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巳年的钟声依旧在耳边回响,春节晚会的歌声依旧余音绕梁。尽管大街上没有震天响的爆竹,也没有绚烂的烟花升空。但是路灯下那火红的大红灯笼🏮和树上闪闪发亮的小彩灯还是在向人们展示着年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马路上的行人、车辆明显见少,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满了美味佳肴。美味冲击着我的味蕾,佳肴掀开了我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回想小时候过年,虽然物资匮乏,但是家里亲情满满,邻里之间其乐融融。过年时的一件新衣新帽就会让年少的我们高兴的手舞足蹈。一把瓜子、一块儿大白兔奶糖、一小块儿纯正的奶豆腐还有亲属们寄过来的精美糕点和花生、核桃、大枣都会让我们兴奋的又蹦又跳。</p> <p class="ql-block">如果再有一小挂鞭炮🧨那更是开心的不得了。那得小心仔细的把它们拆下来,一颗一颗的放。点燃一只香,对着鞭炮🧨的焾,刚刚哧的一声响就迅速的往天上一抛,转身捂住耳朵蹲下来,听到“啪”的一声炸响后再起身燃放第二颗。或者不顾天寒地冻的在燃放过一挂鞭炮的满地碎屑中寻找未曾炸响的“漏网之鱼”。然后将它们对折掰折,露出黑色的炸药,再两两对齐摆成一个圆圈,点燃其中一个看着它们相互引燃、旋转再慢慢的熄灭。在浓烈的硝烟味道中那种满足感真的是难以形容。小孩子就是这么容易满足。</p> <p class="ql-block">而大人之间的往来更是将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纯粹和真诚表现的一览无余。没有虚伪的客套,更没有送礼行贿,反而是领导家里准备了烟、茶、瓜子和糖果来招待客人。来访者三两人一拨,进门只是拱手拜年说一句:“X书记过年好,X校长过年好”。然后坐下来相互畅聊。会吸烟的点燃一根烟🚬,不吸烟的则喝一杯茶🍵或是嗑着瓜子吃一颗糖🍬。往往是先来的人还没走,又来了一拨人,相互说着“过年好、过年好,先客(读音趄三声)让后客”的话,就换了一拨人。拜年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才算告一段落。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人际关系真好!👍</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长大了,下了乡,又选调回城参加了工作。过年就有了属于我们年轻人的样子。</p><p class="ql-block">记不清谁是第一位发起人了,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到了第二家,两人组队直奔第三家,形成了到了一家带出来一个人,没有自行车🚲的人就坐在别人的自行车🚲后座上。住在附近的人全都到齐了,自行车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我们穿行于大街小巷之中,一路欢声笑语,叽叽喳喳的奔向住的最远的那一家。一群风华正茂,青春勃发的年轻人真好!🌺</p><p class="ql-block">骑了大半天的时间谁也没有觉得累,各家各户的花生🥜瓜子和糖果🍬早把我们年轻的胃装得满满的,我们玩儿了一天都没有觉得饿。</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家里能有一辆飞鸽或永久牌子的自行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过年方式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直到有的人成了家,小两口儿得按照习俗过年时走亲戚,自然的就从队伍中撤退了。再到后来所有的人都成了家,过年时的自行车队伍也就解散了🚲。</p><p class="ql-block">我是一九七二年下乡,一九七四年选调回城的。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淡漠了许多记忆,也遗忘了许多回忆,而这年复一年的过年却让我记忆深刻。也只有在回忆那个年代的过年时才能让我感觉到真心的快乐!</p><p class="ql-block">我这是老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