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年味

溪涧晨雾

<p class="ql-block">广东汕头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文历史悠久。正是2025年春节期间,漫步于龙眼南美食街,摩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生腌</p> <p class="ql-block">鱼饭</p> <p class="ql-block">滨海长廊</p> <p class="ql-block">石炮台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p> <p class="ql-block">墙体以贝灰砂、煮烂糯米饭及红糖浆调廿夯筑而成,大门、炮巷均采用规格花岗石块砌筑。炮台分上下两层,各设18个炮位和若干枪眼,底层炮巷深邃迂回。炮台内有一道27级波纹型石阶,便于炮械推上台面。台面上有72个通风报话塔,呈品字型鼎立,用于传达信息及通风采光。东北面有一月牙型点将台,用于指挥及观看兵丁操练,其西北角有螺旋石台阶通往炮巷结构布局:石炮台为环圆形城堡建筑,</p> <p class="ql-block">通风报话塔</p> <p class="ql-block">波纹石阶</p> <p class="ql-block">汕头街头小庙。嵌瓷和泥塑是汕头庙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材料。嵌瓷以其色彩鲜艳、耐久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屋顶、墙壁和柱子的装饰。泥塑则用于制作各种人物、动物和花卉等雕塑,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屋顶嵌瓷有花鸟人物</p> <p class="ql-block">沿滨海长廊到汕头小公园。</p> <p class="ql-block">以“小公园”为核心,以“四永一升平”和“四安一镇邦”为主要街道的商业中心逐渐形成起源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骑楼建筑是汕头小公园周边的主要建筑形式,融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精华。这些建筑通常具有西式的柱廊、拱券和装饰,同时结合了中式的屋顶、门窗和雕刻。</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附近的骑楼外观都被修复,里面很多依然破旧。</p> <p class="ql-block">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李家教拳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汕头邮电总局大楼</span>具有西式建筑风格,是当时汕头的邮政中心。</p> <p class="ql-block">蛇年生肖邮票</p> <p class="ql-block">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亭是汕头小公园的核心地标,建于1934年,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它经历了多次修缮,现在的建筑是2017年重建的,恢复了其原有的木结构和八角亭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建于1932年,是当时汕头最大的百货公司。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是一座典型的骑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巧了,打车从汕头到潮阳的出租车上,和司机闲聊,司机热情介绍潮阳,他以为我们是为了看英歌舞,哪知我们那时还不知道英歌舞,他赶紧向我们详细介绍。最主要的是他强烈表达了对今年中央台春晚表现的普宁英歌舞的不满:本来英歌舞领舞的时迁就该拿一条蛇,更何况今年还是蛇🐍年,可最终却没有拿蛇。他表示很不理解。</p> <p class="ql-block">潮阳是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英歌舞、剪纸、笛套音乐是潮阳文化艺术的“三瑰宝”,还有木雕、石雕、锡雕、香稿末塑等传统工艺,以及潮剧、“双忠”文化、“妈祖”文化、“大峰”慈善文化和贵屿“街路棚”等民俗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文光塔系平廊楼阁式砖石结构,高42.62米,内空心,有八面七层,每层有拱门圆窗、置石栏杆,塔内螺旋石梯122级,塔门配雄狮1对,塔端置红葫芦。</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1274年),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原为千佛塔堂井,民称塔馆井。井直径1.6米,井壁圆形砖墙结构,井缘为八角形坚石砌成,井泉丰富,清澈甘醇,长年不涸,供附近居民生活食用,誉称潮阳县城九龙吐水名井之首,为文光塔系列文物</p> <p class="ql-block">文光塔门前一对石狮颇有来历,原是潮阳县文祠门前的一对石狮,日寇炸潮阳时,文祠被炸毁,石狮幸存,后移置于文光塔门前。</p> <p class="ql-block">潮汕英歌舞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如潮阳、普宁、惠来等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兼具傩舞、武术与戏剧元素,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其以豪迈奔放的风格、刚劲有力的动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闻名,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2006年,英歌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到潮阳已经晚了,英歌舞队已经回到南桂坊庙。</p> <p class="ql-block">潮绣</p> <p class="ql-block">司机介绍的潮阳肠粉,有肉末、虾、香菇、素菜,食材新鲜,味道鲜美。的确,其它地方皆不如。</p> <p class="ql-block">潮阳特色美食鲎粿,里面有肉末、鹌鹑蛋,看着不起眼,味道可以。</p> <p class="ql-block">走在潮阳大街上,有很多戏台,由不同出资人让上演的潮剧。</p> <p class="ql-block">这台是由一位叫林德明先生出钱演出的潮戏。</p> <p class="ql-block">闻名遐迩的官塘兄弟火锅</p> <p class="ql-block">因为昨天到的太晚,没有看成潮阳文光塔的英歌舞表演,打听到今天凤岗也有英歌舞,一早赶紧搭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哪知上了车,遇到一人,他也是外地人,来潮汕已经看了好几天的英歌舞。他介绍各地的英歌舞表演其实不太相同,他经常被表演感动到哭。现在他准备到海门镇。于是我们也改变计划跟他一起来到海门镇。</p> <p class="ql-block">为了拍迎老爷也是拼了</p> <p class="ql-block">潮汕迎老爷起源于古代的土地崇拜和社神祭祀,最初是为了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作物丰收和地方安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区性的节日,融合了多种宗教信仰和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请神仪式:在迎老爷的当天,村民们会前往当地的神庙,将神像请出并放置在神轿中。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以表示对神明的尊敬。。在游行过程中,村民们会向神像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幸福。村民们会抬着神轿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游行。游行队伍通常由标手(扛标旗)、牌手(举牌)、轿夫、乐手等组成,场面十分壮观游行活动:请神仪式后,文艺表演: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游行过程中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如舞龙、舞狮、英歌舞等。这些表演形式多样,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的观看。拜祭仪式:游行结束后,神像会被抬回神庙,村民们会在神庙内进行拜祭仪式,向神明献上祭品,表达对神明的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海门镇羊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潮汕宗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已有祠堂出现,主要是为了纪念韩愈、许远和张巡双圣等名人的政绩而建。</p> <p class="ql-block">明中叶以后,朝廷准许平民建祠,潮汕地区的建祠之风逐渐兴盛,出现了“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潮汕宗祠经过全村镇居民捐献的资金,融合了木雕、石雕、嵌瓷等多种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海门打不到车,好不容易等到因为要避开英歌舞队伍的汽车,赶往凤岗。</p> <p class="ql-block">骑个电动车🛵,好不容易找到凤岗英歌舞表演队。</p> <p class="ql-block">英歌舞以《水浒传》中的英雄故事为主题,表达了潮汕人民对英雄的崇拜和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每个地方的潮汕英歌舞,全是当地人不论男女老少,人人争相参与。按他们的说法:单位老板要加班,他们都不愿意,但排练迎老爷、英歌舞这些,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从化妆到大家一起表演,每天哪怕24小时也毫无怨言。</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么多的少年,深切体会潮汕宗祠是家族的精神家园,通过祭祀和聚会活动,增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宗祠内的族谱、匾额、楹联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家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如忠孝仁义等。</p> <p class="ql-block">潮州己略黄公祠是潮州木雕的艺术殿堂,梁枋两端饰以龙、凤、狮等祥瑞动物,还有以“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故事为题材的雕刻,以连环画形式呈现,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通等,外形色彩上运用了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表现手法拜亭木载下的金漆木雕装饰是祠堂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方,两边装有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其造型传神生动、工艺精雕细刻。。四周墙壁饰以多幅圆润、充满立体感的石雕,题材有“三顾茅庐”“姜太公钓鱼”“草船借箭”等故事。石梁上的“倒吊花篮”,通过四花瓣的重叠雕刻,表现出“花”的层次纹理;旁边的镂空、三面立体雕刻“五子登科”将人物的一颦一笑展现出来石雕:门楼楼屋架饰以精美的石雕,门额到“己略黄公祠”,背镌“孝思维则”四周墙壁饰以多幅圆润、充满立体感的石雕,题材有“三顾茅庐”“姜太公钓鱼”“草船借箭”等故事。石梁上的“倒吊花篮”,通过四花瓣的重叠雕刻,表现出“花”的层次纹理;旁边的镂空、三面立体雕刻“五子登科”将人物的一颦一笑展现出来。有重新翻新过的长卷式描金漆画《郭子仪拜寿》,将唐朝文武官员到汾阳府向郭子仪拜寿的热闹情景,通过不同人物的表情、服饰、形态等逼真还原金漆画:在大厅的前门楣上,。</p> <p class="ql-block">木雕</p> <p class="ql-block">金漆画</p> <p class="ql-block">石刻</p> <p class="ql-block">潮州开元寺是中国现存四大开元古寺之一,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特色:唐代石经幢、宋代大铜钟、元代石雕大香炉、明代木雕千佛塔和清代大藏经。</p> <p class="ql-block">英歌舞里拿蛇的时迁</p> <p class="ql-block">广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p> <p class="ql-block">从广济楼上看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潮汕瓷器</p> <p class="ql-block">五彩嵌瓷</p> <p class="ql-block">因为排队过广济桥的人太多,一直又等不到汽车,所以这次没有去到韩文公祠。</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糖水</p> <p class="ql-block">牌坊</p> <p class="ql-block">传说韩愈被贬潮州后,与大颠和尚交往,大颠和尚叩齿三下回应韩愈的疑问,后人便将此地称为叩齿庵。这是叩齿古寺里的细叶榕树。</p> <p class="ql-block">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工夫茶、潮州菜、潮绣、抽纱、木雕等为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原古典文化的橱窗”。</p> <p class="ql-block">潮汕每一户人家的房屋都非常朴实无华,而所有的庙宇和宗祠却竭尽奢华,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不论是韩文公祠的韩愈还是双圣庙的张巡、许远乃至英歌舞里的107位梁山好汉,被歌颂的对象都不是土生土长潮汕本地人,但并不影响潮汕人用最隆重的仪式和香火顶礼膜拜。刻在潮汕人基因里的英雄梦被塑造在屋顶五彩斑斓的嵌瓷上;雕刻在房梁的廊柱里;刺绣于每一面旗幡的方寸间,光辉灿烂。</p> <p class="ql-block">潮汕宗祠、庙宇是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场所,也是传承家族文化和传统的重要地方。他们一代代的继承、发扬,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