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摇曳的青春——遵义著名词、曲作家,音乐人黄明曲老师的音乐艺术人生

遥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题记:</b><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次编辑的文章《悬崖上摇曳的青春》分三个部分,即《悬崖上摇曳的青春》(歌词)——湄潭茶山囤子岩上的故事;《悬崖上摇曳的青春》——黄明曲老师的音乐艺术人生(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段苦乐年华的青春);《遵义谁人不识君》(朗诵诗)——黄明曲老师词曲创作仡佬族儿歌《灯拉拉》获政府“五个一”工程奖感怀。</span></p><p class="ql-block"><b>注:</b>《悬崖上摇曳的青春》又名《吊挂在悬崖上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悬崖上摇曳的青春(歌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湄潭茶山囤子岩上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词/向尧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悬崖上的激情永远不会忘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吊挂着的青春仍然热情似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陶瓷缸里的山花还在悄悄绽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野地瓜的芳香已永远驻进我的心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是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里有我一生最甜蜜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囤子岩上的很多故事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山顶上的彩云也难舍难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此起彼伏的欢乐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难忘热火朝天的光辉岁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里有我们吊挂着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里有我们的激情在摇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悬崖上的故事很多很多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吊挂着的青春已成传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记住那段激情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难忘的岁月热情似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悬崖上摇曳的青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明曲老师的音乐艺术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向尧富</b></p><p class="ql-block"> 在逆境中刻苦努力,在苦难里乐观前行,在顺境里继续探索,在成功里收获喜悦。这是黄明曲老师耄耋人生的概括总结。</p><p class="ql-block"> 黄明曲,1947年12月生,仡佬族,贵州正安人,词曲作家,音乐人,政府“五个一”工程获得者。15岁招工到湄潭茶场,先在湄潭茶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湄潭茶场制茶工厂工作,后到湄潭茶场子校任教,任总务主任,1969年又被抽调到湄潭县文艺小分队,1984年借调到湄潭县文化局,任湄潭县文艺工作队队长,最后到湄潭职业技术学校任教、任学校工会主席,直至2007年退休。他先后结业于长春电影制片厂音乐创作室作曲班和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函授班,长期致力于音乐创作及音乐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工作之余创作歌曲200多首,音乐作品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退休后,更加专注词曲创作,佳作不断,成果丰硕,获奖无数。2016年起,以他作词作曲的仡佬族儿歌《灯拉拉》为代表,一连获得几个国家级大奖,步入了他音乐艺术人生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 黄明曲老师在音乐上有这样的造诣,源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从小的喜爱和地域民族文化的熏陶、青少年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刻苦磨练,茶山之恋甜美爱情的浸润,和他一直不懈的学习进取,以及他对音乐对家乡对民族文化的执念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耳濡目染的童年</b></p><p class="ql-block"> 黄明曲1947年12月出生于贵州正安县,这里地处贵州遵义东北部,是文化强县、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与黔北古文化在这里渗透交融,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文艺创作繁荣,生态优良,特产众多。是“中国白茶之乡”“中国野木瓜之乡”“中国大鲵之乡”“中国油桐之乡”和“中国特色竹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小说)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正安县人民政府与遵义市文联携手还设立了“尹珍文学奖”,并被命名为“中国作家西部历史文化创作采风基地”。</p><p class="ql-block"> 正安这里共分布有汉族、仡佬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回族、壮族等23个少数民族,其中以仡佬族、苗族居多,长期的繁衍生息,积淀了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三月三民族节日、苗族升堂舞、民族婚丧嫁娶习俗、生产生活习俗等都是正安民族文化的印证和体现。这里的民间曲艺有傩戏、花灯、茶灯、马马灯、车车灯、龙灯、黔剧、川剧等20余种,内涵丰厚,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多民族丰富优秀特色文化的浸润熏陶,黄明曲从小就很喜欢音乐。谢坝、市坪等民族乡仡佬族的“吃新节”“三幺台”和婚丧嫁娶习俗,再加上经常听到汉族、苗族、布依族的山歌,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耳濡目染、多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使他很小就喜欢上了音乐。正安紧挨四川重庆,深受巴蜀文化影响,街上有剧院和几个茶馆,经常有人在那里演川剧、“说怀书”(评书)、演文琴戏、唱傩戏、唱山歌,这就为他学习民族音乐提供了可能条件。只要有空,他就会跑到剧场边、茶馆外面垫着脚尖拉长耳朵听,还一边听一边念念有词——“铛吜镂吜铛——吜铛吜铛镂,哒吧哒吧镂吜撞!”</p><p class="ql-block"> 在读小学的时候,黄明曲就和几个兴趣相投的小伙伴一起砍竹子做竹笛、拿蛇皮蒙二胡,自制乐器,经常聚在一起“咿呜鸭呜”“杀鸡杀鸭咕嘎咕嘎”地“演奏”革命歌曲,被老师发现后,经常被叫到学校的文艺舞台上表演。</p><p class="ql-block"> “对音乐,我也算个‘幼儿学’。是正安的文风影响了我,是仡佬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滋养了我。”黄明曲如是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激情燃烧的岁月</b></p><p class="ql-block"> 1963年,15岁的黄明曲为了生计,也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招工来到湄潭茶场囤子岩分场当工人,不久就被选调去湄潭茶场子弟学校任教,当总务主任。后来,他把这段终身难忘、刻骨铭心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叫做“吊挂在悬崖上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在茶场的日子,是黄明曲改变命运,一生收获最大的日子。当时,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敢叫日月换新天!”“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向董加耕学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方面受时代精神的感召,一方面是国家百废待兴,政治运动又陆续展开,“大跃进”刚刚过去,“四清运动”又开始了。“三年困难时期”后,湄潭人口严重减少,劳动力缺乏,湄潭茶场不得不面向社会、学校公开招工,于是,转业军人、大中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或因家庭个人的情况,或因政治、经济、尤其是生活的原因,一批又一批,从贵阳、遵义乃至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仅1963年,湄潭茶场就补充劳动力900余人。黄明曲就是900人之一,到茶场的第二天晚上,工友们举行了一场自编自导的文艺晚会作为欢迎,简单而热闹,也还令人激动。</p><p class="ql-block"> 正值懵懂岁月、青春年少,聪明好学还很好奇的黄明曲在这里努力学习,学习写东西,提高文化水平,学习使用器乐,提高音乐素养,这是他一生学习的黄金时期。</p><p class="ql-block"> 到茶场不久,新鲜感很快就没有了。他很想给家里写信,告诉爸妈自己在这里的工作生活情况,好让他们放心,但是,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来说,写信都成困难。但是,他喜欢和贵阳来的那帮人接触,他们中有很多文化人,像胡宏佳、吴幼平、邓元坤等,他们的父辈曾经都在国民政府当过官,属于有文化的家庭。邓元坤也是高中生,字也写得好。于是,黄明曲买了一包蓝雁香烟去找他们寻求帮助,胡宏佳知道他的心愿就是自己会写东西,很乐意,所以,胡宏佳就从认字、造句开始教他,专门给他上文化课,后来干脆给他买来一套课本,跟着课本教学,效果又好又快。他们让黄明曲自己先写,写完再帮他改:这个字错了、这句话是病句,这里该打逗号、那里该打句号。看他练习写字,他们说,你这个笔锋啊,最好练这种字,确实,按照他们教的来练,黄明曲再写起字来就比原来好看多了。这样一来,他们每天晚上都有了事情做:学拉手风琴、打算盘、认字、造句,再给家里写信。因为他的虚心好学、刻苦努力,他的文化水平突飞猛进,提升很快。他们有时也会悄悄聊一些时事政治,黄明曲就在边上静静地听,自己慢慢消化,学会思考。</p><p class="ql-block"> 黄明曲的音乐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周冠武场长来了以后,关心这里的年轻人,就由单位出了100块钱,买了个小手风琴,还有二胡。没有鼓,他们就把何树林何二哥的大皮箱拖来往地上一放,找一根木棒重重地敲:“蹦--擦-擦!”“蹦--擦-擦!”,效果真不错,这样,茶场的“乐队”就搭建起来了。从那以后,大家晚上只要一有空,就有人喊一声:“走啊,收青室有请!”在收青室里,大伙用干柴、老树圪篼烧起一堆篝火,跳三步、四步。业余就不再只是摆农门阵、斗鸡,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看到吴幼平会拉手风琴,黄明曲就缠着他教拉手风琴,吴幼平很爽快就答应了,此后,劳动之余、夕阳西下,茶场边的悬崖处又多了两个玩“马蜂包”的人。</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劳动场面热火朝天。采茶是精细活,要技巧、要耐心、更要耐力,既枯燥乏味,又腰酸背痛。所以,大家都喜欢唱歌,一唱歌,再累的活似乎都不觉得累了。最热闹的是男女对歌,像电影《刘三姐》上那样,这边唱: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p><p class="ql-block">那边和:“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p><p class="ql-block">这边唱:“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p><p class="ql-block">那边答:“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p><p class="ql-block">他们也唱《英雄赞歌》、唱《我的祖国》、唱《红梅花儿开》等革命歌曲,他们还唱《喀秋莎》、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苏联老大哥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茶场更像是一个学校。一下班,从食堂打来水冲洗一下,换件衣服,有的去“单杠”“双杠”上翻飞(“杠”是大家就地取材,用木马支撑、木棒做成的);有文化的小青年,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捧着一本书,在茶园边来回走着,口中念念有词,在朗读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或邓拓的《燕山夜话》;有几人在坝子里盘起一条腿、单腿支撑身体跳来跳去“斗鸡”;有的去收青室里唱歌跳舞;有的打篮球(篮球场是工友们自己挖土平场后,上打鼓坡砍树扛上囤子岩来,大家动手做的篮球板、篮球架)。这里活脱脱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大学校园!</p><p class="ql-block"> 几年下来,黄明曲刻苦学习、亲身经历、循序渐进,他学到了不少东西。“说实话,我的文化是在囤子岩得到提高的,遇到那帮人,甚至改变了我自己的命运,收获了我一生的挚友和恩师。”黄明曲真诚地说。</p><p class="ql-block"> 1969年,黄明曲被抽调到湄潭县文艺小分队,1984年借调到湄潭县文化局,任湄潭县文艺工作队队长。后到湄潭职业技术学校任教、任学校工会主席,直至2007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湄潭也是一块文化底蕴丰厚的沃土。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在湄潭办学六、七年,对当地的影响极大。黄明曲在这里生活了45年。在这几十年里,黄明曲从音乐爱好者变成了专职音乐教师,从非科班出身变成了资深音乐人。在音乐这条道路上,黄明曲一路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无数。</p><p class="ql-block"> 当音乐老师,仅凭爱好是不行的,要作词作曲,仅凭会唱几首歌也是不行的。黄明曲走上教学岗位后,一边虚心地向湄潭音乐界的老教师们学习,一边利用参加湄潭县宣传队的机会向大家学习。为了在业务上更上一层楼,他先后参加长春电影制片厂音乐创作室作曲班和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函授班的学习,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在那近十年的时间里,黄明曲扎根湄潭乡村,深深吮吸民族音乐养分,不断地挖掘、收集、整理汉族、仡佬族、苗族民歌,虚心向民间艺人、民族老歌师求教、学艺。为了吮吸民族音乐养分,黄明曲走村串寨,拜访民间艺人。赶场天,他到街上拜访老歌师,但民间老艺人有些不喜欢太正规的讲授或交流,而是喜欢边喝酒边聊天的闲谈,他就常常买了卤猪耳朵、花生米、包谷酒等东西去和老人们摆谈,老人们看他很坦诚直率,就一边喝酒一边放开喉咙唱起来,黄明曲就赶紧听曲调、记谱子、记歌词,回家后再整理归纳、练习。慢慢的,使得他吹拉弹唱都开始熟练甚至精通起来,尤其是手风琴拉得更是娴熟极了。在那两次进修音乐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他向老师交出的作业都是一流的,他的老师在他收集的曲谱鼓谱中也得到启发,创作出了不少接地气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凄美甜蜜的爱情</b></p><p class="ql-block"> 在茶场工作期间,黄明曲结识了他一生最重要的那个人——他的妻子。妻子是贵阳人,长得很美,皮肤白皙,穿着时尚,又很有书卷气,往工人中间一站,直接是鹤立鸡群的感觉。但引起他注意的,是她那股永远不服输的劲头。</p><p class="ql-block"> 她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贵州大学艺术系的系主任,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是徐悲鸿的大弟子、著名画家孟光涛先生。母亲是贵州大学的图书馆管理员。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全家五口人住在贵大的教授楼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性格倔强的她,在“鼓励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影响下,听说湄潭茶场在招工,一想到电影《刘三姐》中茶山、茶园的美丽景色,又是国营农场,她就萌生了去湄潭茶场工作的想法。事不宜迟,说干就干,父母肯定不会答应,于是,在弟弟的“帮助”下,撬开柜子,拿到户口本,跑到招工处如愿以偿报了名,家里知道时为时已晚,父母怎么劝也无济于事。</p><p class="ql-block"> 要走了,爸妈苦口婆心,个性极强的她哪里听得进,她认定的事情,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自己拖着行李箱,一个人毅然决然上了路。汽车到湄潭,马车去接,再步行走上山路,一路气喘吁吁爬上囤子岩。眼前的一切令她彻底傻了眼,完全不是想象中青翠欲滴、一望无际的茶山美景,而是高山绝壁、悬崖荒地......</p><p class="ql-block"> 在大通铺的稻草上铺上自己的铺盖卷,疲惫不堪的躺下,前思后想起来,为自己的草率决定后悔?没用!自己酿的苦果,再苦也必须自己咽下!于是,人们常常看到:一个弱小女子,在茶园里香汗淋漓地辛苦劳作,倔强地和自己战斗;一个好看的女孩,衣着整洁,在工作之余,独自远离一群嘻嘻哈哈有说有笑的工友们,捧着一本书读得如痴如醉;一个青春年少、豆蔻年华的姑娘,丝毫不顾忌别人异样的目光,大大方方地把胸罩、短裤晾晒到茶山上的阳光下,青春吊挂在悬崖上,随风摇曳着。</p><p class="ql-block"> 她,就像一块吸铁石。黄明曲眼里那些金属一样闪耀着青春光芒的目光,被她深深吸引。他开始有意无意找机会接近她,有时是帮忙挑茶,有时帮她挖中耕......</p><p class="ql-block"> 1965年,由于饥饿和工作环境的艰苦,开始的新鲜和激情慢慢减退,茶场员工开始出现大规模退职,纷纷拿了户口本回家。一夜之间,很多员工离开茶场走了,有的寝室甚至人去屋空,剩下的是孤独、寂寥,人心涣散。</p><p class="ql-block"> 黄明曲家有兄弟六人,父亲一人工作,母亲是家庭妇女,当时父亲又被打成为现行反革命分子被批斗。家?是回不去了!前途在哪里?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他真想眼睛一闭,跳下悬崖一了百了。但他才十七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心有不甘哪!唯一的出路只有留下,坚持!</p><p class="ql-block"> 一天,黄明曲一个人提着一把二胡来到了悬崖边,那是一个收工后的傍晚,晚饭后的黄昏,对面的仙谷山正由青转黛,慢慢遮住那轮落日,像半张深色手帕遮住了那只哭红的眼睛,山风呜呜地吹着......黄明曲拉了一曲又一曲,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都是悲伤的曲调?天黑下来了,一颗又一颗星星先后探出天际,冰冰的、凉凉的。家里的那盏豆油灯应该也亮了吧?妈妈肯定正在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袜,爸爸的情况今天怎么样?哥哥弟弟们呢?泪水随着二胡的旋律飘向深不见底的悬崖......</p><p class="ql-block"> 她不是没有想过离开。她请了几天假,决定先回家看看情况。那时候的车很慢,所有的距离相比现在都要遥远很多。信里总是:一切都好,爸妈放心!但她知道,一场风暴已然席卷全国,恐怕哪里也不能幸免,但她还是决定回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回到贵阳,她发现自己的家已从之前的教授楼搬到了一处小平房,门上贴满了大字报,有一张最醒目:“打到反动学术权威孟光涛!”因为怕开门弄坏上面的大字报而罪加一等,爸妈只好在窗前放了一个凳子,从窗户爬进爬出,弟弟去了瓮安当知青,哥哥到了从江。父母在家都不能正常生活,这种情况怎么能再增加家里的负担,让父母担忧?她提都没提想退职回家的事情,只说一切都好,爸妈放心!</p><p class="ql-block"> 回到囤子岩,环顾四周,冷冷清清,只剩下不多几个无处可去的人和孤儿们。突然,悬崖边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二胡声音,如泣如诉,悲伤至极,一曲一曲吸引着她慢慢走过去,最后,四目相对,泪眼婆娑......两颗孤独的心终于更近了,惺惺相惜,互相温暖、互相鼓励。从此,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对青年男女在悬崖边,时而矜持交谈、时而哈哈大笑,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他们不再感觉那么孤独,痛苦加痛苦似乎也很甜,这应该是“负负得正”吧。他会被山坡上一朵摇曳的小花而感动,会将它小心翼翼的摘下,悄悄地插到她喝水的搪瓷缸里,献给爱美的她;刨到野地瓜,他就把野红萝卜的花摘来,用它长长的茎穿成一串“糖葫芦”,把别样的甜蜜送给亲爱的她……</p><p class="ql-block"> 那是70年的国庆节,秋高气爽,举国欢庆。他和她一起,两双手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小家。他们是在囤子岩茶场结的婚,和邱作仁医生夫妻一起举行的集体婚礼,周冠武场长为他们主持了结婚仪式。在毛主席像前,两对新人规规矩矩站定,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没有长长的白色婚纱,没有笔挺的西装领带,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没有华丽的婚房婚床...工友们送礼送的毛主席语录。他们凄美而甜蜜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从此,在心里,他们把高高的囤子岩当成祖宗的香案,拜了又拜。后来,黄明曲有感而发,创作了至今很多人都还在传唱的歌曲---《湄江的小阿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你的眼睛含着湄江水,你的头花引来蝴蝶飞,你的情意胜似美酒令人醉,你的歌声像百灵,声声脆。啊!湄江的小阿妹,啊,湄江的小阿妹!你像山中的刺梨花,惹得小伙梦里追,惹得小伙梦里追,梦里追。......</span></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如果说我在音乐上有一点点小成就,其实都得益于我的爱人,我必须要感谢我的妻子”,黄明曲感慨地说,“她是我音乐的启蒙老师,是她教我什么叫增时线,什么叫减时线;什么叫4分音符,什么叫8分音符;哪些符号该快,哪些符号该慢;这个唱几拍,那个唱几拍,哪里需要换气。”“她说,唱歌要用心唱。”“她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只要一拿到谱子,像当时流行的荷花舞曲啊、剑舞啊,拿起就可以熟练地唱出来。”“她自己抄写收藏的歌本就有好几本,因为她所处的环境是贵大艺术系的三角院,周围都是艺术系的教师。她家隔壁邻居陈树兰,就是贵大艺术系的钢琴老师,一个混血儿(她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中国人),长得特别漂亮,头发是金黄带一点儿蓝色。甚至现在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也有她家当时的邻居。在那种环境中长大,她自己当然也深受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勤奋进取的坚持</b></p><p class="ql-block"> 在音乐和人生的道路上,黄明曲一直都在学习,都在提升,从未停止脚步。</p><p class="ql-block"> 15岁前是黄明曲的小学阶段,那么,湄潭囤子岩茶场上的学习磨炼则是他的初高中甚至大学的迅速提升阶段。工作的认真负责、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单位领导的鼓励期许,他先后参加了长春电影制片厂音乐创作室作曲班、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函授班学习,均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活到老,学到老,黄明曲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他创作的作品,经常与词作者、歌手进行交流、反复沟通,之后再请其他曲作者提建议,甚至常常发给他曾经的学生,要他们提意见。有上大学的学生回来,他会请他们吃饭,并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还常问“XX发声练习,大学里怎么练的?”“XX知识点,大学里是怎么教的?”黄明曲老师其实是教学相长的典范,谦逊为人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五、老当益壮的精彩</b></p><p class="ql-block">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明曲老师现在是荣誉满身。他现在是,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贵州省音乐教育学会会员、遵义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遵义市音乐教育学会会员、遵义市手风琴学会理事、遵义市汇川区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湄潭县傩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湄潭县音乐教育学会理事长、湄潭县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 黄明曲老师作品获奖无数。黄老师的音乐成就主要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和退休后的夕阳岁月。黄老师2007年退休后长住遵义,因他谦逊低调、为人真诚直率,很快结识了遵义的很多音乐人,其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自然很快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从2016年下半年起,以他作词作曲的仡佬族儿歌《灯拉拉》为代表的歌曲,一连获得几个国家级大奖,正式步入他音乐艺术人生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 2016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筹办《七巧板,快乐宝贝爱唱歌》特色节目,是以展示优秀原创儿童歌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凸显创作团队在儿童艺术教育方面的创新和特色为主旨的特色节目,并设置“最佳原创奖”一名、“编创奖”二名、“表演奖”三名。省内三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推荐黄明曲,要他创作一首儿歌代表遵义、代表贵州参赛。黄老师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根。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通过歌曲留下我们仡佬民族的根。这次比赛活动,专家们的推荐,一下让我豁然开朗,马上就想到了创作仡佬族儿歌,因为我们多彩贵州,苗族、布依族等都有了自己民族的儿歌,可是仡佬族至今没有,我感觉自己有一份责任在肩上。”于是,黄明曲老师潜心几个月,创作出仡佬族儿歌《灯拉拉》,“灯拉拉”在仡佬族语中是“甜蜜蜜”的意思,以此反映新时代仡佬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亲自挑选歌唱小演员、亲自教唱排练歌曲、亲自监制录音、录像带,终于积蓄了他几十年音乐沉淀和众多仡佬族音乐元素的《灯拉拉》一登台,就一举夺得了2017年央视CCTV14频道唯一的“最佳原创奖”,为遵义、为贵州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团米花,灯拉拉,团米圆,灯拉拉,中间有个古老钱(哟);团簸箕,灯拉拉,团宝元,灯拉拉,中间有个花果园(哟)。芦笙伴竹笛(哟),砸酒喷喷香(哟),(白)跳起那踩堂舞,吹起铜唢呐,吃着那红脆李,手拿着热糍粑。 仡佬人(哟),灯拉拉,……”</span></p><p class="ql-block"> 据悉,参加这次中央电视台十四频道《七巧板,快乐宝贝爱唱歌》栏目录制的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40支代表队。《灯拉拉》团队是遵义市唯一参赛的代表队。在演出现场,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更是对作品《灯拉拉》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首歌太好了,没准儿会成为仡佬族儿童歌曲的代表作,旋律特别好记!”。此后,《灯拉拉》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省市地方电视台播出。</p><p class="ql-block"> 也是在2017年,黄明曲老师作曲《中国仡佬第一乡》(向尧富作词)和《幸福花开牡丹园》(陈守刚作词)同时获得中国大众音乐家协会“唱响中国”第二届大型音乐活动组委会颁发的“中国歌曲创作金牌作曲”荣誉称号;2020年黄明曲老师谱曲的抗疫公益歌曲《健康守护神》(向尧富、李岩作词,付辉琳演唱)被贵州省推上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同年受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中国发展工作委员会邀请谱曲的《风雨同舟》(向尧富作词,付辉琳演唱),疫情期间发布,很受大众欢迎,在网上广泛传播。</p><p class="ql-block"> 走近黄明曲老师,你会立即感受到他的谦逊豁达,低调真诚,会让人感觉到他对音乐的执着、对家乡的挚爱、对祖国敬仰,这些情和爱,在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也一生都在做公益事情,为学校、企业、文化群体义务写歌、谱曲,教唱歌曲,训练合唱团队等,甚至今年77岁了还每天在老年大学上课,抱着二、三十斤重的手风琴在教唱红色歌曲,歌声飘出窗外,和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久久回响。</p><p class="ql-block"> 最后,笔者真诚地祝福髦耋之年的黄老师,身体健康、佳作不断、再出精品!</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遵义谁人不识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祝贺黄明曲老师《灯拉拉》获政府“五个一”工程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向尧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四时节暮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师友品茗深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悠然情闲和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相聚名城音乐餐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帆竞渡花果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山林中传笑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湄江河畔起歌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河青春一人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悬崖顶上飘彩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採茶姑娘片片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花养心更养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杯一杯慢慢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杯杯实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洗净风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借酒一杯表深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忘却岁月和年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把手风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夏秋冬伴一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激情荡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知寒知暖知心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是情人,胜是情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妙笔生花唱人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夕阳名城谱新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获大奖,首都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数十年磨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名就功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黄老邀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忘年之交情永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树新花结硕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遵义谁人不识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满举酒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饮尽豪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琴一歌一山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壶一曲一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