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欢潭村是一直想去的地方,只是交通不太便利,路上要好几个小时,往返的公交车每班之间间隔要四十分钟,担心去了玩的时间不够,不尽兴;也担心玩到忘了时间,会错过最后一班回来的车。一直也没行动,这个目标也就被搁置在了遗忘的角落。</p><p class="ql-block"> 最近看到网上欢潭村的图片,才又想起来。有了几次骑游经历后,挺喜欢骑车出行这种方式的,自由随意。便查了一下从朝阳地铁站骑行到欢潭村的距离,大约是25公里多,骑个来回的距离和之前去新市古镇的距离也差不多。若是欢潭村比较大,骑车转悠起来也会更省时省力。</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便将此计划付诸行动了。</p><p class="ql-block"> 从朝阳地铁站出来租了小红车,跟着导航开始了今日的骑游。一开始路况还算不错,转个弯后,路上工程车多了,骑着感觉不甚安全。不过,靠边骑,骑慢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着点是没有大碍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开始沿着杭金线骑。一路行来,马路右侧多为自然村与河道,左侧有铁路经过。看到风景不错的地方,就离开大路去探看一番,倒也不无聊。</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标志的路口左拐,沿东蕃路再骑一两公里差不多就到临浦主街上了。</p> <p class="ql-block"> 临浦建设得不错,是骑行经过的比较热闹的一个镇。它具有城镇该有的繁华,又有几分清静,这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但临浦就是给人这样的感觉。街道干净整洁,配套设施完善。在经过的街上看到了好几个小红车点,心下感叹,小红车普及的范围可真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东蕃路左拐到人民路,往前骑,感觉慢慢离开镇中心了。道路旁出现一条比较宽的河,河上有座三孔桥,瞧着有点特别。</p> <p class="ql-block"> 离河边很近的地方,有高铁的轨道。轨道两旁整齐划一的电线杆子也是一道好看的风景,向着远方无限延伸。</p> <p class="ql-block"> 路边一排银杏树,叶子边缘一圈已经黄了,中间的部分还是绿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闪着耀眼的星芒。若是银杏叶都黄透了,那画面肯定更美了。赏银杏何必非去人挤人的地方,路边的这一排也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 沿塘湄线一直骑,途中会经过很多村子。比如进化村,这里是赏梅圣地。几年前带着娃随小伙伴搭岁月大哥的车来溜达过。时间过得真是快。</p> <p class="ql-block"> 回忆很暖,阳光撒在身上也很暖。看河面波光粼粼,感觉一切都很美好。正因为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易逝的,所以才要尽情地去拥抱当下。</p> <p class="ql-block"> 想去的地方说去就去吧!只要一直朝着那个目标,早晚都会到达。</p><p class="ql-block"> 当看到古韵欢潭景区的标志的时候,是梦想成真的喜悦。虽然这还只是通往欢潭村的一个路口,但路边的行道树已经美出了天际。</p> <p class="ql-block"> 河道边笔直挺立的水杉,像整齐划一的阅兵仪仗队。秋色晕染,叶片青黄相间,水中又倒映出一片斑斓。看这杉树的高度,估计树龄都不短。</p> <p class="ql-block"> 沿着水杉大道对岸的绿荫大道,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往前骑,骑到欢潭村小学门口,路分了左右两个岔口。因为靠左边的是水杉大道,看起来风景不错,便选了骑这边的路。</p><p class="ql-block"> 往前骑百来米,导航提示要拐进一个小弄堂,没按它的提示走。继续往前,便看到几棵大樟树,边上还有一个大池塘。心里估摸着,大概这就是欢潭了。</p> <p class="ql-block"> 池塘水很清澈,有村民在洗衣服。池塘岸边有石凳子。正值午饭时间点,停好自行车,找了个凳子开始进食。吃饱喝足,便可以悠哉悠哉地逛古村了。</p><p class="ql-block">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时光在这一刻仿佛都慢了下来。岁月静好大概就是这样一副画面吧!</p> <p class="ql-block"> 跨上车沿着马路往前骑,看到景区导览图,停下来看了一眼,刚才休整吃午饭的地方大概是樟园所在。其他的地方一时还对不上号。路标指示牌还标了一个雄鹅鼻的箭头,来回找了一下都没看到,便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马路右边是一片池塘,和池塘紧挨着的是岳园,感觉右边不适合骑车逛,便继续往前骑了一段。</p> <p class="ql-block"> 马路左侧出现了一条小路,便拐了进去。起初视线只注意了近处的老房子,还有房子之间的水道。</p> <p class="ql-block"> 待再往前一点,路边没了芦草的遮挡,才发现有一方比之前看到的更为惊艳的水塘。阳光洒在水面上,水面折射出熠熠的光辉,此情此景如梦似幻,愣神片刻,才觉此处才是欢潭宣传照片实景的所在地。既唤欢潭村,该有一方欢潭吧!这大概就是欢潭了。游客便这么张冠李戴了。</p> <p class="ql-block"> 和池塘相对的地方有一片空旷的广场,广场的西面和北面有两栋房。西面的建筑是西式洋房,北面的建筑是传统中式老宅。</p><p class="ql-block"> 洋房现在是美院的基地,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中式老宅名务本堂,站在广场上,首先被那四根高耸的旗杆所震撼。据说“旗杆”是功名、荣誉、权势、地位的象征,“旗杆”越多,表示获取功名成就的人越多,家族就越尊贵和荣耀。去网上查了一下,这座宅子的原主人叫田祚,房屋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田氏家族出过进士2名、县令2名、知府3名、御史2名,可谓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到宅子里,更是被它的气势所折服。虽采光不似现代建筑那般好,建筑也有些沧桑,却不影响它独具一格的美。以中轴门为主线,左右对称,东西都有厢房,中间是天井。窗户,牛腿等木制部件雕刻精美。一幢宏大的砖、木、石混合四合院式建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本就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宅子主人的后裔也随着历史的变迁,向各处开枝散叶,离开了这里。只有这座坐北朝南,背山临溪,总占地面积约1678平方米的四合院静静地留在这片大地上,依然发挥着余热。</p> <p class="ql-block"> 目前房屋还有人居住。住在这里的几个老人在堂前的座椅上闲聊,阳光洒在堂前的天井里,远远地望去只觉是一幅生活美好的画。</p> <p class="ql-block"> 离开本务堂,本想去巷子口的麻糍店瞧瞧,但有两条狗在路口,不知其脾性,生人不敢贸然靠近,便决定先绕池塘逛一圈。</p> <p class="ql-block"> 在一面写着义字的墙前,驻足细看,觉得若是人人秉承仁义之风,那必是一派祥和之态。</p> <p class="ql-block"> 过桥,对面就是二桥书院。据说书院也是务本堂的主人所建,为族人启蒙授学之所。知识在任何时代对人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最基本的作用是祛除蒙昧,增长见识,传承文化。更深远的是识文断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 <p class="ql-block"> 阳光从开着的门里照进书院,屋里静悄悄的,只有摆放整齐的桌椅和讲台,不知道曾经是不是也如现在这般布局。那时堂下是否坐满了摇头晃脑读书的学子。书院终是成了历史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书院的墙外临池塘一侧,还有一个亭子。古老的亭子,斑驳的白墙,和安静的池塘,让人觉得仿佛一切还停留在从前。</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中式建筑很美,这种美刻在每处细节里,门扣手就是这种细节美的一种诠释。在我看来门扣手,大概是门铃的前世吧!它虽简单,但比门铃有趣多了。总想把各种样式都拍下来,收集到一块儿,慢慢欣赏。</p><p class="ql-block"> 有蝙蝠造型的。</p> <p class="ql-block"> 有莲花花瓣造型的。</p> <p class="ql-block"> 有梅花造型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不知道是啥造型的,有点像打开的扇面。</p> <p class="ql-block"> 还有狮子头造型的。真是佩服工匠们的审美和技艺。</p> <p class="ql-block"> 一路感慨着来到了大司空家庙。光看名称,一开始以为大司空是大祭师一类的神职称谓,庙则是纪念大司空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它是欢潭田氏宗祠,俗称“大司空家庙”,堂号“荆茂堂”,三进三间,两侧厢楼,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在清同治十年(公元1870年)重修后,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大门迎面廊柱上一副楹联为:“粹忠书读传家悠远,行孝多仁享寿绵长”。据欢潭《田氏宗谱》记载,宋建炎年间(1127-1130)大司徒田晟护驾南渡后,因爱“山阴欢潭山水之胜”,遂卜居欢潭发族,田晟被尊为欢潭田氏始迁祖。田晟子田秩,官至大司空,掌管朝廷土木营造。如此看来大司空是一官职。</p> <p class="ql-block"> 家祠见证了田氏家族的兴旺,也让现在看到的人对这个家族生出几分敬意。</p> <p class="ql-block"> 大司空庙左边是集雅廊。</p> <p class="ql-block"> 长廊的中部有旌善亭。</p> <p class="ql-block"> 顺着长廊一直往前就到了新台,这应该是一处戏台,不知道现在还上不上演戏剧。看车直接停在台前,大概是形式大于实用性了。脑补一下逢年过节举村在此看戏的热闹场景,大概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享受。</p> <p class="ql-block"> 随意在小巷里走走,随便一处都是岁月悠悠的痕迹。和爱人携手而过,就这样慢慢白了头,应是一种恬淡安宁稳稳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如今安静的小巷,曾经也是商户云集,热闹非凡的吧!各种叫卖吆喝声混合着一起消逝在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这里的老奶奶,童年记忆里的小巷和现在一样吗?</p> <p class="ql-block"> 对于外来的参观者而言,每一处巷子,每一栋建筑,仿佛都是耄耋老者,在这里存在了百年,见之如同穿越了时空。</p> <p class="ql-block"> 景物无声,曾经的人事都随时间的长河远去了。走在前人走过的路上,演绎今天的故事。唯有房屋建筑那些前人所创建的事物被流传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对于生命有限的人而言,这些存在百年的建筑总让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带着怀古的心境,连带着看门边作为摆设的酒坛子,好像也随意地存在了漫长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一扇木制的窗门,边上是生命力旺盛的爬藤,墙角被遗弃的瓶瓶罐罐,还保持着最初的模样。明明是残败的景象,却让人觉得有一种暗藏生机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高墙大院也有了新的使命,成了影视拍摄基地。</p> <p class="ql-block"> 五彩的灯笼,给白墙黑瓦的巷子,添了一抹鲜亮色彩。</p> <p class="ql-block"> 不觉已走到了清水巷。以小河为界,河这边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河对面则是现代民居了。古老的欢潭村民居,随着岁月的变迁,范围和数量上都发生了变化吧!</p> <p class="ql-block"> 调头从另一条小巷再走回来,思索着,在百年岁月风雨洗礼下,还能保留这么多建筑,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 古老建筑的保存和使用又是一个问题。曾经几代同堂的四合院,人去楼空,天井的地砖缝里杂草生长。如果让人继续居住,免不得要按现代的样子对其装修改造,那便破坏了老建筑的原貌。不住人的话,房子是保住了原样,但也会因久无人气而现衰败。这大概需要定期投入维护吧!</p><p class="ql-block"> 阳光照在门前,虽是空屋,却也不觉没有人气,好像屋子里的人只是暂时外出了。</p> <p class="ql-block"> 巷子一处墙上就着原有的管道,顺势画了鸟雀,顿时生机盎然,简直可以以假乱真。</p> <p class="ql-block"> 也有贴了篱笆和轱辘轴的墙,看着像一副几何画。</p> <p class="ql-block"> 虽是秋天,但墙角的月季花还在开放。</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花儿,正开得热闹。完成使命的花朵还结出了四季豆般的豆荚。暖阳和鲜花一时让人忘了季节。</p> <p class="ql-block"> 无患子树叶倒是有了透亮的黄色,这才让人意识到是秋天没错了。</p> <p class="ql-block"> 又逛回到大司空庙前。看路标,之前走过的务本堂那块地方,还漏了绣衣坊。便顺着路牌指示去寻访。先看到巷子口的瓷器雕塑,胖胖的,有些可爱。</p> <p class="ql-block"> 绣衣坊的建筑实际已经没有了,只是象征性的在其所在的地方建了一绣衣廊。村民倒是物尽其用,将这里当成了车棚和杂物暂存处。</p> <p class="ql-block"> 顺着巷子再往前走,有丝瓜爬藤的墙,叶子有点枯萎,丝瓜却依然翠绿,有点写意国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还是这座房屋的后面,窗户下一个排水口,正好成了墙画龙头的嘴,甚是巧妙。边上还有一截竹子,上面爬了藤蔓植物,有点像花盆,又有点像一根水管,不知道是起啥用途的。</p> <p class="ql-block"> 绣衣坊这边老建筑不是太多,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看着似乎比别处更多些,所以很多房子都是现代民居了。</p> <p class="ql-block"> 重又走回务本堂,顺便去网红松花麻糍店看看,麻糍成品到底是啥样的。店主是有顾客要麻糍时才现做的,这会儿虽正有几人要麻糍,但才从蒸米的步骤刚开始,估计一时半会儿是看不着成品了。不过店主在给客人介绍麻糍外面包裹的粉,用一个个罐子装着,说是有松花粉,黄豆粉啥的,听上去确实比只有芝麻的麻糍要感觉丰富多了。价格是15-20元一盒,看裹的粉不同而定。等不及许久时间,便离开去别处继续参观了。如果需要买麻糍,可以先来跟店主定好,等逛完了回来提货,如此正好,不浪费时间。</p> <p class="ql-block"> 回到开始进来的主路上,摆着臭豆腐小摊的地方,对面是一个湖,湖旁边是岳园。</p> <p class="ql-block"> 之前经过的时候觉得岳园的门修得过于郑重,心想会不会是一处装修考究仿古的餐厅区域,故未敢进,别处都逛完了之后才来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 其实岳园是纪念抗金名将岳飞的地方。以前只知有岳庙,不知欢潭村也和岳飞有点渊源。据说岳飞领兵路经此地,安营扎寨,还顺道去拜访了朋友。</p> <p class="ql-block"> 总是很难想象靠一步一步跋涉,当时的军队是怎样跨越万水千山去抗敌保家卫国的。对这些热血男儿充满了崇敬。</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欢潭也藏在这园子不起眼的角落里。关于它的由来,直接看介绍吧!</p> <p class="ql-block"> 这便是七边形的欢潭,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更像是一口大型饮水井。</p> <p class="ql-block"> 出了岳园,外面是一片水域。不得不说欢潭村真是个好地方,背山临水,仿佛是一片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亭台楼阁掩映其中。</p> <p class="ql-block"> 穿过游客中心又去了点将台。这个没啥看点,里面有一些美食小摊。公交车站就在点将台的边上。</p> <p class="ql-block"> 从点将台返回岳园,感觉这里才是正大门。大部分人的游览路线应该都是先从游客中心这里过来,然后顺着走道,先逛岳园,再去别处的吧!我这走的正好相反。</p> <p class="ql-block"> 取了停在岳园旁边的自行车,差不多也该返回了。最后的执念还是想去找一下雄鹅鼻,但还是无功而返。</p> <p class="ql-block"> 也罢,一路总有惊喜,也总会有些小遗憾。找雄鹅鼻的过程中,看到了很艺术的建筑,也算是意外收获。</p> <p class="ql-block"> 一个很有文艺范的下坡路口。</p> <p class="ql-block"> 骑来时看到的河对岸的水杉大道,回去时终于可以更近距离地欣赏了。</p> <p class="ql-block"> 来时忙着赶路,回时放慢了速度,顺便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村子的入口还留着亚运会的吉祥物。看来亚运宣传的风当时是吹到了各处。</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什么村子,大片的稻子金灿烂的,一派丰收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与河流,山川组成了最美的风景画。河边还有三两人在悠闲地钓着鱼。田园牧歌的生活大抵就是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 通往村子的路也是漂亮的水杉大道,禁不住诱惑,便“甘入歧途”,绕道去欣赏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 远处施工的脚手架也因为色彩斑斓而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河道里的小房子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看着也是跟周围环境搭配和谐。</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一村,每个村口的标志都各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果园里黄澄澄的果子挂满枝头,看着不像是橘子,一时也分辨不出品种。</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火车道上,不时有动车驶过。</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路骑着看着,又骑回了临浦。发现有路的一侧有个体育公园。在这里运动,环境真的很不错,附近爱运动的人有福了。</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还有很多在大搞建设的地方,未来这里将变成另一番面貌吧!</p> <p class="ql-block"> 看到“我爱临浦”这句宣言的时候,差不多是要离开临浦地界了。临浦确实不错,让我这个经过这里的过客也挺喜欢它的。</p> <p class="ql-block"> 还看到了一条穿过村庄的铁轨,铁轨靠路口的地方设置了可升降的栏杆。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火车从这里经过。当有火车快要经过的时候,是不是就同动漫里面那样,栏杆放下,信号灯亮起,伴随着“叮叮叮”的提示音,火车“哐哧哐哧”地飞驰而过。感觉铁轨要是废用了,是一处适合拍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结束一天愉快的旅程,踏上回家的地铁。看地铁上的广告,这柚子咋和途中看到的果子那么相似,莫非那片果园种植的就是柚子。</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