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座朴素的城市

柴光军

<p class="ql-block"> 泉州,你朴素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寻找暖阳吧,就如歌里唱过的一样,"收完了麦子向南走″,就来到了泉卅。福建已径来过两次了,没有差评,只有没有尽兴,才有了第三次,也许还应该有第四次……</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去的季节有夏天,泉州也热,夏天哪里不热呢,但没有那种灼烧感;更何况是冬天,泉州便是天堂,不热不冷,温润可亲,鼻翼间时不时飘过甜甜的花香,我看见梅花开了,也看见桂花也开着,谁说八月桂花香……</p><p class="ql-block"> 泉州到了。</p> <p class="ql-block">  小红书上说,到西街吃小吃,去了,只是没有想到是一条如此朴素的小街,还保留着破旧低矮的模样。现如今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仿古建风,但我知道此古建绝非古建,大多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至少我的家乡就有好几条现代的古建街,用这些现代的仿古建来招徕游客……而位居福建省经济头牌的泉卅则不需要。</p><p class="ql-block"> 站在了西街口上富有西式风格的钟楼下,我想这大概和一千年前并没有多大差别。</p><p class="ql-block">簪花小姐姐们一群一群从我身边经过,我没觉出违和来。</p><p class="ql-block"> 信息透明化的今天,所有的小吃快统一化了,烤串、奶茶、炸物和水果甜品,这里当然有,但我喝了面线糊、四果汤,吃了姜母鸭,芋头饼,蛤蜊煎……吃不动了,好吃!</p> <p class="ql-block">  踏入泉州,仿若步入了一座被岁月与信仰温柔包裹的神龛。这座城,庙宇星罗棋布,像是从古老时光里自然生长出的虔诚符号,每一寸砖石都镌刻着历史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街头巷尾,转角处或许就是一座庙宇,红墙青瓦,飞檐斗拱,在日光与风雨的摩挲下,散发着古朴而庄严的气息。开元寺内,东西双塔巍峨耸立,见证着千年的香火鼎盛;清净寺中,异域风情的建筑诉说着跨越山海的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  走进这些庙宇,那尘世的躁动便被暂时隔放在一边,在僧侣信众平静祥和的神态中,我也像是穿越了千年。</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九,我赶上了泉州的"拜天公",关帝庙前,人头攒动,祭拜的香烟,弥漫在我的周遭。我一直就想,一个有信仰的人不会坏到哪里,一座有信仰的城市会有更多的平和。即使没有笃定的信仰,双手合十状,屏气凝神间,何尝不是一瞬短暂的停驻,自我的回顾,未来的期许,这些,和千年前的古人并无二致。</p> <p class="ql-block">  该告别了,忽然想到写出最动人的告别曲的李叔同竟和这个城市关联得如此紧密!过过鲜衣怒马生话的翩翩公子,断然绝决地走向林荫深处的古寺,青灯黄卷中,看世间看佛祖看纤弱的"我",念佛念众生念内心。他没有绝尘而去,只是登上了更高峰看到更大的世界,凡间少一英俊,天地多一悲悯的法师。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生命的最后十四年留在了泉州,留给了泉州。虎跑寺已经够幽静了,他却选择了这一方宁静的净土,晨钟暮鼓间潜心修行。我拜谒过清源山上弘一大师的舍利塔,也在他生前最后遗墨——“悲欣交集"前驻足。欣从何来,悲从何出。真正的佛,也许从来不会离开脚下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被他的这个细节感动着!</p><p class="ql-block"> 1942年,弘一法师在泉州不二寺圆寂。圆寂前还对弟子交代,一定要在灵床的四条腿下,各摆上一个碗,把碗里都盛满清水。他害怕焚化的时候伤害了蚂蚁。法师想用悲悯解除众生之苦,想用毕生所学度苍生大众,这就是佛!</p> <p class="ql-block">  朱熹说过,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p><p class="ql-block"> 很少有人这么说过一座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泉州,朴素的一座城市,我找到了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