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下江的倒影

斐迪

<p class="ql-block">时光化作盐粒</p><p class="ql-block">散落在雪峰山脚下小站的路边</p><p class="ql-block">长发在夕阳的微风吹拂下</p><p class="ql-block">飘舞成军绿色密码</p><p class="ql-block">谁能破译?</p><p class="ql-block">那石下江三十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邵阳赴怀化途中,又见石下江的地名!尽管是走高速公路,但那个指示牌告诉我,不远处就是曾经熟悉的地方,那个黄昏的夕阳下拖曳出两个倒影的石下江。</p><p class="ql-block">那年年底,我与同在通道县扶贫队队友小黄相约一起回长沙,天没亮,两人坐上从通道县播阳镇开往邵阳市的中巴。车子一路上在雪峰南山区走走停停,沿途上下的乘客,全是一些大包小挑的本地农民,我俩坐在最后一排,骨头被颠得跟散了架似的,昏昏沉沉,对车外山区景色,也无心欣赏。</p> <p class="ql-block">大约是下午三点左右,中巴行驶到洞口县境内的山区,在一处戒备森严的军营大门口停下,上来了两位年轻的女军人!正好我们前排空出两个座位,于是两位女军人便别无选择地坐到了我们的前面。</p><p class="ql-block">如在荒漠跋涉中不期而遇一泓清泉,一股淡淡女人的香水味,慢慢渗透原先弥漫在车内的劣质香烟的烟味和汗臭味,在我们鼻孔前萦绕,我和小黄顿时来了精神,从后面仔细打量着两位女军人,都是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年纪,从大檐帽后面延伸到肩上的,是稍微卷曲的长发,仿佛一对姐妹,我判断这是两位到基层部队进行演出或执行任务的文艺女军官。</p><p class="ql-block">一路无话,开始以为她们的终点站与会与我们的一样,都是邵阳市。接近黄昏,突然听到司机大声喊道:石江到了!两位女军人起身,头也没回就下了车,趁着上客的间隙,我回头看了一眼,两位女军人正在车的后方,朝西面走去,夕阳在她俩身后拉出两条长长的倒影,倒影的尽头,一个站牌上写着的地名告诉我,这里叫做石下江,也就是司机口中简称的石江。</p><p class="ql-block">那一瞬间,我雪峰山之行最难忘的印象,就是石下江夕阳中两位女军人的倒影。</p><p class="ql-block">回到长沙后得知,那个地处洞口县雪峰山深处的军营,是某基地的一个分部,自从70年代47军从湖南移防陕西以后,这个基地便成了湖南地区唯一一处正军级的野战部队。这只部队的前世今生,就是在60年代中期由两个营规模发展起来的战略导弹部队其中的一支。从这个基地里历练出来的文艺兵,就有在湖南演艺界的大腕大兵(任军),还有一位表演风格热辣的女歌手阿朵(符莹)。近年来,陆陆续续有几个从该基地退役的军人转业到我所在的单位,甚至,还有一位是曾经的女文艺兵,每当走在她身后,我很想找到当年在石下江回头一瞥的那个倒影,但是,不知是久居都市对一切都麻木不仁;还是缺乏雪峰山脉日落前暗红的色调;抑或是我的这位女同事已经褪去军装而着便装让我找不到昔日感觉,那个倒影已经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而渐行渐远,而且慢慢地模糊起来。</p><p class="ql-block">尽管我常在湘中地区走南闯北,但却从没有机会到石下江一游。从名字上判断,那里应该是从湘西雪峰山中流出的一条河流,在与资水或邵水汇合前,流经一处岩石而形成的一段江面,也许最初命名此地的文人骚客就是对清澈的江面上那个岩石的倒影印象深刻吧,所以,就有了石江或石下江这么一个充满诗意的地名。</p><p class="ql-block">屈指一算,第一次途径石下江,是1993年12月,岁月如白驹过隙,三十年年光阴,彷佛如昨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