就是盯人防守,也是他们胜利的法宝。但这次,造纸球队为此做了周密研究如何破其盯人防守。结果晚上一开战,造纸球队整体战术贯彻精确到位,队员个人发挥出色,相互配合默契完美。等对方反应过来,大势已去,溃败势不可挡,部队队居然是一败涂地一塌糊涂。他们整个人都傻了,那场面之尴尬,令本来关系不错的双方几乎无颜面对了。主人懊恼地竟忘了留客人吃饭,而“客人”则兴奋地比吃了大餐还要快乐,恨不能马上离开这儿去高声欢呼!许多队员第一次深刻领会了什么是“骄兵必败”,什么是“一败涂地”,这两句著名成语的涵义。部队队真的是轻敌了。第二天,他们又邀请了北纺队来比赛,把憋的那口气倾泻在了北纺队身上,结果大胜,赢了他们三十多分。北纺队稀里糊涂当了造纸球队的“替罪羊”。这段插曲也成为了篮球界的趣闻和佳话。</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时光飞快。如今四十四年过去了,这张照片上的人有的已经故去,仍健在的也是各奔东西今非昔比了。本文在最后借此机会纪念那些曾在造纸篮球队效力过,并因病,因故先后离世的队友们,他们是:赵新庄,安郁殿,鲍建国,韩群力。</p> <p class="ql-block"><b>   这是七九年造纸厂篮球队合影。</b></p><p class="ql-block">前排左:刘同武,王景忠,王岐玉,刘凤阳,蔡天普。中排左:徐启民,韩群力,王波,杨国防,鮑建国,徐清民。后排:郝惟诚,顾会生,安郁殿,王博生,樊新国。</p><p class="ql-block"><b>(感谢郝惟城、王波提供有关资料,徐清民提供照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