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br> 祥龙辞岁,金蛇迎春。 又是一年春节到,12个春夏秋冬转瞬即逝,我也逐渐长大,从一个只知道吃和玩的孩子,变成了会帮忙做家务,能够为家庭做出贡献的初中生。<br> </h3> <h3>春节习俗</h3> <h3><br> 每个地方过年都有不同的习俗,我从小长在湖北麻城,对于这里的习俗我也知晓一二。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而我们麻城基本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就在准备过年了。<br>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爷爷奶奶总是会回到老家,有时也把我和堂弟带回去祭祖上坟,给太爷爷,太奶奶烧纸钱烧香,还要求我们磕头,求他们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学业有成。<br> <br> <br> </h3> <h3>祭祖</h3> <h3><br> 在麻城,过年少不了一种家喻户晓的特色美食——肉糕。说起肉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其起源于楚王嗜鱼成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相传古时候,楚王喜欢吃鱼,但由于鱼刺问题,许多厨师因此丧命。后来,一位聪明的厨师将鱼肉去刺后,与猪肉混合,剁成肉泥,蒸成块。楚王品尝后大为赞赏,从此肉糕便流传开来。<br> 肉糕寓意节节高升,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麻城地区文化的象征,融合了麻城人的生活习俗和情感寄托。<br> 每到小年这天,爷爷奶奶就买来几条大草鱼,几斤猪肉,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薯粉开始张罗着做肉糕。新鲜出炉的热气腾腾的肉糕总是会让人垂涎三尺。</h3> <h3>蒸肉糕</h3> <h3>当小孩子们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喜悦中时,大人们却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春节大扫除寓意“除旧迎新”,通过清扫家中的尘土和旧物,除去一年的晦气,为新年带来好运和吉祥。大扫除还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h3> <h3>大扫除</h3> <h3>妈妈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后,我的任务便来了——贴春联。<br>爸爸一边给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春联和贴春联用的胶布,一边调侃道:“有点知识就了不起,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贴!”我得意的一挑眉毛:“你就瞧好吧!”说着,我展开对联,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胸有成竹的在其中一张背面贴上胶,小心翼翼的贴在大门上,不一会儿,一副春联和一个大大的“福”字就被我贴好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满意足,爸爸见了也朝我竖了个大拇指。<br> <br> </h3> <h3>贴春联</h3> <h3> 年夜饭是农历除夕的阖家聚餐,又称团年饭、团圆饭等,寓意着阖家团圆,幸福吉祥。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肉糕(步步高升)、发菜(寓意发财)、等以求吉利。<br> 除夕这天,妈妈很早就起床开始在厨房准备着,看,这是妈妈今年准备的团年饭,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每道菜寓意也非常好。</h3> <h3>年夜饭</h3> <h3><br> 放鞭炮是中国春节最具标志性的习俗之一,指在除夕夜和春节期间燃放爆竹,以驱邪避灾、庆祝新年。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既是春节喜庆氛围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br> 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最开心的事就是放鞭炮了。除夕那天我们去了四放烟花,除夕夜的四桥可真热闹啊。噼里啪啦的声音伴随着浓浓的火药味,人们有的举着手机拍照,有的扛着一架“加特林”,有的则拿着一个孔明灯,到处都是鞭炮声、笑声、尖叫声,烘托出了热闹的新年气氛。<br></h3> <h3>放烟花</h3> <h3> 过了除夕就是春节,在麻城大年初一(春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其实超市里各式各样的饺子🥟都有得卖,可是妈妈却说自己包的要好吃一些。所以,我能干的妈妈大年初一一大早就给我们包了美味的饺子。</h3> <h3>包饺子</h3> <h3> 春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亲朋好友之间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好时机。人们会互相拜访、聚餐、聊天,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联系。<br> 吃完饺子,走亲访友拜年去咯。<br></h3> <h3>拜年</h3> <h3><br> 新岁启封,灵蛇携福而来。愿大家在 2025 的时光里,心怀暖阳,所行皆坦途,所遇皆美好,蛇年熠熠生辉,巳巳如意!<br> ——七(14)班 成思涵<br> 2025年2月3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