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的传统佳节甚多,元宵节无疑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节日。它似一幅绚丽的冬春交替的画卷,又似一盏希望的灯塔,它不仅仅是一个象征团圆与希望的节日,更是人们内心深处爱意流淌的时刻。每当回想起儿时的元宵节,那些充满爱意的片段便如潮水般涌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个画面都饱含着温暖与幸福。</span>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关于汤圆与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儿时做元宵的细节,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是一段充满乐趣与温馨的回忆。元宵节前爸妈总会选优质糯米(那种圆的)买回来,将糯米淘洗干净后,混入同样淘洗干净的大米,加入足量的清水浸泡。浸泡时间通常需要数小时,使糯米颗粒膨胀、松散、柔软,浸泡过程中需换水数次,糯米浸泡好后沥干水分,这时家中的石磨就派上了用场,这也是我最喜欢干的活,一勺糯米一勺水,在石磨反复的研磨下,看着从石磨中流趟出来的如雪一样纯白色的米浆,那种喜悦与成就感自是不可言喻,磨好的糯米浆液倒入一块大大的白布里,包裹严实,这时爸爸拿出石头压在包裹上脱水,通常一晚后,就形成滤饼。然后将这些滤饼敲碎成小块,放在暖气上烘干,这样糯米粉就做好了。</p> <p class="ql-block">下面就是准备馅料了,这是一个细致活。爸妈将熟黑芝麻、花生、核桃等干果分别炒香,然后用石臼捣成细细的粉状,这个活我是最不喜欢干的(后来有了料理机,我倒是愿意去做了),这些粉末混合在一起,再加入适量的猪板油和白糖,搅拌均匀,直到馅料变得既香甜又粘稠,能够轻松揉成小团。</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制作元宵的过程。先用糯米粉和面,这时妈妈会用滚烫的开水和四分之一的粉。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要用沸水和一部分粉呢?妈妈说:用温水和面粘度不够,汤圆容易裂开,用一部分烫熟的糯米粉混在一起圆子就不会裂开了。然后爸妈将馅料分成小块,每一块都精心揉圆,我和小妹总是抢着要揉馅料,因为那样手掌总会有那种芝麻猪油等的混合的香味,然后将馅料放入和好的糯米粉团里,双手轻轻柔动,馅料外均匀地裹上一层薄薄的粉皮。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元宵的大小和形状都取决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我们常会包得歪歪扭扭,这时父亲会打趣说这是 “创意元宵”,惹得全家哈哈大笑,</span>为了让元宵更加圆润光滑,我和小妹常会在手掌心里蘸点清水,如此反复数次,直到元宵表面变得光滑细腻,宛如一颗颗小巧的珍珠,包好的元宵一个个圆润可爱,像白白胖胖的小团子,承载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煮元宵也是一门学问。爸妈通常会选择温水下锅,避免元宵因骤热而开裂。水温控制在80度左右最佳,这样煮出来的元宵既不会粘锅也不会破皮。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元宵煮熟的样子,于是总是手里端着碗站在锅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里的元宵。当元宵在锅中欢快地翻滚时,瞬间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糯米香味,那是节日特有的气息,让人心生欢喜。</p><p class="ql-block">最后,当元宵煮至漂浮在水面上时,就可以出锅了。元宵盛入碗中,加入适量的汤水,再撒上一些桂花或芝麻作为点缀。一碗热腾腾、香甜可口的元宵就这样呈现在眼前,让人忍不住想要大快朵颐。轻轻的咬一小口,那香甜的芝麻馅伴猪油的香味扑鼻而来,哧溜一小口,烫的嘴哆嗦了一下,随后那种香甜又让你不怕烫地再来吸一口。接着咬口糯香的汤圆皮和香甜的馅子,慢慢地品尝着糯米的香味,芝麻的香味和猪油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儿时元宵节,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温馨的氛围。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元宵,讲述着彼此的故事和愿望。大人们也会在这个时候,给我们讲述一些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传说,让我们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p><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但那份儿时的元宵情愫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我总会想起那些简单朴素却充满温情的场景,想起那些承载着爱与呵护的元宵,想起那些欢乐与美好的童年时光。它们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让我永远铭记那份家的味道和节日的温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