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分享

韩佳蓉

<p class="ql-block">乐观,让你拥有好人缘</p><p class="ql-block">在物理学中有一种混沌效应原理:亚马逊河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美国就有一场暴风雨。这种效应又叫做“蝴蝶效应”。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同样有这种“蝴蝶效应”。人的情感具有传染性,悲观的人散发出来的忧郁会让别人退避三舍,而乐观者则会用快乐吸引更多的朋友,这个现象可以定义成“情感传染的混沌效应”。</p><p class="ql-block">悲观和乐观心态都是一种情感散发的方式,都是给他人一个对你印象的“写真”,并且让他人了解到你是谁,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在做什么,要到哪儿去。它是一种感觉、动作和思考的表现,透露出你的气质、意见和个性。人有一种“向光性”,即都喜欢与乐观的人做朋友,因为从他们那里可以受到快乐的感染。但是悲观,则会散发出一种拒人千里的气息,让人退避三舍。</p><p class="ql-block">态度的两个主要成分是投射和吸收。你的自我形象是经由你的态度传递或投射给其他人的。接下来,你所投射出去的讯息被别人接收,然后他们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你希望别人对你很友好,那么在你对他们的态度中,你就必须要持有同样乐观友好的态度,而悲观的态度所得到的响应会迥然相反。就像阳光可以使接触到它的物体产生温度,而冰块则会让物体冰冷一样。人类同样有着“热感传导”效应。</p><p class="ql-block">当你投射出去的态度和别人接收的态度合二为一的时候,你就会变得很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周围的很多人作为你的朋友。如果你总是表现出快乐的情绪,感染你周围的人,别人便会产生共鸣,与你进行一种快乐的交流。</p><p class="ql-block">乐观或悲观态度是你将自我形象的思想和感觉投射在这世上的表现,检查一下你的内在思想意识和你的内在感觉。如果它们不能互相协调,在你的态度中悲观就会成为主角。你的悲观态度被别人接收后,他们就会“自动防御”——远离你。</p><p class="ql-block">态度的本身就决定了你的回报。乐观、向上的态度将迎来明媚的阳光和快乐,而悲观、阴暗的态度将迎来阴霾和苦楚。</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可以用乐观的态度向周围散播快乐。无论做什么事都面带笑容,那么别人看到你就会很开心,他们也会开始带着笑容来工作,然后更多的人看到,就有更多的人开心,大家都带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带着笑容做事,工作效率也会随着提高,大家合作起来就更容易,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就会越来越美好。</p><p class="ql-block">你可能会想:如果我对他微笑,可是他还是板着脸,不肯理我,那我岂不是很尴尬?</p><p class="ql-block">其实不是什么人都会随时微笑的。只有那些乐观的人,才可能随时把微笑携带在身边。</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带给大家快乐的同时,也同样在给别人向我们提供快乐的机会。肯尼迪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件事,那么每个人都应该试试看。”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薄,无法让每个人都快乐,但拥有乐观,我们就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好感,就会拥有好人缘,拥有很多好朋友。</p><p class="ql-block">不能够乐观面对生活的人会遇到种种问题,甚至会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悲观状态,缺乏与他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也发现,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危机,都是因为缺乏乐观的心态,不能与别人好好交往,从而引发的心理疾病。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心理交往氛围的悲观者,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以合作等悲观情绪,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较低。而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乐观者,则常常表现出愉快、轻松、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在行为上也以注重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可见,人的心态和性格状况,直接受到与别人的交往关系的影响。乐观的人,不是被动地在生活中应付人际关系,而是把与人交往当成一种快乐,这种主动自然会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友谊。</p><p class="ql-block">好的人缘总是与健康的乐观心态相伴随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密切。心理学家高尔顿和奥尔波特发现,拥有乐观心态的人能够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和融洽的关系。他们可以很体谅别人,给人以快乐、温暖、关怀和爱。这种能力成为他们拥有好人缘的制胜法宝。</p> <p class="ql-block">乐观,让你轻松跨越难关</p><p class="ql-block">困难总是不期而至,让人措手不及。如何跨越困难这道坎,成为很多人的难题。</p><p class="ql-block">然而,乐观者对生命永远怀有希望,他们能够创造光明,轻松跨过难关,即使面对生命的重挫也能找出应变方式,而不是坐以待毙。</p><p class="ql-block">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乐观者始终心怀希望,用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悲观者则首先被自己的情绪打倒了。</p><p class="ql-block">所谓乐观,就是面临挫折仍坚信形势必会好转。从情商的角度来看,乐观是一种很好的情绪控制力。</p><p class="ql-block">具有乐观情绪的人认为困难是可跨越的,他们往往能走出困境,转败为胜;悲观的人则把困难归于个性和能力上的不足,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不同的认识对人生的抉择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打个比方,乐观的人在失业时多半会积极地拟订下一步计划或寻求协助;悲观的人认为已无力回天,也就不思解决之道,结果就真的成了失业人士。</p><p class="ql-block">只有时时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轻松跨越难关。</p><p class="ql-block">一个实习的英国水手,第一次出海航行,在航行途中,不幸突遇狂风巨浪,帆船的桅杆被打得快要断裂了。他受命爬上去修整,以免翻船。当他往上爬的时候,由于船摇动得很厉害,加上桅杆又很高,他又一直往下看,好几次差一点儿摔了下来。经验丰富的船长见了,急忙对他大叫:“孩子,不要往下看,抬头往上看。”实习水手听了船长的话不再低头看下面,而是抬头只往上看,那种天摇地动的感觉消失了,紧张的心情也恢复了平静。</p><p class="ql-block">困难就是狂风巨浪,如果你一味盯着困难,悲观失望,就会在生命的船只上摇摆动荡;而当你乐观向上时,困难便会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总会遇到各种障碍、困难,遭遇很多失败、痛苦。在挫折面前,有的人会出现暴怒、恐慌、悲哀、沮丧、退缩等悲观情绪,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损害了身心健康;而有的人却笑对困难,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善于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跨越生命的难关。</p><p class="ql-block">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监狱里自得其乐,用破旧的小提琴练习演奏;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在牢房里构思诗作,在放逐途中创作出著名的《十四行诗集》。</p><p class="ql-block">人在遇到困难之后,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将负面情绪升华成较为崇高的思想,这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善于采取这种积极的方式,就能像贝多芬说的一样,“通过苦难,走向欢乐”。</p><p class="ql-block">面对苦难,你要抬起头来,笑对它,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今后会好起来的”。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乐观面对未来,是困难时最好的自我安慰。在多难而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健康的心,需要绚烂的笑容。</p><p class="ql-block">用你的微笑去面对人生的困境。如果说苦难是人生的冬天,那乐观便是通往春天的桥梁。既然冬天已经来了,那春天还会远么?工作和生活是相通的,如果工作处理不好,生活也会变得一团糟。</p><p class="ql-block">要判断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只要看他工作时的精神和态度就可以了。如果对工作没有兴趣,只是被动听从,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之下一样;如果对工作感觉到厌恶,无法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只觉得是一种苦役,那这个人绝对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不能得到认可,生活也会因此黯淡。</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对工作依然存在着抱怨、悲观的想法,把工作看成是苦役,那么,你对工作的兴趣和创造力就无法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也很难说你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你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p><p class="ql-block">一些人认为只要准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薪水。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踩着时间的尾巴上下班,整个工作氛围和生活空间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p><p class="ql-block">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乐观面对工作,别把工作看成是苦役。</p><p class="ql-block">即使你在选择工作时出现了偏差,所从事的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也不要自暴自弃,而是应当设法从乏味的工作中找出兴趣。对工作表现出乐观向上的态度,可以使任何工作都变得有意义,变得轻松愉快。</p><p class="ql-block">只要你在心中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享受,看成是一个获得成功的机会,那么,工作上的厌恶和痛苦的感觉就会消失。</p><p class="ql-block">舞蹈艺术家邓肯将自己的身心融入了舞蹈的韵律,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把数学化为猜想,音乐大师贝多芬将整个生命化作音符……所有的困难,统统被他们抛在九霄云外。大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我一生中从未工作过一天。”因为他把研究发明当成乐趣。</p><p class="ql-block">工作其实可以说是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是缩影,懂得工作的人才懂得生活。</p><p class="ql-block">生活的真谛就是懂得享受生活,而享受生活的真正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心情达到一种舒畅或平静的状态,做事完全是自觉、自愿而且带着兴趣的。随心所欲并不是指金钱和方位的改变,而是指心灵的自由。</p><p class="ql-block">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享受生活有着不同的意义。贪婪者认为不劳而获就是享受生活;勤奋的人则认为勤奋工作是享受生活。其实,享受生活就是人的一种自由的感受。当一个人拥有最好的感受时,便可称为享受生活。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学习或休息,就是最快乐的人生,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生命对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而且人的一生时光短暂,因此,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快乐工作、享受生活。当生活结束的时候,你能够自豪地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不再有缺憾了!”那么,这样的人生就是最快乐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或许这个时代是个非常令人厌烦的时代,竞争的压力、生活的繁忙,以及噪音和空气污染等,都很令人烦心。其实,即使宁静的田居生活,如果你不会用乐观去面对,还是会被悲观所传染。</p><p class="ql-block">享受生活,你可以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去一个树林里优哉游哉地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或在风景优美的湖边的一座小木屋里休息。森林、山峰及溪谷,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充满着宁谧祥和的气氛,是放松身心的好地方,更是享受生活的最佳处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