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艺术的漫漫星河中,2024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米开朗基罗、莱昂纳多、拉斐尔,1504佛罗伦萨”特展,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们对文艺复兴艺术的探寻之路。</p><p class="ql-block">展览的第一部分聚焦于圣母像,这一题材在艺术史上承载着深厚的宗教与文化内涵。1504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莱昂纳多·达·芬奇、拉斐尔在佛罗伦萨短暂交集。那时的佛罗伦萨,艺术氛围浓厚,仿佛是缪斯女神的垂青之地。</p><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以圣母像为切入点,巧妙地展示了三位绘画巨匠之间神秘的机缘。他们笔下的圣母,或慈爱温柔,或端庄神圣,虽风格各异,却都倾注了对人性与神性的深刻理解。在这些画作中,我们仿佛能看见三位大师跨越时空的交流,感受到他们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解放浪潮下艺术蓬勃发展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展览从米开朗基罗著名的《塔代伊圆浮雕》(Taddei Tondo)开始,在完成大卫像的前后,米开朗基罗受塔德奥·塔代伊委托创作了这幅圆形大理石浮雕,浮雕中耶稣从玛利亚的膝上侧身扭出,那是一个佛罗伦萨对圆形作品(tondo)狂热的时代,米开朗基罗还绘制了《多尼圣母》(Doni Tondo),画中玛利亚斜身向后转向婴儿耶稣,而耶稣则在约瑟的膝上。</p><p class="ql-block">在展览中,这块巨大的未完成大理石圆雕,与米开朗基罗关于婴儿的素描并列展示,能感受到他对圆形构图与扭曲动态的偏爱。这是他眼中运动的轨迹,旋转不断,雕塑和素描的线条都充满了不安的张力。米开朗基罗描绘这些健康婴儿时的手法,使他们仿佛在起舞。米开朗基罗现存最早的、其青少年时期的素描,也在展览之列,这些素描取材于他在圣十字教堂中见到的乔托作品,他特意赋予其中一个形象以显著的大手。</p> <p class="ql-block">这次画展中,最让我沉浸在天上和人间的母爱中的,是拉斐尔的《圣母与圣婴》(《布里奇沃特的圣母》)这是拉斐尔从米开朗基罗的《塔代伊圆饰》中借鉴了扭动的圣婴这一主题,并将其作为他的《布里奇沃特的圣母》的模型。他略微改变了圣母和圣婴的姿势,在他们相互对视时营造出一种含蓄的温柔感,同时保留了米开朗基罗构图中至关重要的动感。</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本次展览唯一不允许拍照的画作,这里的照片来自网络。你看,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耶稣,坐在一片宁静的田园之中。她的面容恬静而温柔,目光中透露出对圣婴的深深爱意。圣婴耶稣安静地躺在圣母的怀中,他的目光纯净而好奇,仿佛在探索着这个全新的世界。周围的大自然与这对母子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详。</p><p class="ql-block">拉斐尔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笔触,将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他巧妙地运用光影效果,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氛围。圣母的衣裙纹理细腻,色彩柔和,展现出一种优雅而高贵的气质。同时,拉斐尔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圣母与圣婴之间的深情厚意,让人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拉斐尔最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对人性和宗教进行深刻反思的时代。他和同时代的艺术家开始摆脱中世纪宗教艺术的束缚。拉斐尔笔下《布里奇沃特圣母》分明就是一位邻家的母亲,她的眼神和肢体满含普通人的情感,是对母性与童真、人性与亲情的深刻的理解、感悟和描绘。</p> <p class="ql-block">踏入展览的中央画廊,宛如步入庄严肃穆的教堂,神圣而安宁。墙壁中央悬挂着达·芬奇的《圣母子与圣安妮、圣约翰》。策展人特别提及,这幅巨作几乎是同时期工作室中《蒙娜丽莎》的四倍之大,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观众能平视画中崎岖不平的地面,还有那赤裸的脚,细腻的笔触下,仿佛能触摸到真实的质感。木炭与粉笔的柔滑处理,让画面更添朦胧美感。随着目光缓缓上升,便会聚焦于圣安妮那仿若幽灵般的面容,以及她指向上方的手,神秘而深邃。置身于此,人们不仅能洞察一件艺术图像的诞生历程,更能全身心领略这一幅瑰丽非凡、摄人心魄的视觉奇景,沉浸在达·芬奇构筑的艺术世界里,流连忘返 。</p> <p class="ql-block">塔德奥·塔代伊也是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期间的赞助人,拉斐尔很可能在塔代伊家中做客时,临摹了米开朗基罗的《塔代伊圆浮雕》。他用速写线条,勾勒出圣母子在圣母膝上独特的扭动姿势,在其圣母子作品《布里奇沃特圣母》的草图中,他继续探索这种构图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拉斐尔也临摹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他那幅现已遗失的《丽达与天鹅》,并将这些作品变得更为理智而甜美。事实上,这次展览巧妙地将失落、未完成和未成形的艺术变成了一种戏剧性的美学。</p> <p class="ql-block">在这场艺术的盛宴中,我被一幅温暖的画面深深触动。展览厅里,柔和的灯光洒在一幅幅画作上,其中拉斐尔的圣母像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一位父亲,双手稳稳地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他残疾的女儿,两人静静地停在圣母像前。</p><p class="ql-block">女儿仰着头,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幅画上,眼中满是专注与好奇。她的眼神里,没有因身体不便而产生的哀怨,只有对美好事物的纯粹向往。那圣母像中的圣母,面容慈爱,眼神温柔,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仿佛正用她的爱注视着世间万物。</p><p class="ql-block">父亲站在女儿身后,微微俯身,眼神里满是无尽的慈爱与关怀。他轻轻为女儿讲解着画中的细节,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到沉醉在艺术世界里的女儿。他的声音轻柔,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温暖而和煦。</p><p class="ql-block">此时,圣母像中的慈爱、父亲对女儿的疼爱、女儿对画作的专注,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交织、共鸣。拉斐尔笔下的圣母,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母爱,与现实中父亲的爱相融,女儿专注的神情则是这场爱的最好见证。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的欣赏,更是一场关于爱的邂逅,让人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这时,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位意大利画坛巨匠——提香。他的名作《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瞬间浮现在脑海。眼前这对父女,可不就是提香笔下人间爱的真实写照?父亲推着轮椅上的女儿,眼神中满是慈爱与关怀,这是人间最质朴、最纯粹的爱。</p><p class="ql-block">而拉斐尔画作中圣母的慈爱,如同来自天上的爱,圣洁而温暖,以一种超越尘世的悲悯俯瞰着人间。人间的爱与天上的爱,在这小小的展厅里奇妙地相遇。提香画中对人间情感的细腻描绘,与拉斐尔笔下圣母的神圣之爱相互呼应,让我们看到了爱的不同维度,感受到艺术跨越时空传递的强大力量,也让我们领悟到,无论哪种爱,都能温暖人心,慰藉灵魂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