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阳,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老工业城市,在时代的浪潮中,那些曾经林立的烟囱虽已不再如往昔般浓烟滚滚,但机器的轰鸣声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在现代化的城区里,高科技现代工厂、新型企业的生产线精准而高效地运转着,为沈阳的振兴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当年的旧厂区、厂房,如今大多转型为工业文化创意园区,我知道的著名的工业文创园就有10多个,像1905、红梅、奉天工厂、梦工厂、叁叁、铁锚1956、粮仓文创园等等。旧工厂完成了使命,告别了历史舞台,但作为工业遗产没有被这个世界抛弃,而是旧工业沧桑在沈阳被转化为新时代的商业之美,旧工业遗址里生发出一朵朵璀璨的商业之花,经过嬗变与升华,成为社会生活中休闲娱乐的场所,华丽转身,一路繁花。</p> <p class="ql-block">1905</p><p class="ql-block">这是时间的命题,也是时代的命题。</p><p class="ql-block">1905年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样的联系。</p><p class="ql-block">今天,21世纪新时代,我们重新回视1905,一百多年前历史遗留下的痕迹,锯齿形房顶和钢结构的建筑,展现出强烈的工业气息。</p><p class="ql-block">1905文创园的前身是沈阳重型机器厂二金工车间,始建于1937年。从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起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发展,实现改革开放后的产业升级与转型。</p><p class="ql-block">沈阳重型机器厂是中国第一个专业重型机器制造厂,被誉为“中国重型机器的摇篮”,曾创造了200多项“共和国第一”。2009年,沈阳重型机器厂搬迁后,二金工车间因其历史意义和独特结构被保留下来,并在2012年改造为文化创意园。因为沈阳工业发端于1905年,为此沈阳把首个工业文创园命名为1905。</p><p class="ql-block">裸露的钢铁架构,曾经支撑起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饱经沧桑,默默诉说着过去工厂里发生的故事。无数的工业设备,如今虽已不见踪影,钢铁的梁柱间,似乎还能听到生产过程中碰撞的金属回声。</p><p class="ql-block">1905文创园像是一只破茧重生的蝴蝶,在新时代的春风中开始了华丽转身。原本冰冷的机器设备,经过创意的雕琢,摇身一变成为独特的艺术展品。那些齿轮、传送带,不再是生产的工具,而是成为诠释工业文化的生动符号。它们被巧妙地组合、摆放,每一个零件都充满了生命力。</p><p class="ql-block">画廊里,一幅幅以工业为主题的画作挂在墙上。画家们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沈阳工业的发展轨迹,从传统的重工业车间到如今充满活力的文创空间,色彩对比强烈,灰暗的色调描绘着过去工业的艰辛与粗犷,而明亮的色彩则代表着新时代的生机与希望。在这里,艺术与工业完美融合,每一幅画都是对工业转型的一种赞美和敬意。</p><p class="ql-block">来文创园开各种商铺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沉重与轻松,历史与现代,僵化与开放,巨大和细小,紧张与休闲得到统一。那些被废弃的金属片,经过他们的巧手下变成了精致的首饰、独特的装饰品。这种将工业废弃物重新赋予价值的做法,闪烁着创意的火花,变废为宝的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环保理念的结晶。</p><p class="ql-block">旧厂房改造的音乐工作室让音乐家们找到了灵感,将工业的韵律和节奏融入强烈的鼓点,乐曲效仿机器的轰鸣,厂房里流淌出高亢、粗犷的乐音。</p><p class="ql-block">1905文创园,曾经冷峻而坚实的厂房,工业精神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的大舞台,正告诉人们生活的轻松来自于劳动创造和付出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奉天梦工厂</p><p class="ql-block">奉天工场和梦工场是两个不同的文创园,早期都是东北工业版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奉天工场的前身是大信洋行奉天工场,始建于1928年。1958年更名为沈阳冶金机械修造厂,隶属原冶金工业部,是沈阳市11家重点冶金工业企业之一。</p><p class="ql-block">梦工厂文创园的前身是沈阳弹簧厂。该工厂始建于1956年,曾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弹簧厂。</p><p class="ql-block">我把奉天工场和梦工厂连载一起做标题,我是受文化创意的影响。工厂是实的、沉重的,梦是虚幻的、飘渺的,工厂和梦放在一起,坚硬的工厂有了柔暖的诗意。</p><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升级,铁西区开始东搬西建,企业生产区搬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奉天工厂文创园和梦工厂文创园保留了老厂房,同时融入时尚文化创意,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年轻人前来打卡。</p><p class="ql-block">奉天工场和梦工厂,宛如一座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工业建筑在现代化环境中就是一座艺术城堡。独特的建筑造型,鲜明的特征,尤其奉天工场红砖砌成的厂房,高大宽敞,屋顶上的烟囱依然笔直地挺立着,留下无尽的想象。</p><p class="ql-block">开放的车间里,承重的牛腿上躺着几十米长的横梁,天车与伸进厂房里的铁轨相呼应,阳光从十米高的窗户照进来,人的身影印在地面上,喧嚣、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早就消失了,得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这场景让人有怅然若失之感,同时从心底里发出对工业的钦佩和敬意。</p><p class="ql-block">奉天工厂里有一个工业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奉天工业兴起以来的各种文物和资料。古老的生产工具、发黄的生产图纸、工人们的工作证、奖状,每一件展品就像一个时间的纪念册,打开就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工业风情。</p><p class="ql-block">不少电影人来这里拍片。节假日,人们参观、学习、拍照,文化传媒经常在这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我看到一场旗袍秀,穿越了时空的感觉,工业的粗粝之风与时尚柔美的线条搭配,棱角分明的钢筋水泥与女性圆润身体形成鲜明对比,女人似水,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在金属搭建的舞台上,身穿旗袍的妙龄女子就如同一只只飞鸟、一片片祥云,她们迈着袅娜的步伐,在厂房之间穿梭,站在巨大而冰冷的机床前,性感走进刚烈,一种奇异的效果,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奉天工厂记忆的大门,在旗袍女的引领下,我又回到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工业时代。</p> <p class="ql-block">红梅味精</p><p class="ql-block">有一种味道,微妙而又强烈,清淡而又浓郁,那便是红梅味精所带来的独特鲜味。这种鲜味,宛如精灵在舌尖上轻盈地舞动,唤醒味蕾深处对美食的最纯粹渴望。</p><p class="ql-block">红梅味精的味,是一种能穿透平凡的神奇力量。在厨房的小小天地里,当它被轻轻洒入锅中,无论是一锅简单的青菜汤,还是复杂的炖肉佳肴,那股鲜味就如同破晓的晨光,瞬间将菜品点亮。它不像某些浓烈的调料,以霸道的口感冲击味蕾,红梅味精的味是一种细腻的、循序渐进的鲜美。它像是轻声的诉说,在味蕾上缓缓展开鲜美的旅行,从舌尖开始,慢慢蔓延至整个口腔,最后让每一个味觉细胞都沉浸在这种鲜美的愉悦之中。它是一种能勾起人们心底深处对家记忆的味道,是热腾腾的饭菜上桌时满溢的温馨。</p><p class="ql-block">红梅味精,沈阳的老字号企业,成立于1939年,1998年整体转制为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企业破产,遗留了6万多平的厂区和13栋建筑。2018年底,“红梅”与“万科”两大品牌强强联合,对厂区进行修缮改造,在维持原有厂区肌理及布局,保留建筑风貌的同时,对废旧车间、厂房进行保护性修缮利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p><p class="ql-block">巨大的发酵罐依然矗立在园区内,这些发酵罐曾经是生产红梅味精的核心设备,如今却成为了文创园的标志性景观。它们被涂上了各种鲜艳的色彩,画着充满想象力的抽象画,色彩斑斓的线条和图案在阳光下耀眼。</p><p class="ql-block">红梅味精的生产是从原料的精心挑选开始,大自然的馈赠是这一过程的基石,优质的谷物等原料带着田野的质朴,就像是一群等待点化的精灵,蕴含着成为鲜味源泉的无限潜力。发酵过程更是神奇,微生物像是被邀请来的神秘工匠,在适宜的环境里施展魔法。它们悄无声息地作用于原料,将其一点点转化。这个过程犹如一场静谧的革命,发酵的容器像是一个微观的世界,里面充满着生命的律动和化学的变化,每一个微小的气泡、每一丝气味的变化都预示着鲜味正在被孕育。终于迎来了提纯,就像从矿石中提炼珍贵的宝石一样,技术人员运用精湛的技术,的过滤、浓缩、结晶,从发酵后的混合物中提取出那最精华的鲜味成分。 </p><p class="ql-block">味精生产原理是我在味觉博物馆里了解到的,这有点像红梅味精工厂本身,隐藏在城市的楼群中,走进才会感知它晶莹剔透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铁锚牌砂纸</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沈阳纱布厂当年是谁为产品注册了铁锚这个商标。</p><p class="ql-block">一块小小、薄薄的砂纸和巨大、沉重、随货轮远洋的铁锚联系在一起,是不是有产品远销五湖四海和落地生根之意。</p><p class="ql-block">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由手工业者和个体工商户共同创办街道小厂,后来成为亚洲最大的砂布、砂纸制造工厂之一。“铁锚”品牌,1979年铁锚牌砂布被评为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80年代成为沈阳出口创汇的大户,1984年被评为沈阳小型经济巨人企业。1985至198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沈阳市驰名商标。</p><p class="ql-block">我与1956铁锚文化园的缘分,始于一次工业诗歌活动。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怀着对铁锚文创园的好奇,踏入这片园区。走进保留着旧貌的车间,生产模型静静地躺在那里,轻轻地抚摸,粗糙的质感划过指尖,冰冷的钢铁透射出历史的温度,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砂布厂就是一位低调的行者,外观不华丽,粗糙的布帛,砂粒密密麻麻地附着其上。没有绸缎的柔滑,没有丝绢的细腻,却正是它力量的所在。每一颗砂粒都像是坚守岗位的小战士,虽然渺小却充满坚毅,它们紧密排列,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阵势。</p><p class="ql-block">砂布在技艺精湛的工匠手中就是魔法工具。它能去除金属表面的锈迹,如同拂去岁月的尘埃,让那被锈蚀侵蚀的金属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光泽。一块粗糙的木料,在砂布耐心的摩挲下,也变得温润起来,那些凸起的木刺被抚平,木面宛如新生,从原本的粗糙走向精致。</p><p class="ql-block">我发现砂布是个幕后英雄。被砂布精心打磨过的零部件,精确有度,面上有光,广受好评和称赞。而被使用过的砂布已经面目全非,它是在不断磨损自己,用身体的砂粒去打磨,生命在奉献中一点点消逝。这多像沈阳纱布厂的经历,从新生到衰败,“铁锚”这个品牌也退出了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在沈阳,每一个工业遗址都是沈阳工业文遗产的活化石。这些工业遗产被改造和利用,以文创园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重新呈现给世人。工业发展的艰辛与荣耀,在新时代,好比一个人的转身,是告别也是新生。在工业的光里,一个企业的转身,正好被我看见,成为被诉说的故事。</p>