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第一百七回】</b></p><p class="ql-block"><b>魏主政归司马氏</b></p><p class="ql-block"><b>姜维兵败牛头山</b></p><p class="ql-block">司马懿遭受曹爽无情碾压,父子三人被冷冻家中,似乎永无出头之日。然而一个人可以不得志,但是不可以被毁灭。只要自己不肯倒下,总会找到对手的短板与罅隙的。曹爽最不可克服的短板,就是喜欢狩猎。不仅自己要玩个够,还要带上皇帝和兄弟玩。有人劝他:“皇帝千金之体,哪能随便外出?”曹爽则不以为然道:“天下军队全在我掌中,怕什么?“</p><p class="ql-block">这一日,曹爽以祭祀为名,把羽林军和皇帝领到郊外。司马懿抓住这个机会,调动旧部控制了京城及曹氏兄弟的府宅。毕竟带兵多年,岂能没有自己的嫡系?</p><p class="ql-block">消息传到城外,心腹劝曹爽调集军队围歼司马懿。这下热闹了,司马懿占京城,曹爽再围司马,司马插翅难飞。然而优柔寡断的曹爽,担心自己的家人的安危,举起的剑悬在空中,迟迟不能放下。</p><p class="ql-block">司马懿猜透了曹爽的心思,告诉曹爽只要交出兵权,不会伤害曹氏家族的。曹爽为保全家,错失良机,结果入城后被司马懿以谋反罪,将在京的曹氏三兄弟及其党羽一网打尽!</p><p class="ql-block">曹家人谋反曹家皇帝,于逻辑上似乎说不通。但是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司马懿,从拷问其亲信入手,将案子坐实坐死坐成铁案。这一系列操作史料和演义记录的不多,实际上远不会那么简单。<b>司马懿是卓越的!</b></p><p class="ql-block">有一惩必有一赏,司马懿将混乱中冒死为皇帝送信的臣子加官进爵,彰显自己是忠于和保卫皇帝的。</p><p class="ql-block">司马懿做足了面子,一举夺权,主政曹魏,为司马氏最终篡权,迈出了最重要一步。</p> <p class="ql-block">司马懿这个人很可怕,他做事是完全彻底的。他不仅以雷霆手段族夷了曹氏三家,而且也要不留后患地把曹家的亲戚赶尽杀绝。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是手握重兵与蜀汉对峙的封疆大吏。司马懿向他下手,他便被逼逃亡降蜀。其父夏侯渊曾被蜀将黄忠斩于定军山,此刻已顾不上杀父之仇,保命要紧,投了姜维。世间没有永远的仇家,只有本能的求生,今天魏将夏侯霸是这样,之前吴将凌统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司马懿不是个单纯残忍的人,他也有惜才爱才识人识势的睿智与气度。此时他起用了钟会与邓艾两个年轻人。世界终究是年青人的,看一个事业是否兴旺发达,就看它能否吸纳重用优秀的年轻人。</p><p class="ql-block">而蜀将姜维就缺少司马懿的才智,他并没有把这两个年轻人放在眼里,而恰恰是这两个年轻人,是姜维日后北伐迈不过去的坎!</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分析姜维,虽然得了诸葛亮的谪传,接过了诸葛亮的衣钵,高举兴复汉室的大旗也具有合法性,但是只凭这些与司马氏较量是远远不够的。蜀国连年征战,国力困乏,以川汉的小小格局,与强大的中原抗衡,也许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是错的。</p><p class="ql-block">从来都是机遇成就行动,而不可能行动成就机遇。司马父子此时权倾曹魏,其势焰忽忽焉,勃勃焉,也许这种政治新质是不可阻挡的!</p><p class="ql-block">此回下半篇叙述了<b>姜维兵败牛头山。</b>牛头山位于今甘肃岷县,是曹魏的边境重地。姜维以夏侯霸为向导官,联络羌部,拉开了他的北伐大幕。但是此时蜀汉国力困弊,尚书令(代丞相)费祎不主张出兵,应保国治民,砺精图强,绝不能存有一举决胜负的侥幸心理。韬光养晦,来日方长,现在急什么?</p><p class="ql-block">费祎与姜维是同掌国事的同级官员,其意见是有重量的。而姜维却错误地误判形势,固执己见,没有尊重费祎的意见,战场上又遇极端天气,内外环境都不利于蜀汉一方,导致初战失利,值得深思。</p><p class="ql-block"><b>欲知后事,请继续欣赏下一回</b></p><p class="ql-block"><b>2025 2 11 初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