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伴过日子

常乐

<p class="ql-block">古稀之年,一些事觉得看透了,又觉得很陌生;一些理认为是对的,它偏偏行不通。闲来无事,与美友们八卦一下。</p><p class="ql-block">搭伴过日子</p><p class="ql-block">我家住在黄土高原,生活中的故事都有黄土味。</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们老家兴起老年人搭伴过日子,故名其意就是不办结婚手续,两个有共同意愿的人在一起过日子。不合意时两人分开了事。</p><p class="ql-block">我们老家在黄土高原,那个县城是城乡结合部,人群分成多种类型:有全民所有制人群,主要是公务员与公检法这群人;集体所有制人群,主要是供销合作社与信用合作社的工作人群;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群,主要指银行保险,税务工商等单位人群;个体商户的人群以及种地的农民人群。人群类型不一样,管理体制也不一样,不同的人群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适用。提升一步叫作——存在决定意识!</p><p class="ql-block">搭伴过日子最好的是老农民,过去没有挣过钱,凭着鸡屁股银行换点油盐酱醋,日子过得也开心。现在,还是没钱,老伴先走一个,剩下的那个不好过,就找一个和自己不差上下的人搭伴过日子,不办理结婚豋记手续,不举行婚礼仪式,不请亲朋好友喝酒,就这样约定在一起搭伴过日子,待到有病不能自理时,由自己子女领回家侍候,搭伴过日子结束。</p> <p class="ql-block">黄昏恋的波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姨曾经是个中学教师,在那个提倡多生的年代,她和丈夫一口气生了十个孩子。日子虽过得紧巴巴,可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倒也幸福。然而,命运的重击毫无预兆地降临,丈夫突然离世,让年逾古稀的张姨一下没了主心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张姨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老房子,心里头的孤独像野草般疯长。在朋友的劝说下,她决定给自己找个伴,往后的日子也好有个照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姨的第一段黄昏恋对象也是个退休教师。两人初次见面,相谈甚欢,都觉得对方知书达理,是个合适的伴儿。可真正生活在一起才发现,矛盾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一回,张姨的孩子来家里吃饭,不过是添了一双筷子的事儿,可老伴儿的脸色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饭后,他忍不住嘟囔:“你孩子三天两头来,这家里开销可吃不消。”张姨心里委屈极了,不过是吃顿饭,怎么就成了罪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冬天,老伴儿想回农村老家过冬,张姨想着去体验体验乡村生活也不错,便跟着去了。可到了老家,那破旧的屋子四处漏风,张姨冻得直打哆嗦。她忍不住抱怨:“这咋住人啊,冷死了!”周围邻居听了,都小声议论:“家家都这么过,就她事儿多。”张姨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让张姨心寒的是,孩子们来看她,想带点自家种的南瓜、山药回去,老伴儿竟心疼得不行,嘴里直念叨:“这些可都是花钱买的,咋能随便拿走。”张姨彻底失望了,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半年,就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经人介绍,张姨认识了老李。老李刚六十岁,老伴儿去世不久,人看着憨厚老实。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觉得彼此都还不错,便搭伙过起了日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这日子没过几天,矛盾又冒出来了。有次吃面条,张姨怕老李吃不饱,特意把碗盛得满满当当,汤汁都溢了出来。老李却皱着眉头说:“吃多少盛多少,吃完再添,我前妻可不像你这样。”张姨听了,心里像被泼了盆冷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家里的煤气灶坏了,老李主动说去修,可出门没一会儿就回来了。张姨问怎么回事,老李吞吞吐吐地说:“这修理费可不便宜,咱俩一个月各出一千生活费,这算是额外开支,得说清楚,得报账。”张姨又气又好笑:“过日子至于这么斤斤计较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让张姨彻底爆发的,是老李前妻三周年祭日。那天,老李一大早就在家里摆起了祭品,把孩子们都叫了回来,热热闹闹地给前妻办起了三周年。张姨看着这一幕,只觉得荒唐:“我才是你现在的老伴儿,你这么做,把我置于何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两段失败的黄昏恋,让张姨身心俱疲。她常常坐在老房子的院子里,望着天空发呆。她不明白,为什么想在晚年找个真心相伴的人,就这么难呢?</p> <p class="ql-block">后来,经人介绍,张姨认识了老李。老李刚六十岁,老伴儿去世不久,人看着憨厚老实。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觉得彼此都还不错,便搭伙过起了日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这日子没过几天,矛盾又冒出来了。有次吃面条,张姨怕老李吃不饱,特意把碗盛得满满当当,汤汁都溢了出来。老李却皱着眉头说:“吃多少盛多少,吃完再添,我前妻可不像你这样。”张姨听了,心里像被泼了盆冷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家里的煤气灶坏了,老李主动说去修,可出门没一会儿就回来了。张姨问怎么回事,老李吞吞吐吐地说:“这修理费可不便宜,咱俩一个月各出一千生活费,这算是额外开支,得说清楚,得报账。”张姨又气又好笑:“过日子至于这么斤斤计较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让张姨彻底爆发的,是老李前妻三周年祭日。那天,老李一大早就在家里摆起了祭品,把孩子们都叫了回来,热热闹闹地给前妻办起了三周年。张姨看着这一幕,只觉得荒唐:“我才是你现在的老伴儿,你这么做,把我置于何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两段失败的黄昏恋,让张姨身心俱疲。她常常坐在老房子的院子里,望着天空发呆。她不明白,为什么想在晚年找个真心相伴的人,就这么难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