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西湖如此美(4)

慢煮时光

<p class="ql-block">  2025年,继续开启环游西湖,寻找西湖边的人文景观。骑着小红车,带着小女儿,慢悠悠地骑行在冬日温阳下的西湖边,感觉特别美好。骑过涌金广场附近,指着立在水中的雕像跟朵说,那个就是《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张顺。朵前些日子刚好把《水浒传》听完,“浪里白条”张顺记得特别牢,立马停下来要去打个卡看看。</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钱王祠</p><p class="ql-block"> 钱王祠是纪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的祠。钱镠出生时天闪雷鸣,其父觉得不吉利便想把他扔了,被一老婆婆留下,所以他的小名叫婆留。唐朝末年钱镠因功节制吴越(浙江大部,江苏福建沿海小部分),后唐灭而立国。建国后钱氏家训影响深远,为国为民带来了不世之功,如“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当赵匡胤建立北宋,钱弘俶即上表归附,使吴越百姓免受战火屠戮,这就是著名的“纳土归宋”;如“子孙虽愚,诗书需读”,虽然钱氏吴越建国72年,但钱氏后代人才辈出,影响中华民族1000余年,其中大名鼎鼎就有钱学森,钱三强,钱锺书……</p> <p class="ql-block">  被朵发现的苏轼的《表忠观碑》。钱王祠原来叫表忠观,是杭州知州赵抃为纪念钱镠而建,完工后请苏轼写下了这个碑文,这也是目前留下来的少有的苏轼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钱氏家训</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东坡亭</p><p class="ql-block"> 说起杭州西湖,苏轼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关于此处东坡像的故事是发生在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上任做知州,发现西湖大面积淤塞,于是发出了“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的呼声,向朝廷提出治理西湖。在治理西湖时,用挖出来的淤泥和一种红土混合后才可以筑堤用,这种红土只有西湖边的慧因高丽寺旁的山上才有,而寺僧称此山在护佑寺庙不可挖动,为此苏轼提出给自己刻个石像放在寺庙里,以身护法。可以说这个苏轼像应该是最接近真实苏轼的。</p> <p class="ql-block">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抱紧大文豪的大腿</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于谦祠</p><p class="ql-block">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这首诗每个孩子都能倒背如流,但未必每个孩子都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于谦是杭州人,幼时刻苦学习,为官时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蒙古)入侵把明英宗抓走。于谦提议另立明景帝,断了瓦剌用英宗要挟明朝的念头,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但英宗从瓦剌被放回来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就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两袖清风</p> <p class="ql-block">精神永留</p> <p class="ql-block">  于谦死后被安葬在西湖边,和他一样一生为国却怨死的岳飞也安葬在西湖边,正好和于谦隔湖相望。两位民族英雄都能留在西湖边,不仅给西湖带来了美丽的风景,还给西湖增添了美丽的历史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